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所谓风格,即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体现。探讨艺术风格,不仅对认识和评论作家作品的艺术特性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作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采也有启发作用。风格,最初在魏晋时代典籍中多用来品评人的风度品格,用风格评论文学作品,最早要算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篇》,评论应劭,陆机等人作品说:“亦各有美,风格存焉。”之后颜之推说得更为明确:“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颜氏家训·文章》)以后用风格论文的风气就更为广泛了。古代文论中往往用“体”来说明文章风格,如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相似文献   

2.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3.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4.
警策是古代文论中常见而重要的一个概念,指文章中那些语新意妙、精辟动人、起“纲领眼目”作用的句子。它首先见于1700年前陆机写的《文赋》。原文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意思是说,写作时,要善于抓住最精辟的片言只语,来点明全文的要害所在。即使其他一般语句都安排得有条有理,也得靠这警策的提挈,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警策是古代文论中常见而重要的一个概念,指文章中那些语新意妙、精辟动人、起“纲领眼目”作用的句子。它首先见于1700年前陆机写的《文赋》。原文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意思是说,写作时,要善于抓住最精辟的片言只语,来点明全文的要害所在。即使其他一般语句都安排得有条有理,也得靠这警策的提挈,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功能。那么,为什么叫警策呢?警是警醒的意思,策即鞭子。古代驾车时,抽起响鞭,驱遣马匹,使其进退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钱塘洪防思(《长生殿》作者洪升),久于新城(王士祯)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王士桢官至刑部尚书,俗称大司寇。)宅论诗。防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龙,见其首不见其尾,云中或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防思乃服。”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钱塘洪防思(《长生殿》作者洪升),久于新城(王士祯)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王士祯官至刑部尚书,俗称大司寇。)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龙,见其首不见其尾,云中或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  相似文献   

8.
有质有量才一流 科技期刊有一点是共性的,那就是必须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内在质量,尤其是学术质量.真正发表一流的科技成果,给作者传播一流的发现,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新知,是一流的期刊的标志.但是,只登一点好文章,挣个高影响因子,还不够一流.为什么中国就缺乏百年老刊呢?笔者认为,我们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理解、把握得还不够.我们开始重视"质"了,但还没有重视"量".刊物没有出版的规模,没有一定的容量,是造不成一流的影响的,也就难以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9.
熔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提炼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篇说;“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辞谓之裁。”从熔裁在作文的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体现来说,包括提炼内容与提炼文辞两个方面。但剪裁浮辞仍然是为了内容更集中,表现的思想更精粹,因而,它不过是炼意在修改阶段的继续。古人用“熔裁”这两个字来概括创作活动中的这一过程,表现了我国古代文论中对于主题同题材,内容同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文心雕龙·熔裁》篇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这里“设位”之“设”为动词,即布置;“位”为名词,指格局。无论是抒“情”,无论是说“理”,自然,也无论是叙事,当作者根据要说的话来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0.
熔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提炼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篇说:“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辞谓之裁。”从熔裁在作文的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体现来说,包括提炼内容与提炼文辞两个方面。但剪裁浮辞仍然是为了内容更集中,表现的思想更精粹,因而,它不过是炼意在修改阶段的继续。古人用“熔裁”这两个字来概括创作活动中的这一过程,表现了我国古代文论中对于主题同题材、内容同形式的辩证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写文章的一条原则:“惟陈言之务去。”由于斡愈的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浮靡华艳的形式主义的文风而发的,所以很快地风靡文坛,对于改进当时的文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底什么是“陈言”呢?韩愈以后却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觉得清朝刘熙载说得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2.
马佳 《新闻世界》2008,(4):31-31
国人的公休时间,除双休日外,还有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三大“黄金周”,那中国古代有没有节假日呢?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重要的修辞手法,现存最早的文学怍品《诗经》《楚辞》中,已有了很多成功的运用。《礼记·学记》说:“不学博依,不能要诗。”谓不学广博譬喻之法,就难以作好诗。可见古人对比喻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视的。东汉郑玄在《周礼》注中对比喻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也就是说,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达到政治功利的目的。此说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可惜他没有更好地说明这一手  相似文献   

14.
"水"是古代档案文论中常用的一个意象,它代表着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文章某种风格与境界的追求,体现着古代文人的一种人生理想,而这种人生理想又以其哲学观念为根基.因此,我国文论中的"水"之喻蕴含着文章风格、人生理想与哲学观念几个相互关联转换的内涵层面.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重要的修辞手法,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楚辞》中,已有了很多成功的运用。《礼记·学记》说:“不学博依,不能要诗。”谓不学广博譬喻之法,就难以作好诗。可见古人对比喻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视的。东汉郑玄在《周礼》注中对比喻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也就是说,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达到政治功利的目的。此说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可惜他没有更好地说明这一手  相似文献   

16.
"水"是古代档案文论中常用的一个意象,它代表着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文章某种风格与境界的追求,体现着古代文人的一种人生理想,而这种人生理想又以其哲学观念为根基。因此,我国文论中的"水"之喻蕴含着文章风格、人生理想与哲学观念几个相互关联转换的内涵层面。  相似文献   

17.
制作衣服,要根据一个人的胖瘦、高矮剪裁布料。这样才能使缝制成的衣服美观大方、合身贴体。南北朝的时候,南朝齐国有一个官吏,名子叫张融。他办事克己奉公,穿戴也十分俭朴。当时的皇帝齐太宗肖道成,对张融既重用又宠爱。一天,肖道成问张融:“你的穿戴这样破旧,不怕有损你在朝廷上的威望吗?”张融说:“我平时养成这样的习惯了。”这时候,肖道成命令太监取出一件衣服,对张融说:“这件我曾穿过的衣服,已经让裁缝按照你的  相似文献   

18.
尽管今天许多人在描述某位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时,仍然说他(她)的播音具有某种风格。但我们却很难说当前我国的播音具有整体形态意义上的、统一的风格。有人在10年前提出“新风格”概念时①,播音界统一的风格尚存,“新风格”虽已大量出现但其生存状态仍像“小媳妇”,常常遭到各方面的抨击。而今天,我国播音经过“降调———口语化———新风格”出现近20年的演变,已经与20年前大异其趣。风格是一种持续、稳定的东西,据此我们将持续了几十年的“传统风格”概括为“爱憎分明、讲气势、重激情、求规范……”②而目前的播音则完…  相似文献   

19.
1998年8月7日《城市金融报》第二版王振忠同志的发言摘要中有这样一句: “对不文明的客户,要豁达大度,不斤斤计较,即使有理也应委屈求全,客户走时要与之告别。” 该句“委屈求全”一词中的“屈”是错字,实际应是“委曲求全”。 《现代汉语词典》释:[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另有[委屈]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