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马加鞭     
《阅读与鉴赏》2002,(1):52-52
在《墨子·耕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墨子责备他的学生耕柱子。耕柱子说:“我难道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  相似文献   

2.
人的认识是否合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靠什么来检验,这个真理的标准问题,是认识论尤其是真理观的基本问题。哲学史上旧唯物主义者由于没有真正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因此,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总是难免陷入混乱;但是,他们在漫长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也闪发出某些素朴的实践标准的思想火花,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真正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理论的准备。本文拟就我国古代重要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依次作一简要的剖析,总结其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以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一)墨子的“三表”说。战国初期,新旧社会制度交替,思想界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这样,衡量言论是非真假的标准,就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哲学问题。墨子是从唯物主义出发对这个问题提出比较系统的见解的第一个哲学家。  相似文献   

3.
方立天同志发表在《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的《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一文中说:“墨子是从唯物主义出发对这个问题提出比较系统的见解的第一个哲学家。”墨子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吗?墨子的“三表”说是唯物主义的真理标准吗?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 方立天同志把墨子列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墨子的世界观是宗教世界观,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老爷是万能的,能主宰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4.
快马加鞭     
在《墨子·耕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墨子责备他的学生耕柱子。耕柱子说:‘’我难道没有要哪快子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快马加鞭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针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但是,墨子认识到仅仅靠“兼爱”“非攻”的道德说教是不能奏效的,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承认和服从的政治权威,不能建立一种新的稳定的政治秩序,要想实现社会的稳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墨子提出了“尚同”说,即“一同天下之义”,以最高统治者的是非为根本标准,按照最高统治者的意思行事,“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对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的权威要无条件地服从。墨子的“尚同说”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特征。“尚同”学说,从古代中国统一的意义上讲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要求制止战争、以达统一的愿望,但是,其学说自身的矛盾性,使他的“尚同”思想抹上了比较浓重的专制主义色彩,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韩非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继承了墨子的尚同说,建构了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是一个尊贤重士蔚然成风的时代。适应着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变革,各家各派都很重视人才,都在讲揀选贤才的问题。比如孔子讲:“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墨子也主张尚贤,他说:“夫尚贤者为政之本也。”(《尚贤上》)孟子也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上》)但由于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各自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的差异,因而各家有各家的贤才标准。孔子举贤才,是在不违背亲亲的原则下,对奴隶制的用人制度多少作些改良,其目的是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子尚贤不是改良而是革新。他主张‘农与工肆之人”也能参与政治,也能参与国家管理。他反映了小生产者迫切要求改善经济地位的愿望。孟子尚贤是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巩固广罗人才。生在战国后期的屈原也主张举贤,他的举贤是服从他的美政理想的,是受他的美政理想支配和制约的。可以说美政理想决定着举贤的方向,举贤的方向又体现着美政理想。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种观点认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特别是班主任更要长一张婆婆嘴。经常可以看到办公室里有教师在长篇大论地批评学生,受批评的学生一脸不屑,教师的话一句没听进去,可教师还在很努力地提高音量。有时学生抓住教师语言上的漏洞,展开反击,于是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很显然,这样做的教育效果小得可怜,可能还有负作用。教师当真需要每天喋喋不休吗?这和某些爱唠叨的家长有何区别?教师的职业素养又如何体现?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墨子间诂·附录》中有一个故事:墨子的学生子禽问他:“多说话到底有没有好处?”墨子打了个生动的比喻:“池…  相似文献   

8.
墨子(约公元前468——376年)姓墨名翟,春秋鲁国(或称宋国)人。出身于士以下的庶人,曾做过宋国大夫,是继孔子后的一位大思想家。墨子的体育思想,据现有资料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唯物地论述了形与神、生命与运动的关系关于人的形与神的关系,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体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墨子说:“生,楹之生,商不可比也”,又说:“生,刑与知处也。”这两句话中的楹和刑,在古代都和形通用,是身体的意思。墨子讲“生,楹之生”,说明生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高校和中学都兴起“论辩”风,“论辩”是一种思维的对峙,是一种心智能力的较量,在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的春秋战国都盛产纵横家、盛行论辩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把论辩文归于驳论文,他说“驳议偏辨,各执己见。”(《文心雕龙·议对》)即“执其言行之是非真伪而以大义断之也”。(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他们据以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即所谓“大义”,是指儒家的经典。今天,历史的长河仍回响着论辩的涛声,我们依然要申张正义,捍卫真理,鞭挞丑恶,批判谬误。我们剖断是非真伪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我们就是靠这一标准来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贤良的人才,厚乎  相似文献   

10.
鞭策快马     
墨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他对弟子非常严格,尤其对耕柱子最严厉。有一次,耕柱子很委屈地说:“论才智和学习精神,哪一个比我强?为什么老师对我这么严厉呢?”墨子拍拍他的肩膀说:“假如我要去太行山,坐一辆由黄牛和快马拉的车,我是鞭策黄牛,还是鞭策快马呢?”耕柱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鞭策快马啊!”“为什么?”“因为快马经得起鞭策。”墨子哈哈大笑:“你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以后当我责备你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委屈了。”鞭策快马!四川省大竹县@唐德全  相似文献   

11.
幽默集中营     
成绩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发表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蟑螂的故事俺的一个同学姓张,某日他和心仪已久的一个女孩单独在一起。两人边吃小吃边聊天,突然,女孩叫了一句“张郎”,他几乎幸福得晕过去了。美梦醒来甚快,女孩说的是他手持的饼干上有半只蟑螂!教授的言论有一天某教授突然停止授课,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如果坐在中间谈天的同学,能像坐在后…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教师,他要保留个人主义。也许你很难相信:这个话怎么说得出口? 你不相信?他有“理论”根据。“第一,个人主义,人皆有之;第二,我的个人主义是为了事业;不是庸俗的个人主义;第三,我的个人主义,利己而不损人。”可惜的是,有个人主义的人,常常不能正确的认清自己.即如这种“理论”,也是非下注脚便不能够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学问     
一个既没有学问又不谦虚的博士在饭桌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等他走后,一个崇拜他的人问另一位同伴:“难道你不认为这位博士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吗?”同伴说:“在我看来,他可能有些学问,但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学问的人会大叫大嚷。”学问  相似文献   

14.
儒家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和“利”二者对立起来;而墨子则认为,“义”和“利”二者是统一的。他把是否合乎天下之公利作为立言的法仪,由此出发,提出了有财相分、兴利、除害等一系列政治主张。不仅如此,墨子还亲身实践其思想主张,终其一生“利天下为之”。  相似文献   

15.
说话墨子有个学生叫子禽,有一次,他问老师:“多说话到底有没有好处呢?”墨子回答说:“说话太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地叫啊叫啊,但是从来没有人去注意它。而报晓的雄鸡,每天只是在天亮时叫上两三遍,人们却很注意,因为听到鸡叫,大家都知道天快亮了。关键要说的是时候。”问美阳朱到宋国,报宿在一家客栈里,阳朱发现主人有两位小妾,一位长得美艳,另一位却相貌丑陋,偏偏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店主宠爱丑陋而轻贱美艳。阳朱很好奇,就问店主。只见店主说:“那个美艳的自恃漂亮却轻视他人,傲气得不得了,我越看她,越觉得丑,这位看似…  相似文献   

16.
快马加鞭     
林楚 《下一代》2013,(6):45-45
1.墨子的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为人懒散。墨子常常责备他。督促他必须勤奋用功,学业才会有成绩。2.但耕柱子依然故我,还向墨子说:"先生,我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就算勤奋十倍,也没有用啊?"3.有一次,墨子对耕柱了说:"我要上太行山,需要用马和牛来拉车,你会选择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马。"  相似文献   

17.
大染缸     
墨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学者,他的学说主张兼爱和勤俭,跟儒家不太相同,自成一派,称作“墨家”。有一天,墨子率领他的学生经过一家染坊,看见主人把一缕一缕洁白的丝丢进染缸里,立即变了颜色。墨子看了,非常感慨地说:“丝本来是多么纯洁  相似文献   

18.
墨子散议     
墨子,姓翟名乌。生卒年不详,《史记》中无传,只在《孟子·荀卿列传》中附有二十四个字,“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的籍贯,《昭明文选》所载有鲁、宋、楚三说。“五四”时期,有人根据《墨子·贵义篇》有“先生之色黑”的话,认为他是印度人,阿拉伯人,实属无稽。新《辞源》说他是鲁国人,就《墨子》书中“子墨子自鲁即齐”的说法及《准南子》中称他是“北方之贤人”,看来可信。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之际,墨翟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基本上是属于唯物论的认识论。墨子的认识论集中表现于他的“三表法”。什么是“三表法”呢?墨子说:“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上》,引文均据孙诒让《墨子闲诂》)  相似文献   

20.
刘树勋、刘邦富两同志关注拙作《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载《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3期),并对墨子“三表”说的性质等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体现了贯彻“百家争鸣”的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两位同志的《墨子和他的“三表”说是唯物主义的吗?》一文的基调是,强调《墨子·天志》篇对“三表”说的支配作用,从而断定“三表”说是唯心主义的,这不失为一种学术见解。但是,我以为把“三表”说笼统地归结为唯心主义,还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略述个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