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长治校,即校长管理学校。是管理按照一定的宗旨原则,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对一定系统内的管理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预期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简言之,管理可理解为“管”和“理”。管,则体现了权威性、层次性、强制性、规范性等法制性的特点;理,则体现了亲和性、协作性、启发性、吸引性等人性的特点,这两方面的特点是学校管理这样的角色所包含的特定的职权影响力和非职权影响力的概括反映。  相似文献   

2.
正一校之长无疑是学校的主导,是学校的灵魂。一位校长可成就一所名校,反之亦然——这已成为办学的基本定律。但是,校长如何主导学校的发展?校长如何造就一所名校?校长管理的基点究竟是放在"管"上还是"理"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却需要好好思量和讨论。笔者认为,管理的要义不是"管",而在"理"。如若我们将"管"看成是自上而下具有刚性特征的话,那么"理"则表现出由内而外的柔性特质。作为名词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7,(27)
作为现代校长,应抛弃因循守旧的纯压制性管理方法,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并举,依法而管,管而有度,依情而理,理而有序,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对于学校而言,实行和谐的管理、实现管理的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应该将刚性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一校之长无疑是学校的主导,是学校的灵魂。一位校长可成就一所名校,反之亦然——这已成为办学的基本定律。但是,校长如何主导学校的发展?校长如何造就一所名校?校长管理的基点究竟是放在"管"上还是"理"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却需要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管理的要义不是"管",而在"理"。如若我们将"管"看成是自上而下具有刚性特征的话,那么"理"则表现出由内而外的柔性特质。作为名词的"理",最初是指  相似文献   

5.
"从不求甚解到咬文嚼字"的文言文教学法颠倒了通常的文言文教学顺序,以学生质疑为基点,通过学生的预习质疑、教师的理疑和师生的释疑等环节实现了宏观上对文本的"不求甚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咬文嚼字",从而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学校经常提到"管理"一词,对于管理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管理最基本的意思是管在前,理在后.管要体现合理性、刚硬性和示范性,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制度要合理 管理,首先要求学校领导管得合理.要体现学校管理的合理性,关键看管理的制度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7.
学校经常提到管理这个词,对于管理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管理管理,"管"在前,"理"在后.敢于管,才能够理出头绪,才能够取得成效.另外,管要体现合理性、刚硬性和示范性.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到这几点呢?我愿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同仁斧正. 一、体现制度的合理性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统帅,应该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浅显道理.如果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但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还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人文性突现了感性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昭然若揭了。  相似文献   

9.
由“管”性校长向“理”性校长转变,关键在于:成为一个伦理型校长,它意味着校长必须善于运用符合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方式来管理学校。对一个伦理型校长而言,需要具备相应的伦理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目前大多数校长都习惯于“管”,而忽视了“理”,而实际上,“理”才是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在学校运作过程中,校长要理顺各种校内外关系,理性地为学校发展定位,就要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那么,校长应如何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呢?  相似文献   

11.
科研管理必须遵循制度的科学性与人文关怀性相统一,制度伦理是体现科研管理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论域。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现在系统制度、信息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制度伦理体现在人本主义维度、"情、理、法"相结合的维度、科学与伦理结合精密性维度,通过科学性与伦理性的统一,共同促使科研管理制度的实效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开展学校管理及学校自主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校长对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实施人文管理多做研究与探讨。一、校长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学校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校长管理可分为硬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硬性管理就是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的"法"的管理和命令性的强权管理.柔性管理就是人性化、信息化、网络化、民主化的管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人的心灵的柔性管理将成为管理主流,这种管理,要求校长动心倾情去"管"和"理"被管理者--教师,使教师动心,与校长心灵相通,发生心灵质变,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无穷价值.管"心"是这种管理的关键,所以笔者称这种管理为动心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长既要在管理中体现出制度化,还要注意其人文性,不光是业务上的组织者、指导者,还要负责上下关系的疏通,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所以中小学校长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是极其繁重的,要当一个好校长,要做到下面四个字。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除需要规章制度去约束激励外,也需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又"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两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及其使用是语文的核心,而语义则是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语言的概念义使语言具备了工具的性质,语言的附加义则使语言体现了人文的性质,而要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变为现实,必须使语言的认知意义转化为特定的语用义,所以语言在其功能的显现过程中具有语用的性质。静态的概念义、附加义和动态的语用义使语义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和语用性的特点,工具性、人文性和语用性的三位一体,也应该是语言和以语言及其使用为核心内容的语文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小学存在着重“管”轻“理”、以“管”代“理”的现象。有的校长认为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执行得越严格,就是管得好,把师生管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就是管理成功。这实际上是过分重“管”,而忽视至关重要的“理”,误以为校长治校就是校长管校,习惯于用权力意志取代民主意识,结果劳心良苦,而治绩甚微。实践证明,只有把“管”与“理”两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要依理而管,“理”要为管而理,才能产生标本兼治的管理效应,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一、“管”与“理”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8.
管理并重,给教师不竭的工作动力 管理上的"管"按古义理解是锁钥.掌控关键,体现强制性,刚硬性的原则.如,管理制度、办法、条例、守则、规定等."理"是指协调、疏通、关怀、激励、理顺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不再是学校管理模式的核心。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笔者认为,"依法办学,人文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  相似文献   

20.
校长教学指导主要是指校长协助教师教学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活动。新课程的实施对校长教学指导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校长必须进一步提升教学指导效能,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体现目标性、制度性、计划性、激励性、人文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