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关于夏商文化的重要考古资料,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河南是我国最早的两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和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登封县春秋战国阳城遗址南、告成镇王城岗城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近年来探索夏文化的一大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与甲骨卜辞的研究,证实了殷墟是商代晚期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所在,证明《史记》等古代文献关于商代历史的记载是可靠的,把商代的历史变成了信史。由此推断,《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古代文献关于商代以前的夏代的历史记载也应当是实在的、可靠的。那么,夏代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是什么呢?也就是  相似文献   

3.
鲧、禹是华夏族的人,夏代的统治中心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颍水谷上游及伊洛地区,也即司马迁所说的夏代的中心是在"河洛之间"。濮阳地区是华夏族、夷族和商族的相互错处地区,不是夏代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我们要探索的是夏代国家的夏文化,不是"夏族"的文化。今后探索夏文化的重点,仍将继续放在豫西和晋南地区,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4.
考古遗存中的建筑史学材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可靠实物。特别是地面遗迹极为罕见、文献记载没有或缺乏的早期遗存更为重要。建筑史学只有与考古学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古代建筑发展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建筑考古学”的产生,正是建筑史学和  相似文献   

5.
早在夏代的初期,已经出现了铜器的铸造。根据对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发掘所发现的夏代铸铜作坊和青铜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了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和装饰器等五大类型,并且有出土于贵族墓,主要是礼器和兵器,造型简单等特点。夏代青铜器铸造手工业作坊遗址和青铜器的出现是当时社会进入青铜时代的重要标志,也证明夏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唐风》是唐(晋)地的诗歌,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此地亦是夏代疆域,不免浸染和承袭了夏文化。《唐风》中的"套语"与反映夏代文化的文献《夏小正》有密切关系,就是夏代诗歌或谣谚的继承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虞夏商周学校传说初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学校有将近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史籍所载,我国的学校从虞舜时代(氏族社会末期)便已经产生了。但虞舜时代还处于原始社会历史阶段,按一般学校发生的规律说,这是不可能的事。从夏代起我国历史才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历史阶段,按理论说,夏代可能产生了学校。孟子明白地把我国的学校从夏代说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地下发掘的文献,至今还不能证明夏代确实有了学校。我国有可靠的文字记载的历史,目前只能说从商代算起。地下发掘出来的材料证明商周确实有了学校,这已成定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古笈中关于虞夏商周学校的许多传说,我们怎样去解释?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初就开始关注夏文化的问题,期间随着考古新发现人们对夏文化的认识不断波动.文章梳理夏文化探索的历程,发现由于方法、视角等方面的原因,夏文化面临着难以推进的困境.要走出困境,就要摆脱文献记载的束缚,从考古材料本身出发,用考古学的术语去描述早期文献不足征的阶段.充分发挥考古学科的优势,可以构建起十分丰富的历史框架.  相似文献   

9.
奚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重要的部族.关于奚人的遗迹,根据考古调查或发掘资料,古北口至辽中京间辽驿道上的各驿馆遗址及北京延庆县古崖居遗址,从文献记载和地望来讲,有可能是奚人的遗址.萧孝忠墓出土了墓志铭,可证明是一座奚人墓葬.关于奚人遗物,李宝臣纪功碑、萧孝忠墓志等几件碑刻,可确信为奚人遗物.奚车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考古上虽没有发现奚车实物,但在辽代壁画墓中时常可以见到奚车图.陶瓷器皿是历史文化遗存中最常见的器物类型,但我们却没有发现一件奚人的陶瓷器,只能依据文献记载和相关考古发现对奚人陶瓷等生活、生产器具作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10.
熊渠灭“鄂”与封中子红于鄂,《史记·楚世家》等文献已有明确记载,但结合考古发掘资料方面的研究尚缺。文章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从楚国熊渠兵入鄂境与封中子红于鄂、鄂国与西周王室及古越族的历史渊源、鄂王与鄂王城遗址的时代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掖民乐县东灰山遗址的发掘,为夏代张掖的人口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对遗址墓葬中遗骸的分析,可得知夏代张掖人口数目、性别比例和种属的大致状况。  相似文献   

12.
河南龙山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夏文化是当前史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或者它的晚期阶段应是夏代初期文化,这种意见引起了很多人的巨大兴趣。但是关于河南龙山文化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意见并不一致,尚在争论之中。为了探索夏代文化,这里仅就河南龙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以及该文化的族属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谬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夏史渺茫,有关的文献都是西周以降的,考古发现也不为多,且尚未显现出明确的系统来。最近出土的丁公陶片,其符号尚未能识,我同意裘锡圭先生的意见,目前尚无法断定这些符号跟古汉字有关,而且,丁公陶片的出土地也不属夏人活动的范围。可以说,关于夏代,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文字材料。缘乎此,我们根据考古发现及后世文献去寻找夏代的史影,去推测夏代社会经济状况,就需要特别谨慎,切忌用商周之事去附会夏史,不能以局部文化去解释整个夏文化。这一点,在理论上大家都是赞成的。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一种整齐化的倾向却普遍地表现出来:用后世的习惯去蠡测夏代社会,用夏文化以外的文化去阐释夏代,用夏代的局部状况去代替整个夏代的基本状况。这种倾向,在夏代经  相似文献   

14.
桂芳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26-129
就先秦史断代研究来说,夏史研究虽取得一些进展,但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从夏朝存在的可信性、夏文化的探索、夏代的社会性质、夏礼等方面展示了夏王朝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奴隶社会肇始于夏,已为不少学者所承认,但夏代奴隶制国家形成的明确标志是什么?说法却仍有歧异。有人列举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些乱葬坑和人祭坑,认为这些现象“反映当时已存在着残酷的阶级压迫”,从而推断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就已是夏文化;有人徵引文献,认为夏“改行传子制度,则正是在政治上由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的明显标志”;有人则十分强调近年在河南登封发现的早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城墙基槽,认为它“规模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中文系,最近请文字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唐兰讲文字学专题课。唐兰在讲座中对我国文字的起源、结构和旧“六书”说,提出不少新的看法和解释。例如,他认为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他说,从地下发掘的彩陶上的图画文字来看,我国文字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夏代就产生了。他认为,文字只有在阶级社会的条件下才能创造  相似文献   

17.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考古学兴盛,巢湖流域10余处史前文化遗址被发现与发掘。地下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揭露,证明了巢湖区域30万年古人类的历史活动,也证明了文献记载有巢氏的很多故事。和县猿人、银山猿人、薛家岗、凌家滩等遗址,其文化遗存和遗迹,证明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筑巢而居”、“编槿而庐”的历史。遗址出土“杉树”、“阳鸟”、“猪首”、“龟”等特有的玉雕,不仅证明了有巢氏生活区域所在,也证明了有巢氏崇拜树木的精神文化,7枚“人俑”玉雕出土,展现了距今5千年的人物形象,其原型就是有巢氏人物。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是巴人后裔。据汉文献记载,早在4200年前的夏代初年,“巴文化”已出现。春秋战同后,土家族被冠以“土蛮”、“土夷”、“土民”等名称。土家族先民巴人的歌唱才能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剧武王伐纣,  相似文献   

20.
李伯谦 《科技文萃》2001,(2):158-159
对古史年代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若从西汉刘歆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有关夏商周三代年代的研究,一直是古史年代研究的重点,先后提出过不少三代年表,对夏商周时期重大事件发生之年也作出过种种推断。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手段的落后和研究方法的单一,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始终未能取得突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法,经过两百多人五年的努力,对夏商周年代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对西周和商后期提出了比较准确的年代,对商前期和夏代建立了基本的年代框架,并依此提出了新的夏商周年表。毫无疑问,该年表的提出,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深入。 新的夏商周年表,是多学科协作研究成果的结晶,考古学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参与学科,根据有关夏商周时期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建立的夏商周考古分期标尺,以及通过按期别和单位采集的系列含碳标本14C测定拟合结果建立的夏商周14C年代框架,是新的夏商周年表得以提出的基础,是重要的科学依据之一,这是以往任何三代年表都缺乏的。 围绕“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目标,根据拟定的课题,自1996年“工程”启动以来,先后组织了对17个遗址新的发掘,这17个遗址是: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山西曲沃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陕西西安丰、镐遗址,陕西周原遗址,陕西武功郑家坡遗址,陕西歧山王家嘴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河南安阳洹北花园庄遗址,河北邢台东先贤遗址,河南郑州商城遗址,河南偃师商城遗址,河南郑州小双桥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陕西商州东龙山遗址,河南新密新砦遗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河南禹县瓦店遗址。 新的发掘,填补了夏商周文化谱系中的缺环。例如对琉璃河西周燕都居址的发掘,找到了西周中期的遗存,第一次将居址分为西周早、中、晚三期。对安阳花园庄、邢台东先贤的发掘,找到了商代前期晚于郑州小双桥早于殷墟文化一期的遗存。对新砦遗址的发掘,再次确认了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期的新砦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