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6至196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的两次较集中的探索,形成了十四条趋向于科学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正是邓小平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自“六五”至“十五” ,我们党坚持高扬改革的旗帜 ,不断深化发展主题 ,国家的综合国力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0余年改革与发展的艰苦历程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通过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中国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把以发展为主题纳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全党的重大任务之中 ,是新时期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首要任务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黄小平 《历史学习》2006,(10):20-24
1956年至今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历史,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时间上看分成三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1956-1966)、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  相似文献   

4.
1956-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这十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教训.通过对“十年探索”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公元1966-1976年十年历史作“十年动乱”的“冠名”太过笼统。“十年动乱”可指“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不可指这十年的历史岁月,毕竟中国的方方面面在这十年间仍在曲折发展。用“社会主义探索遭受挫折的十年”作1966--1976年十年历史的称谓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的基本理论构想,列宁、毛泽东在俄国和中国努力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这些都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袷”。这些名论断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努力。毛泽东适时提出“以苏为戒,走自己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江泽民深化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代领导核心既一脉相承,又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战略家和理论家。我们深切缅怀毛泽东就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引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强大武器。它关系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说明毛泽东生前为这一理论的创立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和为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著述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党在"八大"及其前后提出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为形成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逐渐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失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我们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朱能 《中学历史教学》2007,(1):49-52,79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进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曲折。十年“文化大革命”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过两年的徘徊,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进程中,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命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新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形成。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的探索,经过了准备奠基、探索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科学分析中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的首创价值,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石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宣言书,它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开拓性的理论贡献,以后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伴随着我们党对发展问题探索的逐步深入,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解逐步深化而取得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后,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主要贡献为:提出了摆脱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中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断;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提出了勤俭建国和增产节约的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的这些艰辛探索,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04,(7X):7-1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努力。毛泽东适时提出“以苏为戒 ,走自己之路”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江泽民深化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代领导核心既一脉相承 ,又开拓创新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  相似文献   

20.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程。百年来,从鸦片战争时期的被动接受到党成立以来的主动求变,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两个大局”,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在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曲折艰辛的探索也是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踔厉奋发新征程,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