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华  张泽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7):165-169
SDN网络思想为解决传统网络中网络层移动性管理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而SDN中现有的移动性管理方案仍面临用户移动过程中网络开销大和切换时延长等问题。研究在SDN网络中支持IPv6网络层移动性管理机制,通过对移动感知和移动切换两个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并结合位置预测理论提出了一种SDN网络中支持预切换的IPv6移动性管理机制。该机制根据位置预测结果在移动发生前计算并下发切换路径流表,降低了移动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的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最后根据性能评估分析方法,与同样基于SDN实现的OPMIPv6 C方案在信令开销和切换时延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虚拟企业要求合作.分布计算、跨平台信息共享。移动Agent满足Internet应用程序移动性和开放性的要求,XML则是Internet数据描述的标准,保证异构环境下的高度互操作性。移动Agent和XML技术对移动计算中的用户界面提供了最好的支持。本提出了应用移动Agent和XML实现的用户界面模型。  相似文献   

3.
数字与声音     
"2020年我们将有10亿或者更多的用户,而且大多是移动设备的用户。未来,用户将更多地通过移动互联网设备来进行沟通、交易等,对企业而言机会很多,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大。大多数用户希望移动访问的速度能与互联网访问速度相同,而目前最顶尖的移动互联网站的开启速度也要比互联网访问慢3倍,网络服务企业极有可能因此失去用户;而且另外一个问题是移动设备种类繁多,每一个设备能否高性能承载这样的需求也是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王萍 《电大教学》2013,(6):34-41
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构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支持环境。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从语音文本交互、微信群、自动回复响应、订阅推送和内容分享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微信、QQ、微博主要社会媒体的学习支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微信与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在移动学习通用设计准则的指导下.从定位、功能、内容、交互、学习方式、网络服务的层面,探讨了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最后,从不同情境下讨论了微信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对微信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的探索.旨在对本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又一新的学习模式,以IPv6为核心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Pv6充足的地址空间、对QoS更好的支持、更高的安全性和优良的移动性等特性,为移动学习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计算环境中,数据广播能支持大规模并发用户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是提高移动计算系统可伸缩性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数据广播的体系结构,提出了构建数据广播模型的关键问题,对数据广播调度算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实体学习型社区视角下审视社区成员互动形态,根据基于移动设备的学习型社区环境构建维度与活动设计原则,对移动性学习社区环境构建以及社区活动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耦合移动设备和技术到社区活动中,以期促进学习型社区朝着学习化、互动化、移动化、个性化方向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8.
当前,苹果移动设备在高校中风行,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语言也成为热点。为了解高校中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及外语教师对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看法,本研究对珠海四所高校240名苹果移动设备用户(186名学生及54名外语学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移动设备中有助于语言学习的软件虽多,但远未被合理利用;外语教师较之学生在利用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上未见显著差异,因而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访谈则揭示了深层原因在于教师对苹果移动设备中软件的了解不充分,因而对其辅助外语教学的潜力认识不足。此外,多数教师对iPad运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疑问,移动设备运用于课堂需要师生观念的改变和相关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9.
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用户将呈现愈来愈多的趋势,有必要对影响用户进行移动学习的前置性和潜在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在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移动性价值、感知娱乐性等因素,构建了针对移动学习的扩展式科技接受模型,对影响我国移动手机用户选择移动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实证性探究和解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用户将愈来愈多,有必要对影响用户进行移动学习的前置性和潜在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在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知移动性价值、感知娱乐性等因素,构建了针对移动学习的扩展式科技接受模型,对影响我国移动手机用户选择移动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关键件因素进行了实证性探究和解析.  相似文献   

11.
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多种技术,以用户便携高效的服务体验为设计思想,设计了移动应用中的多项业务办理流程,分析和设计了移动应用中的数据结构和软件功能,免去了用户在电脑和设备间的往返跑,实现设备管理业务的移动互联办理,提高了设备业务办理的便捷性,使得设备管理能够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数字校园的应用难以解决用户查阅信息的实时性与用户的移动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基于移动终端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相关技术的分析,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智慧校园接入的终端类型、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共享化和实时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环境不断完善以及移动设备用户不断增长,移动学习优点突出,因此受到许多学习者的青睐。本文侧重分析在英语开放教育中应用移动学习模式的优势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S和Moodl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关键技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LAN和MAS技术为基础,设计支持不同接入方式的手持设备登录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网络模型;以Moodle为基础,构建支持移动学习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讨论设备识别技术、内容自适应技术和MAS应用模块开发,支持不同的手持设备进行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5.
按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层次的顺序,从下至上地介绍了各层对移动性支持的研究进展,总结其优势和不足,指出切换设计和服务质量保证决定移动互联网的成败,而重叠覆盖网络优化、基于效用模型的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对移动互联网接入质量至关重要。最终说明容断网络、云平台和数据融合技术的结合可实现以较小代价获得较好的移动互联网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过去十年,移动学习已经从小规模研究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全国性和国际性项目。然而,这个领域仍然缺乏比较研究和对实施大规模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的种种形式可以看做是从"正式学习"(在固定地点,比如有教师管理的教室,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到"非正式学习"(使用具有高度移动性的学习应用软件、由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学习)的连续。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是"无缝学习",旨在支持跨越不同环境、使用不同设备学习的连续性,比如把课堂学习和由学校组织到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联系起来。影响移动学习成效的因素包括:技术的可获得性、机构的支持、互联网连接、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和学习者对技术的拥有等。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移动技术的可用性、设计适合于个人移动技术设备的非正式学习形式、评价户外和跨越不同地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移动性已成为这个世界越来越突出的特点。手机、掌上电脑和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移动设备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使交流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也为我们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开展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人类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如何利用移动网络与设备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交互活动便成为本世纪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前沿和探讨的热点。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概念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兴起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线移动用户的迅速增长,互联网正在向支持大范围移动性方向发展,移动IPv6将成为下一代IPv6网络的基础协议。移动IPv6内置于IPv6中.使IPv6能够非常自然地支持主机移动性。目前.无线局域网(WLAN)是最普及的无线接入方式。为了提高WLAN的安全性,一般在边缘的无线接入点(AP)上都设有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访问控制机制。8021×协议是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它使用EAPOL作为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19.
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是为了从终身学习的实用性目标、对学习的移动性要求、微型移动学习的特点、学习者的需求等方面,探究什么样的资源符合成人的随时随地学习需求,以指导其建设与应用.本文首先通过调查与分析,并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微型学习的特点、移动终端的特点提出了分类的基本框架;接着从反映实时性用户需求角度综合了开放性分类维度.最后形成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分类,分别从学习用途、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等维度加以考虑,并为用户的实时需求预留了开放维度.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地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具有携带方便、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移动性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移动终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成为了可能,它们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必然由传统转向现代。笔者立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依托新课标,探讨了移动终端辅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