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争论,但它是在接受了法律与道德存在不言而喻的联系的前提下,更注重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在欧美法哲学家视野中,该话题主要体现在探索法律与道德本体意义上的联系而体现出法律道德性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争论的批判性解读,便于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博弈的最核心内容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前者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富勒、罗尔斯及德沃金;后者认为法律与道德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奥斯丁、凯尔森及哈特。随着两大学派的发展,它们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比如"哈特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从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的博弈过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法律价值对社会制度发挥的作用,二是坚持形式性与实质性统一的科学立法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法理学领域重要的命题之一.在西方当代法学界,有诸多法哲学家对二者间的联系进行过深入细致的阐述与解释,并得出了相当丰富并兼具启发性的论断.本文通过对当代自然法的发展及其学派理论的发展进行阐述,论证了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法律的制定需要道德的校准,道德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撑,在明晰二者关系的前提下,使得公遵循和服从这一关系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可谓前千丝万缕,纵观古今中外,对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讨论可谓形形色色。本文中,笔者试图绕过法律与道德之间联系的种类,从自然法的角度出发,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内在道德是程序自然法的核心,贯串于程序自然法的逻辑是理性与意志、目的与手段、是与应当、制定法与隐含法等范畴的对立与统一。程序自然法视野下的法律解释理论对于法律解释的启示在于:将通常称之为法律解释的方法视为解释性因素更为合适。尽管不存在整齐有序、无所不能的解释元素表,但各种解释性因素都服务于解释目的,其相互之间的适用位阶要以其对解释目的的有效实现程度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自然法即道德法。自然法的核心问题是道德问题,它所追求的是义务道德。通过对自然法道德问题的思考,能够使我们更清楚把握法和道德的关系,也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道德。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会对我国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及其它实践操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法律与道德涵义的本体认识为起点,结合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分析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和调控手段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这样一种新的视角出发去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古老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界目前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定位一般认为自成一体,就像社会主义法系一样独树一帜,但无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法律现及其理论基础,尤其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仍然是受到古典自然法观念的影响,具有自然法特征.马克思的自然法观将自然法置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中,因而有别于传统的自然法观念.  相似文献   

9.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的经济关系的产物,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法德并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外古代法律思想家关于人性的特征、国家的起源与形式、法律的起源和制定的相关论述,同时也对古代中西方的法律观作了若干比较,认为古代中西方之间的法律观念尽管有很大的区别,却在以善恶为标准评判人性、调整人的行为、法律要惩恶扬善、法律的制定要遵循自然法则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伦理视角下分析了道德与法律的新关系,主张承认区别,强调联系,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功能上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在实施过程上你借我一下,我借你一下.文章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冲突时的道德选择与法律选择,主张法律融入更多的道德,实现即合法又合理的目标.最后论述了新时期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新内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变化着的、发展着的;注重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发挥整体优势与组合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方出现互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完善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体现,但是社会事物千变万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律也不能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法律的制定应该是社会道德无法约束人们行为时出现的,就是所谓的“礼治君子,法治小人”。因此,我们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同时,还要完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家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对两者的关系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流派。西方的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法学派在这方面持有相反的意见:而我国传统采取的是“德主刑辅”的态度,法律几乎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中西法律文化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有差异又有暗合,并且逐步向统一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律伦理学中道德与法律关系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律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外法律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无论中国古代《吕刑》提出的“德主刑辅”思想,还是西方思想家关于二者关系的系列论述,都对当代法律伦理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外古代法律思想家关于人性的特征、国家的起源与形式、法律的起源和制定的相关论述,同时也对古代中西方的法律观作了若干比较,认为古代中西方之间的法律观念尽管有很大的区别,却在以善恶为标准评判人性、调整人的行为、法律要惩恶扬善、法律的制定要遵循自然法则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命题,一直是法学界中诸多学者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法律与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社会规范领域的两个基本维度.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比较法学流派对二者关系的各种观点,研究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分析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区别.  相似文献   

17.
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学者们一直喋喋不休的探讨话题。从古至今,法律和道德通过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间。阐述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和见义不为是对见义勇为的否定,不仅表征社会公德的沦丧,也昭示法律正义的迷失。见义勇为成为难题,既有传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消极影响,也有人们道德敏感性、道德感悟力的下降和缺乏法律保障等现实原因。健全对见义勇为和见义不为的道德赏罚机制,增强法律支持力度,是当前破解见义勇为难题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国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出发,试图把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真正统一起来,认为道德与法律各自的缺陷要求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法治国家所依赖的法律是有道德意蕴的良法,所依赖的人是有德、有羞耻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