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漠奇遇记     
澳大利亚我没有去过澳大利亚,却在欧洲旅游的时候接触过不少澳大利亚人,感觉他们是来自阳光国度的人,不拘小节,性格很豪爽快乐。一个同旅行团的澳大利亚女孩就曾经和我聊起,她说澳大利亚的男士永远做不了英国绅士,因为他们做不到很拘谨地说“请”、“谢谢”和“对不起”。我很认同文章中的一个说法:“在这个国家,你得提防那些没有笑容的人。”——Al Ho  相似文献   

2.
夜深人静。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卸下一天的疲惫,放纵自己的思绪。“唉!”我习惯性地叹了口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已习惯了叹息。秋天的萧瑟让人伤感,片片黄叶在风和重力的拉扯下盘旋着落到地面,告别了当初生长着的树枝。不过,它并不悲伤,因为第二年春天,它就又可以回到年轻的时光,去俯瞰大地,去迎风吟唱了。可是我那远去的童年却永远都不可能再回来,我无奈地叹息着。人生中的很多事都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此我们才会遗憾和叹息。考试失利,沮丧地叹息;朋友远去,悲伤地叹息;被人冤枉,委屈地叹息;忙完了一天的功课,疲惫地叹息……不知…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也是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刚一进班,同学之间的谈话声又把我带入了刚开学的新鲜之中。然而这种新鲜感似乎只占了我文/赵天沅内心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无法表达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从一位同学的一句话中油然而生的:“太棒了,再过一个学期就能上中学了!”在这个清晨我没有与同学谈天说地,而是体会着,思索着这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觉。就要举行开学典礼了,我来到国旗广场等待着开学的第一次升国旗仪式。国歌又一次奏响了,在我向国旗行礼的那一刻,心中的那种感觉似乎更强烈了,它好像预示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成长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觉得我的快乐是无边的,这种快乐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应接不暇。再过一个多月,儿子就18岁了。这是一个人将要从孩子走向成人的一种标志。心理学家霍林沃思形象地把人生的这个阶段比喻为“心理断乳”期,斯普兰格则誉之为人的“第二次诞生”,相对于人的摆脱母体的束缚,这真可以说是精神上的一次解放。  相似文献   

5.
遭遇必胜客     
只是在低低的暗蓝色的天花板上闪着星星点点的光芒,很温和,就像夏天的夜空。餐桌错落有致地放置着,还有假花假草的装饰。餐桌边上的人,轻轻地搅动着咖啡,优雅地切着比萨,一切给人一种说不清的幽雅的感觉。“请坐!这是菜单。”服务员姐姐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到了菜单上。翻开印刷得很精致的本儿,里面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和妈妈目瞪口呆,每翻开一页,我的心跳就加快一些。单一杯冷饮就可以买一本印刷精美的书,这可不是一般的工薪家庭能消受得起的。突然间我有点想开溜了。“请看这一款新出的套餐吧。”服务员姐姐笑盈盈地向我们介绍着…  相似文献   

6.
范晓萱     
范晓萱和男友周俊伟是怎么认识的呢?因为周俊伟是 BMG 的歌手,有一次,在一个母亲节的演唱会后台,公司一个叫阿Ben 的同事,就为他们介绍:“萱萱这个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新人叫 Iawence。”这样就认识见过一面了。后来有一次我们有一个朋友,约了一大班人出来一起去吃饭、喝东西,这是第二次见面。之后就成为朋友,常常会通电话聊天,后来就愈来愈好,慢慢就变成现在这样。晓萱说:“到现在都觉得很奇怪,我没有感觉被追。我有跟他说不如从头再来一次好不好,因为太自然就变成这样子,我完全没有机会收花,好心动,还可以说我今天没有空,如果有这些就更好了。”男友有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晓萱说:“我想是他整个人,他没有什么特别,应该是他的个性。我欣赏他很自然不做作,很执着,他听音乐听得很多、很好、人很单纯、很善良、这样吧!”  相似文献   

7.
综评     
处在这个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时时体会着喜怒哀乐,而有时,也会有一种闷闷的、酸酸的、很不是味道的味道,那就是“委屈”。这种感觉肯定不是快乐和喜悦,也略略不同于愤怒和哀伤。“哑巴吃黄连,百口莫辩”可能就是受了委屈的人的感觉。这四位小作者就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委屈。  相似文献   

8.
我的小时候     
小时候,我没有看过童话。 不仅没有读过童话,我甚至不知道“童话”这个词语。 我在粤西一个平凡的村庄出生、长大。那个村庄很平凡,就像一堆牛粪那么平凡。可是,即使一堆牛粪,有时候看起来,也会像月亮一样美妙。所以我经常有一个比喻,把牛粪比喻为“黑色的月亮”。我很喜欢这个比喻,觉得这是对“牛粪”的重新命名,因为从这个比喻来看,鲜花插在牛粪上,是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9.
小城堵车记     
真没想到!日照这种小城竟然会发生堵车这种事情。老爹开车带我们去姥姥家,一不留神竟然“溜”进了本市的繁华地段,宏伟的削人不眨眼的百货大楼,培养一代精英的工人文化宫,全市规模最大的新华书店,衣服齐全的华盛等等等等都在这个地段林立。老爹一开进来就后悔了,可是后面立刻堵了好几辆车,现在可感叹着是进退两难,真为老爹悲哀!望着行动缓慢的车龙,我还是不由有些吃惊,记得小时候逛街的感觉就是荒凉,逛街跟上田野去野炊差不多,到处都是野草,我妈让我用一句诗来比喻当时的小城,我想都不想就摇头晃脑地吟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抑扬顿…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流行性腮腺炎也悄悄地光临了我们学校。我们班得腮腺炎的人太多了,眼看着我身边的同学腮帮子一个一个地鼓了起来。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很痛很痛,而且脖子还一个比一个粗,难怪这个病还有一个难听的名字,叫猪头瘟。  相似文献   

11.
陆梅 《新读写》2008,(12):31-32
其实我现在要讲的这个故事,和天堂无关。这个故事里的女孩是我多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叫晋明。第一次见面,女孩就很自来熟地拉住我手,自我介绍道:“我叫晋明,魏晋的‘晋’,明朝的‘明’!很喜欢看你在报上写的那些文章,猜想我们能成为朋友,就贸然找来了!”  相似文献   

12.
Show Your Love     
努力只是一种基本态度我知道比起很多人,我是太幸运的其实只要是活得平安的人一定是因为身边,拥有了爱的缘故各式各样,我所知道和不知道的爱的组合通常我们很难精确地知道爱准确的发源地和它们具体的样子如果我们永远很难知道那就随时随地把爱的感觉散发给身边的人那是一种最基本的感谢而我一但决定这么做就马上勇敢去做了这是歌手Jolin在专辑《Show Your Love》里写下的一段文字。我很喜欢这段文字,它可以带领着我,去领会“ShowLove”的真正含义。很多人会避讳“爱”这个字。因为在他们心里,“爱”只是用来表达男女之情的,“爱”是禁果,…  相似文献   

13.
记得我还在七年级学习的时候,有一次,我回到家里说:“柯斯加报名参加化学小组了。我们班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妈妈严肃地看了我一眼,问道:“你的志向是什么?”“我嘛?我没有什么。”我随便地说。“我跟你说过多少遍,要你报名参加文学小组?”妈妈继续说。我懂了。再也不能拖下去了。我不想参加这个文学小组,因为我害怕。我怕会有那么一个很严厉、无情的、什么都很挑剔的人,他一见到我就会说:“嗯?你都写了些什么?给我看看,朗读一下。”于是,所有那些陌生的小伙子将会不作声地看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按语     
第一次见小昌,是在上海,我们一同参加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南方文坛》联合举办的“广西作家与中国文学”研讨会。那是2018 年的夏天,小昌瘦瘦高高的小镇青年形象,他虽然不是广西人,但是长期求学与工作在广西桂林和北海两地,早已在广西生根发芽。在他身上,充满着80 后特有的那种自嘲与洒脱、轻盈与快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会上他提到他对边缘的“喜欢”——“我再就边缘青年说几句,我还挺喜欢这个词的,我做个比喻,之前看足球看篮球很好看,有一次我看了冰壶,相信很多人不太会看这么无聊的运动,我却看进去了,后来只要有冰壶我就看,感觉这个运动很神奇,有点像冥想,看着那只壶慢慢滑行,真的挺让人着迷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人把“语文”学习设计为“语文之旅”,我很欣赏这种做法。不过,我姑且把后一个词改为“心灵之旅”,因为我感觉阅读一篇文章,就好比心灵循着作者的思绪在文章里走一遭,而阅读教学则需要走一个来回。这个“来”只是一路走来,一路欣赏;而这个“回”则需细细回味,方能意味深长!“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的,从天体宇宙到世界万物,只要人目之所及或意识之所及,那便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是人美其“美”的,天地之间没有了人,那只是一个纯物质的死寂的世界。语文课文中,很多写景状物的文章,都充盈着丰富的人文性,然而学生中…  相似文献   

16.
夜袭天台     
高一那年起,我开始长期地远离那些缠在一起多年的伙伴,住进县城中学的一间八人宿舍。这间宿舍似乎常年阴暗潮湿,直到我在这所学校忘却了时间和方向地走了无数个来回看了无数次天空,突然抬头发现第一个冬天的来临,我仍没有感觉这个宿舍清晰起来。我一直以为我们是有八个人,然而我弄错了,这儿只是七个人在住着。我们的新的生活似乎进行得并不是很如意。  相似文献   

17.
编者手记     
小东 《中国德育》2006,1(12):91-91
新近认识一个湖南的朋友,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为了躲避一种记忆,独自瓢泊在异乡。他的世界总是那么忧郁,像飘着点细雨,让人远远望去既觉得很美,又平白无故地会生出一丝淡淡的怜惜。我很尊重他,和他处时间久了,竟也被不自觉地感染,老想着该为他做些什么。可我又能做什么呢?之前听一个讲座,说现代人被理性搜刮地只剩下算计了。这个说法很有趣。其实,说起理性,的确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标志,可当它异化地要吞噬人的全部时,我们又不由得警惕起来:人究竟是理性的动物,还是感性的动物、欲望的动物?这个问题若是在19世纪被人提及,恐怕答案会是比较一致的,可今天,情况就不一样了。技术过剩之后,人们在四处寻找的是那种逝去的“感觉”。我们把“感觉”给丢了,我们已经变得不再会用感觉来感受周围世界,我们和冰冷、僵硬的机器同化了。于是,艺术家们开始用各种方式试图唤醒被丢失的感觉,音乐、色彩、造型、行为等,一切可以用上的手段都被技术化地征用。人们再次被自己所麻醉,麻醉于重金属、摇滚乐、意识流、魔幻主义、行为艺术。这些难道会比机器更接近人本身吗?人把自己给丢了,  相似文献   

18.
卖报     
“卖报!卖报!”清脆的喊声在清晨的马路上回响。寒风中,二十几个穿着厚厚的衣服、胸前别着亮闪闪团徽的卖报童,在人群中穿梭。这是我们团组织成员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听说团组织要搞一次卖报活动后,我意外地叫了起来:“有没有搞错,让我们去卖报?”说归说,但我不得不执行老师指定的任务。当我手拿报纸,对着眼前晨练的老人和匆匆的路人,听着耳边被风吹得“沙沙”直响的讨厌的树叶声时,这种紧张的感觉更是有增无减,第一声“卖报”的吆喝怎么也叫不出口,听着路人匆匆远去的脚步声,我暗暗着急起来,总不能毫无收获吧?要做,就得做出点成绩出…  相似文献   

19.
一位智者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好比一个超市,教师就如超市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超市的质量。所以“服务员”一定要热忱服务,优质服务,确保“顾客”满意。这个比喻很妥帖,它生动地描述了教师的社会使命。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当好“超市”服务员呢?  相似文献   

20.
“有意义的教学”意味着什么?当我让在教学监督与课程发展协会的同事们描绘一堂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经历时,他们讲述了以下的故事:我的政治学老师,杨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非常风趣,曾经在空军服过役。他总是能使课堂充满乐趣。除此之外,他在课堂上经常谈论时事,即那些明显地影响着我们及整个世界的事情。有一次课上,我们观看了两部关于福利制度的短片。在其中的一部片子中,这个制度被称为“上帝拯救灵魂的恩典”;而在另一部片子中,它却成了懒汉们的依靠。杨老师让我们就对这个制度的理解展开辩论。我要提到的一门课是等差级数微积分,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