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1月9日,《贝聿铭全集》中文译本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办。汇聚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70多年建筑生涯主要作品、由贝聿铭办公室唯一授权的《贝聿铭全集》中文译本近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以其最著名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设计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卓越的雕塑感造型作品,用设计草图、设计图、效果图结合背景文字资料对每一个项目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该书责任编辑胡先福介绍说,已届95岁高龄的  相似文献   

2.
吴翎 《北京档案》2005,(6):48-49
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建筑的历史意义.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建筑是最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意义的.当人们提及埃及、希腊、中国,自然就会想到古代人留下的金字塔、神庙、万里长城和故宫.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出现"华南虎"的假新闻尚未尘埃落定,又一离奇、荒谬的言论引爆了舆论.据<东方今报>,北京-位房地产商通过媒体放言:与其每年花十多亿元维修,不如干脆炸掉故宫.彻底改造成建筑用地,大大解决北京土地资源匮乏引起的房价暴涨.  相似文献   

4.
于淼  周建琳 《中国新闻周刊》2007,(34):I0016-I0017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历史和文化,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记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6,(1):F0003-F0003
2005年10月10日,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故宫与中国紫禁城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明清宫廷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6.
从前北京人忌讳谈"火",称火灾为"走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有描述贾府南院着火情节:正当刘姥姥向贾母数唠乡下村姑在柴禾垛旁点火取暖时,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环回说:"南院子马棚里走了水"."走了水"就是着了火的意思.贾府有规矩忌讳谈火.昔日大户人家都有防火水缸.但都不称"防火水缸",而称"太平水缸".明清皇宫里的太平水缸个儿大,盛水多,称作"门海".故宫金銮殿前放着几个鎏金大缸,就叫门海,也叫作海缸.就是专门储水救火用的.皇宫里面的一些重要建筑前面,三宫六院都设有太平水缸.乾清门前排列着十个大水缸.其储水量竟达3000多升.比现今一些消防车的储水量还要多.  相似文献   

7.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同一时间、命同一批建筑大师、率同样的数十万之众、按同一种建筑理念、同一规模质量,创造了"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稀世壮举,建造了代表中国古代最高建筑水准的文化遗存——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和武当山古建筑群.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难分上下,但又各具特色.两座建筑奇迹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同...  相似文献   

8.
两岸三地的“故宫博物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真正的紫禁城只有北京一个;作为皇家宫殿的“故宫”,北京和沈阳则各有一个;但作为博物馆(院)的“故宫”,却在台湾海峡两岸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三个。就文物等方面说,其实这三个“故宫”不只是雷同或相似,而是完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是因为两岸三地的“故宫”文物,不但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民族渊源,而且有着共同的时代和地点来源。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一些外宾来中国访问,其中有些喜欢中国瓷器的,问到外交部当时的外事人员,向我们要“雪拉同”(是国外对龙泉青瓷的称呼)。外事人员不懂,就回答说:没有。什么是“雪拉同”也不知道。有些不是很熟悉的外宾说没有,也就算了。后来,有位苏联专家,那时中国与苏联关系非常密切,西方国家封锁我们。苏联专家提出来要“雪拉同”,大家就重视了,不能回答说没有。专家就拿着茶杯说:就是这类东西。外事人员说瓷器嘛,我们有著名的景德镇、唐山的瓷器。最好的给他们看,他们说:不是。直摇头。那怎么办呢?后来,他们(外事人员)想出个办法,到故宫陶…  相似文献   

10.
贝聿铭京城“冒险” 对于年逾八旬的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来说,即将矗立于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很有可能是他的“收山”之作。这位笑眯眯的、看上去十分谦和的老先生,骨子里却尽是锋芒。他最擅长以惊世骇俗之作来回击批评家的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走进故宫浏览时,就会发现,所有建筑的屋顶正脊两端,垂脊、岔脊、戗脊上,都装缀着一些琉璃动物形象.正脊两端的叫"吻"(俗称大吻),岔脊、戗脊尽头则是一排排的琉璃小兽.这些吻兽不仅是一种装饰,还是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故宫东华门外,游客们脚步匆匆,只为一睹金瓦红墙内的皇家气象.南池子大街136号院,却是常常在途中被忽略的地方之一.甚至连许多北京人也不知道,虽然毗邻故宫,但这座名为"皇史成"的院子,曾经有何用途. 如今,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的主持修缮下,时隔21年,皇史成重新对外开放,并且在壬寅虎年来临之际,借助...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2,(Z1):30
正本刊讯(记者缪立平)汇集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七十多年建筑生涯主要作品、由贝聿铭办公室唯一授权的《贝聿铭全集》中文译本近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1月9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新书发布会上,该书译者之一郑小东博士与大家分享全集内容,畅谈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3,(3):32-33
<正>本书作者通过研究故宫和古建筑总结出了“九大特征、七个细节”,简明扼要地将故宫以及中国古建筑有关材料、工艺、结构的技术谜底全盘托出,将技术和实用美学合一,也将故宫的“理性之美”解释得清清楚楚。书中梁思成的简洁和林徽因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解说互文成趣,带领读者深入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理解故都、故乡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北京市民从30多个推荐的新建筑中,投票评选出了80年代新十大建筑。“所谓群众投票评选的十大建筑,严格说来反映的是建筑被关注的程度,并不见得是设计最好的。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十大建筑在群众中确实有一定影响。”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家关肇邺先生说:“公众更多是凭直觉,而不是从学术角度来考虑。否则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香山饭店,设计水平很高,为什么没有人选?也许因为远在香山,一般市民没有机会去看。”  相似文献   

16.
我很欣慕徽州文化,我也爱研究徽州文化.我每次来到徽州,都想从徽州得到点什么东西. 徽州确实有很多东西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东西,人们往往说不准,人们说,一走进徽州,就有一种与世俗不同的文化气息.首先是丛山峻岭,清水碧波,给人情新的气氛,然后是与大自然协调一致的古建筑,建筑点缀了大自然,大自然烘托出人工建筑的美.大自然美似画,画中巧添人意,使意中画、画中意浑然一体.古桥、牌坊、古街、石雕、石画、木雕、木刻,处处刻画出徽州人的智慧、勤劳、作为、忠耿、奋发、承上传下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吴良镛毕生追求的,是"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中国火热的城市化建设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吴良镛。2月14日,国家把最高科技奖颁给这位建筑学家,显得别有深意贝聿铭说:"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认识吴良镛。"可是恰恰在近二三十年大兴土木的建设中,中国人自己却越来越不"认识吴良镛":作为建筑学家,吴良镛的代表作不是机场、剧院、体育场馆这些拔地而起的宏大建筑,而是一小截翻新改造的胡同。作为城市规划学家,他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18.
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在中国建筑文化中也是一种象征"符号".比如,明清北京皇家建筑,其基本色调突出黄红两色,黄瓦红墙成为基本特征,而且黄瓦只有皇家建筑或帝王敕建的建筑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9.
雪的面目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故宫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建筑群,它的奠基人和设计建造者是明代有着"蒯鲁班"之称的匠人蒯祥。蒯祥一生设计建造了众多宫殿、楼榭、亭台、庙宇,其作品遍布全国,具有高超的建筑造诣,深得皇室贵族赏识和普通百姓爱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