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教必须服从于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型”,必须采用“开放性的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我设计了准备练习、尝试练习、巩固练习、提高练习等数学课堂练习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用幻灯或翻板出示练习系统题,节省课堂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控制课堂教学程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利用他们已具备的智力结构,进一步地发展他们的智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准备练习。它是课堂四十分钟最先进行的,使师生作好心理和知识准备,尽快进入课堂角色,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过程。准备练习一般采取口答、齐  相似文献   

2.
“25+20”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25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更有效地使教学活动保持“师生互动,积极对话”状态。对练的方式进行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25+20”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25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更有效地使教学活动保持“师生互动,积极对话”。开展练的方式的研究,能使课堂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专注度”。  相似文献   

4.
有的老师上数学课,生怕学生听不懂,生怕漏了知识未讲全,四十分钟一讲到底还讲兴未尽。一节课,学生练的时间很少或根本没有。这样“满堂灌”的 数学教学中的大忌。 华同志曾指出:“数学课很大的特点是应体现在学的练习上。我认为一堂数学课的主干是练习。一堂课上得好,主要在于练习设计得好。”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必需途径,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课要特别重视练习的作用。数学备课,应该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就要特别重视与加强课堂练习。 一、重视与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 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低年级数学课中,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表内乘除法是最基础的知识,是笔算、估算、简便计算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花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使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 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要进行反复的练习,但这个反复不是单一、机械的重复,而是一层层坡度的加强训练。如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先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个解题思路,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样几个练习:(1)通过实物分析数量关系的练习。出示图:让学生看图回答,△的个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科学、活泼、有序地展开说话训练,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最近,我又专门设计了一项“与名人比口才”的练习,深受学生欢迎。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为:教师用投影仪呈现两组练习:第一组: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整合,首先.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要有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最后.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让学生创新火花绽放。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各种教研活动也响亮提出 :做到当堂知识清、练习清 ;分等定级系列活动也进行随堂检测。期中考试本班语文学科失败的原因就是辅导未跟上 ,没有做到课课过关、节节过关。为此自期中考试以后 ,我坚持紧紧抓住“考试”这个能够引起学生重视的环节 ,进行当堂检测来培养学生习惯 ,提高课堂效率。随堂检测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30 +5 +10”的时间分配模式。首先教师抓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 30分钟进行精讲 ,然后学生复习 5分钟 ,最后用 10分钟的时间进行随堂检测 ,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是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还要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继续,其教学任务是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通过多年探索,认为小学数学练习课应该有不同于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大致包括这样五步:一基础知识练习(5分钟), 二、初步练  相似文献   

11.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久的追求,我们应把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通过“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复习旧知为新知有意建构牵线搭桥;探究新知,鼓励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真正理解的知识;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给所学新知再次强化,使之稳固纳人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等环节,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发展智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矫正教学路径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3.
练习设计“七性”缑泽功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设计的优化,对于学生系统地、有序地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练习设计呢?我以为──一、明确目的性每次练习要有一个重点,要把练习的意图集中明确地体...  相似文献   

14.
从2010年开始,我校课堂教学全面推行“讲—练—议”教学模式。所谓“讲—练—议”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讲”要精,教师对知识传授不超过20分钟,向45分钟要效益;“练”要准,练习要针对课堂展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促进学生吸收;“议”要深,学生探讨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议中发现新问题,在讨论中有提高。其中,“练”是关键。“练”,首先,是练的量要足,即多练;练的方式要灵活,不拘一格,随时随题,随知识点,可大可小,都要有练习的设计贯穿整个课堂;其次,练习题要紧扣课本、紧扣课标、紧扣同步练习,设计、实施练习,确保当节课的能力提升,并且让师生都能明确感觉出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指出:“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实现有效的课堂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武素云 《广西教育》2012,(21):31-33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好用足课堂的40分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数学,一直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如何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度”。  相似文献   

17.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分,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在讲清为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应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的算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小结”是对每节课知识点的高度概括,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有经验的老师用这样的不等式“40+5〉45来强调“小结”的重要性,也就是说45分钟一节课,用40分钟讲课,5分钟小结的课堂教学效益要大于用45分钟讲课的效益要好。因此老师平时教学时经常指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这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尽管课堂小结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数学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概念,增强技能,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数学课堂练习,就能突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再现知识要点,架起“旧知”到“新知”的“桥梁”;在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理解新知识的产生过程;在练习中,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科学、活泼、有序地展开说话训练,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最近,我又专门设计了一项“与名人比试口才”的练习,深受学生欢迎。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