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不然。一切的才华反而将束缚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问题1.上大学之前:高考结束选专业时有什么困惑?在谁的建议下填报了工民建专业?是否还填报了其他的专业?当时对于工民建专业有什么认识?对于自己所填报的专业和日后从事的工作是否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她是贾宝玉心中真正水做的骨肉,誓不与世相合。她有她的精神寄托,故终学不会装巧扮乖,迎合王夫人,讨好众姐妹。她是自己心的主人,宁愿死,也不愿使自己的心轻易易主。  相似文献   

4.
经常有记者问我:"请问你有什么个人爱好?"早年我经常被这样的提问堵在那里。后来我有经验了,接口就回答:"没什么。"其实,怎么会没有什么爱好呢?只是因为说不清。个人爱好既不是大众爱好,也并非流行时尚,这一点许多人不懂。很多记者希望你的回答是"登山""打网球"或者"开车"  相似文献   

5.
外面太嘈杂了,到哪里去寻找清净呢? 现代人建造了别墅,远离尘嚣.别墅是另外的地方,单门独院,鸟语花香,撇开了红尘纷扰,靠近野外的土地. 天地宽广博大,诚实包容,但是对多数的人,这还只是一个梦想.他们拼命往城里挤,认为那儿才是繁华文明的地方.忙碌起来,甚至忘记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田星 《今日中学生》2012,(Z5):53-55
田星开场白:大家熟悉的一篇散文《小草的力量》,说的是小草可以把沉重的石块顶起来,还可以把头盖骨顶开。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小草为了生存,在恶劣的环境里,才焕发了这样惊人的力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我们所处的环境或者生存条件,或许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可以奋斗,可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4,(22):93-93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下午好!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今天你们将从这里毕业,因为今天你们将告别童年,走上新的一段学业生涯,走上新的一段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3,(9):76-77
压力会给人带来恶劣的后果。导致压力的原因有很多,厌恶的情绪居于首位,其次是悲伤,包括焦虑、不安、痛苦都是导致压力的原因。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还会影响生活中的其他人。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博览》2012,(23):8-10
在MOON来长春巡拍的时候,我见到了那个把金浩森拍得各种帅、自己却很少上镜的清新派掌门人文子。初秋的午后阳光正好,在一家很别致的小餐馆里,我们比肩而坐,边吃边聊。简陋的木质门,宽大的沙发椅,胡乱的涂鸦墙,老式的录音机,散落的旧杂志…似乎举起镜头,随意抓拍一下,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微信推送上看到这样一道选择题:有几个孩子,他们各有特长,如果让你以喜欢的程度排列,你会怎么排? A男生,生于普通工人家庭, 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不要说你的生活充满着灰霾,你只是还未找到属于你的快乐。去找寻吧,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歌词中也说到:“小小少年,很多烦恼。”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似乎烦恼的东西愈发的多,但,生活真如我们所说的那样不幸吗?曾有同学对我说:“我们每天花12个小时泡在学校里,6个小时的睡眠,3个小时吃饭,3个小时在家复习。我们被困在一个小盒子里.生活乏味毫无乐趣。  相似文献   

12.
如今,这个旋转的世界越来越复杂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逆反——文学仿佛越来越简单了。文学之中的价值判断、观念、意识、情绪……总之,文学之中的内心生活越来越简单了。没有矛盾,没有含混和犹豫,没有快感和厌恶混杂的模糊地带,也没有激烈之后的恐惧、后悔或者怜  相似文献   

13.
内心的贪婪     
一位朋友谈到,他的姑婆一生从没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晚辈如果问她,她就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其实,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工科生,做一名成功的工程师是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但是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总是艰辛的。黄波无疑是众多工程师中杰出的一位,作为本土培养的首席工程师,笔者有幸聆听黄波对工程师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南充市小陈:我原本是个开朗的女孩,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留下了残疾,从此就活在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自卑和痛苦便时刻折磨着我。我知道只有读书才是我的出路,可是每次的考试结果都让我失望。我喜欢体育,想参加体育活动,但又受不了同学讨厌的目光。我只有尽量讨好他们,可他们还是那么讨厌我。我害怕我考不上高中,那时候我就成了乞丐,一无所有。我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9,(9):8-9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所谓的“泡菜效应”。“泡菜效应”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今,这个旋转的世界越来越复杂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逆反——文学仿佛越来越简单了。文学之中的价值判断、观念、意识、情绪……总之,文学之中的内心生活越来越简单了。没有矛盾,没有含混和犹豫,没有快感和厌恶混杂的模糊地带,也没有激烈之后的恐惧、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的《谢尔盖神父》开篇即是主人公命运的戏剧性转变,从此"转变"便作为中心题旨贯穿全文的始终。小说中,谢尔盖神父经历了两次身份转变:一是由军官到神父,二是由神父到普通人。身份的转变伴随着其精神的蜕变,是他由注重生命的外在形式逐渐回归到建构内在信仰的过程。在整个"转变"中,谢尔盖神父经历了为一己的动物的人而生活、为人世间的光荣而生活、为上帝而生活的人生三境界,完成了不断超越客体化生存窠臼逐渐走向内心成圣的艰辛历程。以主人公谢尔盖神父从身份到信仰的多重转变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其不断"虚己"的精神历程,从而把握作者渗透其中的"托尔斯泰主义"之"道德的自我完善"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一个小小的心里住着许多精灵,然而它们都在沉睡,需要有一种力量唤醒它们。一旦拥有了充满活力的它们,你会发现,你拥有自己的美。曹文轩,一个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拥有纯美的文字、童真的心灵,这都得益于他生活的环境。一柜子的儿童读物唤醒了他内心的纯真。曹文轩经常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我父亲柜子里的那些儿童读物。"在贫困的农村,书是奢侈品,但他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能看到作为校长的父亲柜子里的书。那书都是儿童读物,纯洁的书从小就唤醒了他内心的纯真,并且永不消退。  相似文献   

20.
王德英 《师道》2013,(3):53-54
孩子,作家张平说过:"我讨厌功利化生活,但自己一直功利地活着。读书为了考大学,考大学为了找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娶老婆过好日子。"他终于找到一件事,完全出于兴趣,不为功利,只为自己内心去做的事情。很遗憾,虽然我也是中国教育界中的一员,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出了一点问题,在关注"人"的成长方面,缺少有操作价值、有内涵的课程。比如说,课程里多数是教授知识,却极少教育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