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直资计划的社会背景一百多年来,香港逐步形成政府、志愿团体和私人合作兴办教育的办学格局,其中,政府资助并监督,志愿团体或个人负责运营,庞大的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以政府提供资助的额度和方式为依据,可以将1991年前,也就是直接资助学校出现之前,香港的学校分成“官、津、私”三种类型。“官立学校”(或称“政府学校”)是指直接由教育司署官员办理的学校,经费纳入教育司署的预算,办学收入属于政府;“津贴学校”(或称“资助学校”)是指受政府全面资助,由民间的非牟利办学团体(包括教会、慈善团体等)按政府的规范经办学校;“私立学…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新增拨款,推行教育改革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日宣布,联邦政府计划推行一项教育改革。政府将每年新增拨款65亿澳元(1澳元约合6.49元人民币)加大教育产业投入,对全国各地的学校进行资助,以提升国民教育水平。通过改革,政府希望提高师资水平,为偏远地区学校提供更充足的教育经费,同时为贫困生、土著学生等提供有针对性的资助。(《人民日报》2012年9月3日)  相似文献   

3.
香港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由香港政府提供。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中小学占极小的比例;大多数中小学都是由非牟利志愿机构开办的,根据资助条例接受公帑资助;高等教育院校则为行政自主的法定机构,经费由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拨付;工业教育及职业训练制度,则由职业训练局运用公帑加以推行。香港的普及(义务)教育:自1971年开始,香  相似文献   

4.
尤莉琴  袁小凡 《辅导员》2009,(11):63-63
2009年5月10日,由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办,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教育科技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香港教育发展中心”鼎力支持的“首届内地与香港小学校长交流论坛——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在香港中文大学圆满闭幕。  相似文献   

5.
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简祢“语常会”)决定动用两亿元语文基金.推行3年普通话教中文试验计划.每年批准30所小学、10所中学申请,逐级推行普通话教学。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语常会将召开大会,讨论普通话教中文的试验计划,经教育局通过,最快明年1月接受申请。语常会建议.第一年名额共40所。中、小学需提交计划书申请.参与计划的学校3年后必须达到40%以普通话授课的指标。语常会消息人士透露,参与计划的学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香港开阜初期,教育不发达,中文学塾是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香港的官办教育事业。中文学塾来源于香港私塾,后经政府资助改造成为公立教育。其发展经历了自由发展时期(1840—1847年)、政府资助时期(1847—1854年)和官办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1854—1859年)三个历史阶段。通过对中文学塾的改造,使香港教育步入近代化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香港私立学校参加“直接资助计划”,可以自由制定符合基本教育标准的课程,自定学费及入学资格,每五年接受一次政府对学校的评估,而政府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招收人数给予经常津贴。  相似文献   

8.
1997年9月,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统会”)以《优质学校教育》为题,发表了第七号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行动计划。为推动该计划的实施,特区政府专门拨出50亿港元设立了“优质教育发展基金”。近几年来,“优质教育”成为香港教育界和广大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201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启动“优质学校”计划,旨在通过教育资助制度的创新,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改革。该计划加大了联邦政府对公立学校与非公立学校的教育投入,通过对学生家长、监护人收入水平的中位数直接评估学校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为学校提供财政资助。“优质学校”计划在评估学生家庭“贡献力”与评估学生实际教育需求上有较大突破,在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香港政府引入“教育学券制度”,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让香港地区符合条件的学龄前儿童都能够接受学前教育资助。本文介绍了香港“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并对此计划中体现的教育公平、实施的管理规范、推进过程中对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的促进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推行“小班化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发达国家已普遍开始推行“小班化教育”。如 1998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关于缩小班级规模计划的通告 ,要求全国努力将小学 1— 3年级的班级规模控制到 18人以内。到 1999年 11月 ,已有2 0个州采取了缩小班级规模的革新措施。我国的不少城市也在试验和推行“小班化教育”。如上海市19 97年对 10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小班化教育”试点 ,而到了 2 0 0 0年 9月 ,参与“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学校已达到 2 80所。青岛市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也已达到了 51所。就连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 ,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了起来。这种“小…  相似文献   

12.
教育行政管理和学制结构美国教育历来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权力分属于五十个州及地方政府。联邦政府在教育上“负有鼓励、资助和领导的责任”。直接领导全国教育的政府部门是卫生、教育和福利部中的美国教育总署(USOE 又译联邦教育局),其职责包括进行教育研究,承担单独一州所无力举办的教育事业,管理联邦拨款计划。此外,教育总署署长还主持“联邦政府各部关于教育联系委员会”,联邦政府里有好些部,如国防部和内政部,往往动用大笔经弗,推行特殊教育计划,也影响到整个美国教育。联邦通过一系列教育立法,如一九五八年的国防教育法,一九六三年的职业教育法,一九六四年的经济机会法,一九六五年的中  相似文献   

13.
世界愈趋文明进步,人权愈受尊重,教育制度朝向机会均等和公平公义发展,融合教育及全纳教育的诉求亦随之而起。香港的融合教育政策始见于1977年发表的《群策群力协助弱能人士更生》康复政策白皮书,而1990年的《教育统筹委员会第四号报告书》则扩展了“特殊教育需要”的定义,提出需加强主流学校的特殊教育辅导。及至1997年推行“融合教育先导计划”,教育当局落实把原有就读于特殊学校的残障学童融入主流教育。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处理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已不只是特殊学校教师所面对的问题;而要成功落实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让融合教育得以顺利推行,教育当局已先后推出不同形式的在职特教师资培训,并于2007年制定“推行融合教育的五年教师专业发展架构”。然而,仍有不少前线教师及本地研究认为特教培训不足,直接影响了融合教育的实施成效。因此,香港的特殊教育教师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已普遍开始推行“小班化教育”。如1998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关于缩小班级规模计划的通告,要求全国努力将小学1—3年级的班级规模控制到18人以内。到1999年11月,已有加个州采取了缩小班级规模的革新措施。我国的不少城市也在试验和推行“小班化教育”。如上海市1997年对10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小班化教育”试点,而到了2000年9月,参与“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学校已达到280所。青岛市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也已达到了51所。就连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了起来。这种“小班化教育”迅速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为此,笔者愿以本文作引玉之砖,以求引起这一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天涯若比邻     
日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加入了"视像中国"香港优质教育基金会资助计划,从此开启了和其他学校视频交往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参考》2005,(2):20-23
香港教育统筹局作为香港教育的主管部门,近年不断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使学校能与时并进、追求卓越。为实施简政放权,在行政方面推行了多项改革,并不时发出通告,把有关转变告知学校。《学校行政手册》就是为了向学校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及协助处理日常校务而制订的,以期阐明各项重要教育政策、有关法例和《资助则例》的规定,及推介成功经验,并概述有关的原则和理念。希望学校能参照手册的指引和善用教育署给予的灵活性。有效地推行校本管理,尽力造福莘莘学子,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本选取香港《学校行政手册》有关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内容,从实施背景、主要元素、目的目标、运行规范、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及教统局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七个方面简要介绍香港校本管理的基本框架,另外还就香港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更多的教育管理提供参考,以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广角     
2005名中职学生获得001万奖学金华夏基金会“华夏学子助/奖学金项目启动暨首批颁发仪式”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500名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获得了第一批奖学金。据介绍,该奖学金旨在帮助内地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带领家庭脱贫致富。该项目自2005年实施,计划每年筹措100万元人民币,资助500名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每人资助金额为2000元。香港华夏基金会于1982年成立,迄今已出资2000多万美元支持内地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市“蓝领”技工到2010年将占职工总数的40…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以来,随着香港经济的日益繁荣,西方“社会富裕病”也在香港青少年中日渐泛滥。中小学生犯罪、吸毒等种种颓风,使香港公众对学校德育问题日益关注。80年代,中英签署了《联合声明》,香港进入回归中国的过渡时期。随着香港市民的民族观念、政治意识的普遍增进,终于导致了学校德育的一些新变化:1981年9月,香港教育署颁布了一份《学校德育指引》,以回应各界要大力加强中小学德育的呼声;1985年8月,教育署又颁布了《学校公民教育指引》,规定推行母语(汉语)教学和首次把爱国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范畴中。从此,香港的中小学德育进入了一个可喜的新时期。本文意图对这些新情况作一概括的介绍,并探求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教育部1994年1月4日公布今后五年的“首要工作目标”包括推行综合学校计划,让国小,华小和淡小将共享校舍设施.包括图书馆,草场和食堂。“首要工作目标”的推行,将为幼教、中小学及大专教育带来新发展和改革,包括调整学校上课时间,即由上午8时至下午4时;兴办3间新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和教育大学;规定本地高等教育学院容纳的学生人数由2万至3万名;设立20间初级学院取代中六课程,及  相似文献   

20.
信息窗     
香港计划全面推动电子书包教学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表示,电子书包试验计划将于今年8月完成,届时特区政府将考虑是否向学校全面推广使用电子书包。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香港教育署去年9月开始在10所中小学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其中部分学校曾带领学生携电子书包走出课堂学习(如前往香港国际机场参观及访问旅客、到天文中心观星等)。从推行该计划的学校所提供的意见看,教师普遍认为学生通过使用电子书包,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资料检索、浏览、分析和讨论,而教师则可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