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古诗,是指唐代以前不合格律的五、七言诗歌以及唐人用这种诗体创作的诗歌。中国古代学者一般认为七言古诗起源于《诗经》、《楚辞》及春秋时代的歌谣。我们以成熟期的七言诗歌的诗体特征为依据,考查汉代有关古诗的文献,认为尽管先秦时期诗歌中出现了七言诗句,但还未形成七言古诗所应具有的完整体式。作为诗体,七言古诗产生于西汉,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在经历了东汉的发展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才逐渐走向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2.
跋文三篇     
跋《诗苑英华》 黄瑞云教授选注的《诗苑英华》 ①是一个大型的古代五、七言诗歌选本,选录自汉代至清代的五、七言诗近四千首,分为五卷: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金、元明与清代卷,这在实际上又是把自汉至清的诗歌史分作五段,一段一卷,而在每卷前都冠有概论,分别论说这五个阶段诗歌的发展概况以及重要诗家的创作特色,这五个概论汇合起来,又可构成我国五、七言诗歌的简明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梁陈时期七言诗发展状况的评述,指出梁陈时期不但产生了数量丰富的七言诗创作,而且此时的七言诗歌创作在诗歌格律上也有着诸多讲究和开拓,对后世七言诗,特别是七言律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衡不仅是东汉时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是汉代文学发展中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传承了汉代正统文学的创作,另一方面促进了东汉诗赋文学的革新。他既创作出了汉京都大赋之极轨——《二京赋》,于摹拟中有创新;又创作了抒情小赋《归田赋》,第一次在文学中描写了田园隐居的乐趣,开辟了赋写田园情趣、山水之美的新蹊径,开魏晋抒隋赋之先河;张衡的诗作兼涉“四言”“五言”“七言”体裁,既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传统,又以文人身份创作五、七言诗,对五、七言诗体的成熟与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九歌》是屈原楚辞中的重要一组诗,特别是它对后世文学影响非常大,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燕歌行》充分吸收了《九歌》的营养,完善发展了七言诗,形成了古体诗的完整形式。  相似文献   

6.
七言诗从汉代发展至曹丕的《燕歌行》,标志着七言诗发展的一次重大变化,曹丕将七言形式与乐府旧体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七言诗。鲍照依照其体.不仅在题材方面,较曹丕的《燕歌行》更为丰富,更为宽广,而且艺术方面也更为成熟,更为精湛。自他以后,七言诗就在南北朝文人的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到粱陈时期,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善,韵律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7.
先唐七言古诗起源于民间歌谣,受文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规律的影响曲折地发展着。文人七言诗从模仿民间歌谣始,经过了草创期,即以单句或短篇为主;继之到了发展期,曹丕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具有开拓意义的诗史地位,后来鲍照在七言诗诗句、用韵方面取得突破,七言诗才最终成熟起来;最后,到唐代李白、杜甫手中,七言诗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七古风貌,最终赶上五言诗,形成五、七言诗并驾齐驱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关于《楚辞》与七言诗关系的观点甚多,但研究思路中都有将文体起源简化为句式异同及偏重文体外部关系的倾向,有明显的片面性。诗歌文体应是由多层次节奏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情感节奏与语义节奏、语体节奏的冲突和调整是诗体发展的内在动力。七言韵语在《楚辞》产生之时已经流行,但复杂的语法关系和语义节奏使其具有很强的表义倾向,并形成了与其语义节奏相统一的单调平直的每句韵式语体节奏,从文体内部阻碍了七言抒情诗体的发展。在《楚辞》体中,诗人借助以"兮"字和相关虚词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情感节奏,较方便地实现了对每句韵式七言诗语义—语体节奏的整合与转化,形成了七言诗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特殊的七言抒情诗体——骚体式七言诗。由此入手,有助于将二元对立式的七言诗起源之争转变为对七言诗发展历史的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言诗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八代诗史中异军突起。鲍照借鉴汉魏乐府,吸纳民间歌谣,探索七言歌行语言形式,在以传承求新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实践,为其后特别是唐朝七言歌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纻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歌舞形式,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配合或咏赞白纻舞的歌诗——《白纻辞》也受到诗人的青睐而盛行一时。在七言诗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量拟制的《白纻辞》对七言诗的发展、成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白纻辞》提供了新的七言形式,在篇章建构、题材、用韵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开拓。  相似文献   

11.
黎昔非《唐以前的七言诗》一文久佚,经长期辗转查找,发现于上海市档案馆。这篇重新面世的佚文探讨了唐以前七言诗的起源和演进,是20世纪30年代七言诗研究的先期探索,在民国学术史上具有史料价值。经过对七言诗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整理,可以发现佚文中的《饭牛歌》起源说促进了此后民间歌谣说的正式提出;唐前七言诗演进结论的得出得益于穷尽式检索、随文附注按语、数字统计等研究方法的首次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1504页: “汉魏六朝诗以五言为主,此外,也有四言诗、六言诗、七言诗……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1050页: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246页: “七言诗,在曹丕之前,只有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但第一句夹有‘兮’字,曹丕的《燕歌行》要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的。” 王力《汉语诗律学》14——16页: “至于七言诗,也有人说始于西汉。相传《柏梁诗》是汉武帝和群臣联句。……但也有人疑心是伪作。”(按:顾炎武《日知录》已经证明是后人拟作。) 接着,王力先生举出汉昭帝《淋池歌》:“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万岁为乐岂云多” 又举张衡《思玄赋系辞》: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并不是张衡的《四愁诗》或曹丕的《燕歌行》。最早的完整七言诗虽然尚难下定论,但在河南省巩义市西北处石窟崖壁上的一首摩崖诗,为探索早期完整七言诗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提示在探讨诗歌史时应重视一次性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存的《全唐诗》一书中,就收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白居易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近三千首,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多产作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充分表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传统中,诗词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最早的诗作产生于殷商之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诗经》里的诗以四言为主,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文人创作的主要形式却是五言和七言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诗歌形式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汉代初期诗歌的主要形式是四言和楚歌体,它们是分别继承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的形式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东汉末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期。而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经过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逐步发展,到唐代终于迎来它的成熟期,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成熟。道教在唐代对各个阶层特别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深刻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形式也包括内容。本文拟通过唐传奇《玄怪录》中的《张老》《裴谌》篇及《传奇》中的《裴航》篇来窥探道教对唐传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边塞诗源流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塞诗在唐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因此有人说边塞诗乃唐代特有的产物 ,此说有失公允。边塞诗的繁荣是在承袭前人创作基础上的结果 ,它远在《诗经》中就已萌芽 ,经历了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由隋代完成其过渡 ,方进入了唐代的繁荣。我们试就唐代边塞诗的源流粗加梳理 ,还其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大多是从政或志在从政的士大夫,他们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因而,以《诗大序》文学观为创作背景的讽谕诗,是表明他们创作纲领的所谓“表艺”理论。 在文学史上,做为复兴、继承《诗经》精神的唐代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练习     
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作。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代表,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唐代传奇”,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明清时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一批名著。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财富,其中元曲即杂剧,是以曲词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D.《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作的一套小  相似文献   

20.
归纳整理嵇康的四言诗,可以发现其四言诗创作的引《诗》法可以分为摘取《诗经》原句入诗及摘《诗经》原句易以一字入诗两种。其引《诗》的动机在于留下文本痕迹,昭示《诗经》为其四言诗创作的典型。这种作法并非嵇康独创,汉末时已蔚然成风。纵观四言诗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发展,置于篇首的引诗法一直沿用到清代,且应用于五、七言诗;置于除篇首外任意位置的引诗法,则演变为集句和“摘句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