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大鹏 《新闻传播》2009,(8):102-102
传播效果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是大众传播活动的核心问题。任何传播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实现某种或多种传播目标,所以传播从一开始到整个过程的结束始终存在着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和设定。新司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大规模的传播.其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信息和意见的传播达到彼此分享信息、互相沟通、协调行动等目的,因此,从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新闻播音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翻译新闻这一实践活动的传播主体、媒介、内容和受众进行分析,试图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仅仅关注新闻内容的翻译理论与方法的思路转向对翻译新闻这一重要对外传播活动的要素、系统和流程进行更全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效果总结出三点策略:传播主体培训与资格准入,翻译新闻的业务规范与媒介配合,受众调查和传播策略,以期中国翻译新闻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环境下能够传播得有量,有质,更要有效。  相似文献   

3.
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信息传播效果是指档案信息传播活动对受众及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对于长期具有封闭色彩的档案信息而言,对其传播效果的关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进步。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研究的目的在于,使档案管理者真正关心档案信息传播的实际结果和档案信息价值的实现,同时探索获得理想的档案信息传播效果之途径。由于档案管理的集中性和专业性,档案馆是面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的主体,所以档案馆的档案信息传播效果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档案信息传播效果的构成及特点一般来说,传播效果都是通过传播活动作用于受众心理,在受众认知、情感及行为乃…  相似文献   

4.
人类传播活动与其生产劳动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反映的是凭借符号系统而建构起来的“主体——主体”关系;后者反映的则是依靠劳动生产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主体——客体”关系。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传播活动之一,自然反映出一般传播活动这种共在的主体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根本特征。如果仅从事实及其信息转变为新闻成品的具体过程看,它反映的无非是作为新闻传播者的人与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及其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即以主客体关系为基本结构的一般性生产劳动活动;但如果从整个新闻传播的一般过程看,它则反映出作为新闻传播者的人与作为新闻接受者的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即以主体间性或主体际性(Intersubjectivity)为基本结构的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它清楚地昭示了人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正如一些学者业已指出的那样,主体间性或主体际性是建构传播理论的核心范畴,它理应受到新闻理论研究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新闻接受者的主体性作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传播过程本质上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的以新闻事实(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和主体目的性活动———其作用体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充分。可以说,新闻传播的全部作用和功能,正是在选择中得以完成并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传播形态出发,结合Twitter兴起的背景分析,探讨其对人类交流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完整的Twitter传播形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Twitter的传播主体;二是以多平台为媒介实现的异步整合传播方式;三是传播内容和由其决定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简论编辑的主体性与法的制约性邱建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科学成果只有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成为社会成员的共同的精神财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而这种传播在许多情况下是靠编辑活动的中介来完成的。编辑活动的直接目的,就...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活动既是人类社会的认识活动、精神活动,也是人类的价值活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存在多个独立的价值主体和多种价值追求。各主体的价值追求活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它们的交汇与衔接形成了新闻传播活动的现实境况。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献编纂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中国档案学中以传播档案文献为目的的主干学科 ,在其结构方面就必须体现这种“传播”的功能。为此 ,必须能够对传播的主体给予科学地定位 ,这样才能确定其工作活动的空间和适用范围 ;必须对档案文献传播的方式和成果给予正确地评价 ,这样才能确定其有效的和社会效果 ;必须对其发展的历史进行认真地总结 ,这样才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 ,在继承中保持其时代的先进性 ;必须对档案文献工作的活动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地筛选和组合 ,这样才能保证其成果的质量及其传播前景。  相似文献   

10.
梁伶俐 《新闻窗》2009,(6):26-27
传播是人类进行相互沟通的最基本活动,它是由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传播的情境架构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互动与交流,是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媒介活动。从主体间性的角度研究传播中的情境架构关系,需要做出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政治传播主体如何对待和处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政治传播主体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在进行政治传播活动时对自身特定政治目的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性也具有两个层次:初级的层次和高级的层次。初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直接指向传播对象的意识;高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指向传播对象而返回到自身的意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在具体的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劝服性、灌输性和倾向性、强制性、单向性和虚构性一系列的形式和属性表现出来。在目前的研究中,一种突出的偏差是政治传播中用传播代替宣传;如何在外传播中保持和强化主体意识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要敢于在坚持政治传播中应有的政治立场,对政治事实的报道要有必要的政治价值判断,从而正确引导受众的政治价值取向。强化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策略是:保持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与受众之间的适度张力;摆正媒体的角色和位置,发挥媒体塑造政治传播主体良好形象的作用;政治传播战略的原则性与战术灵活性之间的巧妙结合;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11):17-23
通观人类新闻活动史,从新闻传播者角度观察,截止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民众个体为主导性传播者的时代、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为主导传播主体的时代以及初步开启的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共同主体的时代。三个时代间的历史变迁关系,意味着人类新闻生产方式、新闻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意味着人类的整体新闻活动方式演进,主要是由相关的生产力系统从根本上决定的。而在新闻规律视野中,更重要的意味是,新闻传播者(主体)的历史结构变迁,反映和呈现了人类新闻活动是一个新闻自由不断提升的过程,甚至可以原则性地说,新闻传播主体的演变规律,就是社会主体不断走向新闻自由境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身份"是人文社会学科中一个广泛而宏观的概念,具有先在性、客观性和个体性,是影响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身份传播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传播主体接收、处理、传播信息并将其身份与信息的结合作用于传播各环节的信息活动.身份即传播,人类活动中任何信息的传递必然包括传播主体身份属性的传递.作为传播学的分支,身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身份地...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大众媒介传播到社交媒体传播,传播系统的控制始终以媒介为中心,将媒介视为控制的主导力量或中介力量,对传播主体实施绝对可控的控制措施,从而忽略了主体对媒体或系统的反向控制作用。智能技术的进步引发了全新的智能传播现象,特别是机器主体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不仅使传播主体的反控制地位日益崛起,更带来了诸如未知主体传播、传播无节制扩张以及传播系统螺旋式进化等全新问题。文章认为,智能传播时代的控制策略应该从发展的人类主体性与人类需求出发,在平衡其与可能存在的他者传播主体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分级控制与动态控制的不同视角,发挥智能传播系统的巨大价值,同时也规避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档案文献编纂作为一项文化体验活动,肩负着传承社会文化的伟大使命,文化的传承又通过文化累积和文化传播来实现,这一过程离不开档案文献编纂主体的自觉参与。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文化抉择、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积淀等文化功能,档案文献主体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文化选择活动,将浩繁的档案文献转换为具有真正价值的文化成果,使其纳入公共文化传播体系,成为人类记忆得以绵延的源泉之一。一、档案文献编纂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无疑是人类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新闻传播从业者就是文化产品的选择和播送者,职业的特点使他们始终处于时代进步的最前沿,他们的神圣职责就是要创造最具时代性的、最能代表人类进步方向的文化氛围,反映社会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通过这种舆论引导来实现架构人类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发现,新闻传播活动与人文精神内在的契合点,新闻传播事业本质上与从文化的角度来肯定人的主体性、人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的人文关怀有着一致性。所以,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应该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8.
李子晨 《新闻世界》2011,(3):101-102
传播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活动,人类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与别人反复交换意见,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大众传播活动。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此共生的有关"媒介、受众、效果"关系的博弈也日益凸显。笔者从媒介、受众、效果三者的关系入手,谈谈自己对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这几年,不少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者从系统论和选择学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活动规律,提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环境构成编辑活动大系统。在这个编辑活动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文化选择这个中介实现的。通过文化选择,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具体化了从而也实现了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统一,达到编辑活动的最终目的。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具有必然性,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自觉选择。若不如此,编辑主体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选择学理论还告诉我们,编辑主体在对编辑客体的文化选择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自觉、自主态势;选择什么,由编辑主体根据客观需要而决定。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始终是在编辑主体的支配下进行的。编辑主体对客观环境分析和利用得准确与充分,选择就顺利。显然,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着文化效果的好坏。所以说,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发挥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编辑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报纸以往的传播多是由传播主体对传播对象也即受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单向传播,以致产生了传播学上的靶子理论,认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对其对象是一打就通,就像枪弹射向靶子一样,一枪射出,靶子就会应声倒下。但随着传播实践的深入开展,传播主体的自信消退了许多,不再认为自己是所向披靡的射手,开始学着与其对象进行互动和交流,开始重视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