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不同时期应针对不同问题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确立相应的质量观。马丁.特罗在总结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规律时指出:“随着数量的增长必然引起质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数量的增长所引发的如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功能、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突显出来。而质量观,则是问题的症结。质量观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是统领质量问题的先导,是影响政府和社会决策的关键要素。而影响人们质量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方位的角度对高等…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破解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的难题,必须对高等教育供给侧进行改革调整和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强化创新。从理论上探寻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基础和优化知识生产,从体制和管理上重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从要素配置上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局面,进而解决高等教育结构失衡、供需错位的问题,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以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回顾、比较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有关文献的分析发现,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也越来越多。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等原因,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开处方式的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研究主要围绕有关法律和政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不够深入;比较重视研究对象的经济特性,而相对忽视其社会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看法众说纷纭 ,不外乎二种意见 ,一种是肯定的 ,一种是否定的。笔者就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抛砖引玉。一、如何认识高等教育产业化1.高等教育办学的市场化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科技的发展 ,市场资源中的有形要素即物质商品由物质生产部门提供 ,并且这些物质商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升级。市场经济中相应的无形要素即劳动力、人才、技术只能由生产人才的教育部门提供。自 1997年以来 ,国家取消了包揽分配毕业生这一传统做法 ,把大学毕业生投向市场自谋…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对高等教育制约与促进的动态过程.高等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科技是现代国际竞争的第一要素,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无疑高等教育在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高校本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产教融合主体之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态度及程度对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有很大影响,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在分析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实物期权的研究框架,引入人力资本期权试图解决参与培养企业的经济补偿机制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培养工程师的积极性,提高产教融合效率,进而对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价值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现阶段的大众化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针对大众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管理体系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够得以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与社会成为高等教育的两个功能主体毫无疑问。知识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最古老的要素,蕴涵着高等教育一切矛盾的胚芽,与高等教育的生发共始终;高等教育领域的知识具有专门化、自主性、生产性和直接应用性等与基础教育不同的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的基本资源和独立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成为知识增量再生的主要载体。因此,知识是理解高等教育及其功能必不可少的起点和视角。以求真的知识为主要内涵并包含了对善与美的追求的文化,以此为基础并因其与高等教育之间独特的多元线性关系而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要素中剥离出来,与人和社会一起构成高等教育功能的三主体。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知识生产、创新、传播、整合与转化的基地,由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发展的中心,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属性。而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是通过大学服务所在的区域社会而显现的。因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的关系,研究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社会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企业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在供给、需求与价格等市场要素方面具有独特的内涵,且表现为相应的供求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将在一定时期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个人、社会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的利益,从而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拟就高等教育供求的内涵、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等问题进行讨论。一、高等教育供求内涵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应从社会与个人和家庭两个方面来考察。对社会而言,高等教育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既包括高等教育原有要素的变换和重组(即管理体制改革),也包括吸收和产生新的要素(即举办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等),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仅仅局限于原有要素的变换和重组,而不注意吸收和产生新的要素,就不可能从体制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水平问题,即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增大,许多高校抓住"扩招"的有利机会,"顺势而上,举债兴建",从而产生了许多财务风险,本文将对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应对高校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发展受内外两种力量影响,内部力量是指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力量,外部力量来源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实证研究中高等教育发展的代理变量及其影响因素千差万别。文章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测度量表基础上,以38个指标和2006-2020年间的省级数据测算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的发展水平,并分解为高等教育要素、能力和功能的不同表现。动态面板模型回归的广义矩估计(GMM)证实了由高校、政府、市场和社会开放系统共同构成的高等教育动力机制:在内部力量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前状况取决于过去高等教育的要素积累和能力实现,但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并没有滞后效应;在外部力量上,市场力量对高等教育既有正向推力,也有负向拉力,社会力量制约了高等教育发展,地方政府力量对高等教育有挤出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高等教育自身和第三产业形成促进发展的存量增量效应;高等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政府投入、交通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形成路径依赖效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发展;信息通信和科技投入对高等教育发展形成利弊并存的合作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我国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显著的特征即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与模式陈旧,工程训练严重不足等.在分析了我国工程师培养的模式、特征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即政府、企业与高校联动培养工程师人才.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改进尤其是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省际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形成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应有之义。结合当前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测度体系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理论框架,将高等教育视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组织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禀赋,构建出包括要素、能力和功能3个维度的测度量表。量表涵盖高等教育数量规模、质量水平、经费投入、师资投入、基础设施、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入学机会、研发条件、人力资本、创新成就等11个方面,并匹配有我国省级数据支撑的43项指标。基于2019年的截面数据和教育水平测度中较常用的4种方法—因子分析、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优劣解距离法和灰色关联法,得出31个省市区高等教育在要素、能力和功能的分项得分及相应排名;依照聚类分析和综合水平排名,31个省市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依次被划分为卓越型、中等型和起步型3大梯队,为地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做为人类知识传承的主要方式和智力资本要素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上都将产生重大的本质的转变,即: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习知识能力、创新知识能力和使用知识能力的转变。新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也必须由科学的系统的素质教育来解决。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定位。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当前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门槛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状况,本文指出缺乏与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对应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储备是国家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滞后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是由传统资本要素拉动式增长转向人力要素拉动式增长,而这种转型需要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同时由传统重视基础教育发展转向重视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中等收入陷阱"中典型的社会问题,本文进一步指出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控制、实现制度转型和社会转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大学的职能是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中,对教学和研究职能的认识与实践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而对于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认识和实践,目前学界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与疑问,尤其是在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落实途径和策略选择方面,这种疑问就更加突出。本文以美国大学在这方面的实践创新为典型案例,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产生了对“双师型”教师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引进了许多工程师作为教师,但是工程师与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相比在许多方面有很大差异。从工作对象看:工程师,面对的是物;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知识、能力看,工程师需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实际进行设计或操作,而教师除需掌握专业知识还需掌握教育理论并具有教育能力,才能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可以看出工程师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工程师要转变成教师就要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场根本性变革已经来临,可以预见,应市场经济的挑战,而引发变革的大学办学模式必然是走向多样化,它有着全新的内涵: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困扰高等教育的诸多固疾可望被消除,高校将被注入全新的活力,然而新的办学模式建构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也将层出不穷并急待解决。变革中的大学办学模式尚未成形,但肯定有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许多本质变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整个高等教育发生的一场革命,对社会对大学本身必将产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本文拟对变化中这一新型办学模式及其建构中产生的社会效应和面临的问题作一番社会学意义上的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