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体育教学除了体现在技术上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要领外,还应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体魄是在未来用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根本。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是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深入贯彻学生终身体育这一理念。体育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育过程,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基本理念。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实践来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首先从转变学生思想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在不断的运动中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进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拥有健康体魄、终身体育意识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王宽生 《考试周刊》2011,(3):140-141
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是整体和长远的现代体育思想,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教育要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等来培养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盛丽文 《考试周刊》2010,(1):133-134
学校体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终身健身为主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增强自身体质,而且要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注重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着重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程新梅 《考试周刊》2012,(45):100-101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终身体育关系到人类健康的持久性、连续性和经常性。所以说,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能力的储备.为其心理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本文试图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让学生在快乐中运动、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教育关系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它不仅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本文阐述体育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兴趣激发为抓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二是以体育技能训练为抓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健康知识传授为抓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四是以体育兴趣活动为抓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五是以完美体型塑造为抓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9.
姜威 《辽宁高职学报》2005,7(3):114-115
高职体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终身健身为主要内容,不仅要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快乐健身的教学目的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快乐体育教材改革,改变过去传统以技术教授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在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以“游戏论”和“学生立场论”等为主要依据来编写快乐体育教材,广泛进行快乐体育的新型教学,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小学及高校的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作品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容,通过教师多渠道的美育渗透,能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诗歌散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可以是:挖掘教材审美因素以陶冶情操、着力创设感染情境以激发美感、启迪想象以入境动情求美等。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提出建立“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鲲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5):142-143
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为己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主体价值和科学精神。主体性教学凸显了科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彰显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时代诉求,兼具“内生性”和“外发性”的特点。当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主体意识缺失,其核心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和学生的自我主体性认识不清,遮蔽了科学教育的价值。积极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认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创新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强调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数学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遵循知识性原则、质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与求异性原则,可运用以下教学策略:培植知识生长点,孕育创新意识;鼓励质疑问难,萌发创新意识;大胆猜想验证,激发创新思维;坚持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求异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数学思想,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是衔接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渗透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和学习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完成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过渡,从而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自觉谈大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缺位使大学成了职业训练所,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培养处于极度贫弱的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加强人文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其中,厘清大学的本质及使命,发挥学生、教师以及经典阅读课程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情绪的愉悦与抑郁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应重视他们的愉悦情绪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优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愉悦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教师应从分析各种教学中的内外因素、利弊因素入手,夯实自身历史素养,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引领下,打造好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平台,以自身和团体努力赢得学生、校方的认同,最终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人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它有重过程、重应用、重实践、重全体参与的特点.中学体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实施方法.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中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建构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和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