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更注重对休闲娱悦的体验和历史文化的熏陶。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城市旅游者,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碰撞中,乡村文化不可避免地被或多或少的同化,因此,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地价值的挖掘,提高当地居民对所在地方文化的认识,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拉萨是我国城市遗产极为丰富的古城之一。通过调查利益相关者对拉萨城市遗产的态度发现旅游者的期望与拉萨城市遗产的现有开发状况、当地居民的文化氛围诉求与城市现代化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冲突。研究表明,重视历史建筑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丰富旅游内容,促使各利益相关者互动是实现拉萨城市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少数民族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还包括旅游者等相关主客体。如何正确并恰当地处理这些旅游参与者的关系,均衡其利益,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社区的全面和谐发展便成为本文关注的对象。以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与其他主要参与者的互动关系为视角,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佼佼  李殿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25-126,110
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在旅游者与旅游资源或当地居民接触时产生,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本文从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两面性出发,讨论积极的社会文化影响与消极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而研究如何将消极的影响积极化,将积极的影响扩大化,以达到更好的促进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均衡。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以西递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古村落旅游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其给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带来经济效益和精神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古村落本身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为例,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以及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地居民对黑色旅游开发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汶川地震为例,从居民的灾后心理特征出发,将居民对旅游者动机的感知,对旅游地形象的认知,及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作为衡量当地居民基本态度的三要素,并分析居民态度对黑色旅游开发的影响,指出在开发过程中要保护当地居民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7.
构建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保护世界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世界遗产正面临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本文提出建立一套针对不同旅游利益主体,具有科学开发管理、传播和保护遗产文化、有效监督等功能的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发挥各方面力量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具体论述了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的角色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强调了旅游经营者素质的重要性,提出对旅游经营者教育应采取强制的方式。认为景区要设计旅游者引导系统,进行遗产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出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保护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8.
构建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保护世界遗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的世界遗产正面临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本文提出建立一套针对不同旅游利益主体,具有科学开发管理、传播和保护遗产文化、有效监督等功能的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发挥各方面力量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具体论述了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的角色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强调了旅游经营者素质的重要性,提出对旅游经营者教育应采取强制的方式。认为景区要设计旅游者引导系统,进行遗产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出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保护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对该城市的旅游景观、设施、服务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抽象的评价和认识,城市旅游形象作为城市形象的一个子系统,对于提升当地知名度非常重要。钦州市旅游的原生形象具有吸引游客的潜力及滨海区域优势,诱导形象基于滨海旅游开发但缺乏系统化和概括性,复合形象侧重于旅游者感知认识的掌握。从旅游识别系统建立、旅游品牌塑造、旅游形象传播三方面对钦州市旅游形象塑造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然——文化——经济复合系统,它由乡村旅游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微观生态环境两个部分构成,包括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其中,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包括:水系、大气、地貌、土壤和生物;人文生态环境要素包括:建筑、聚落、服饰、语言、精神风貌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结构交叉,能流关系复杂。旅游发展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互动的辨证关系,自然和人文两个子系统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两个子系统相关因子的进步和优化,但也可能造成对两个子系统及其因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旅游形象传播是旅游目的地利用各种手段、媒介与旅游市场现实的和潜在的游客进行旅游形象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活动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某种媒介把旅游地的旅游形象传达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对旅游地形成深刻并且良好的印象,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只有媒介和旅游者之间有了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旅游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进行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过程。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旅游者更加成熟,更有文化品味,因此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水平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高。文章从旅游者、资源、导游及审美创造和欣赏四个方面入手,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旅游审美作一个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提高其审美质量,从而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广西少数民族绝大部分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村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各个方面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和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最亮丽的风景线,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巨大,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者态度的形成或改变是旅游决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旅游者的个性、态度的特点、期望值、旅游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等方面因素。将这些复杂的因素加以整合,可以发现旅游者态度形成或改变的一般心理规律,为旅游工作者进一步寻找相应的经营策略提供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益旅游之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大众旅游形式,公益旅游将利他主义的志工服务与旅游活动结合,有助于当地社区经济、文化、环境事业发展,提升了旅游者互动参与。这种旅游形式对旅游者而言是一次人生价值观的探索和反思之旅。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社区参与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然而各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试图从当地居民、旅游者和规划部门三方面来分析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委已通过了要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文化强省的决定,并要求在“十五”计划期间,取得明显成就。文化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它涉及许多领域,其中文化旅游业因其是文化业和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渗透交叉行业,更凸显出其重要性。为此,省委要求文化旅游业占“十五”计划期间GDP的3%(整个文化业占13%)。然而,目前文化旅游业在我省GDP中的比重仅为0.7%,因此,塑造四川文化强省形象,积极部署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提高文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文化旅游的前景及其内涵“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随着国内旅游业方兴未艾的发展,这句话从本质上道出了旅游的真谛,昭示了文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新型的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和专项旅游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据调查,英、日、美、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各国去欧洲旅游者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文化旅游创汇占旅游创汇的10%左右,并且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文化旅游,是人们通过旅游或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获取知识的活动;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为消费产品,旅游者用自己的审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地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以追求精神愉悦的文化享受为主的高层次,旅游的过程成为旅游者经历文化、欣赏文化、体验文化的过程。特别是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目的地文化差异将会对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速交通正在改变旅游。速度对旅游时空产生差异性压缩,因而从旅游者角度研究高速交通港站区的符号功能,以解决“急速停止”所带来的心理失衡。高速交通港站区可定位于符号商业区,它是城市旅游者产生地方感的新场所,堪称阈限景观,不可只注重物质功能而忽视旅游的文化建设。将港站区与城市既有的地方感场所连接,可形成若干适合旅游者的城市剖面,帮助旅游者接近城市的历史渊源所在及不断增长的城市真实。  相似文献   

20.
国内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般规律和成功路径的关键在于文化传承与旅游市场需求的融合度。文化传承是从城市街区历史文化演进的内在规律入手,关注的是城市历史街区的特色与风貌、历史厚重感及与当地居民沟通互动性等游客感知层面;市场配套关注的是在旅游改造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供给、服务功能实现等游客需求满足层面。基于游客满意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与市场融合模式是城市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种更加全面和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