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详细地讨论了基于LLM结构的IDCT和DCT实现方法以及对应的多种实现方案,同时就这2种实现方法之间以及和其它现有实现方法之间的性能、复杂度、优缺点做了分析和比较。实验证明,IDCT和DCT实现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富裕,是循序渐进和分阶段实现的有差别的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宏观调控法保障,而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定位直接影响着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的制定、实施。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宏观调控法应强化规划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对外贸易法等法律的调整,以促进富裕的实现,并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和谐具有时代性。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尊重和谐、谋求和谐和实现和谐,既需要科学合理、符合时代逻辑要求的科学理念,也需要相应的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适应时代逻辑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和谐理念,造就有效的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国家独立、富强、民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面对当时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意识。是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党的领导集体和理论工作者是中国梦实现的三大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依靠力量;党的领导集体是中国梦实现的领导者和组织力量;理论工作者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者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只有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克服自身缺陷,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整合和实现问题,将培养目标、实现方式和实施效果统一定义在实现矩阵中,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定义一级实现矩阵,对课程教学改革定义二级实现矩阵,以实现矩阵为系统变量,构建了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控制模型,建立了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定量和定性分析理论框架。模型从社会需求的能力目标出发,探索专业能力知识体系,实施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一套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能有效落实专业培养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整合和实现方法。该模型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鲁扬 《文教资料》2014,(23):110-111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宗旨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根本目标、实现内涵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实现途径和机制建立等方面探讨高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认识价值、创造价值,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价值,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人的价值实现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它有基本的实现路向,即发掘自在价值、创造自为价值、实现最终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目标、实现方式、实现效果影响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决定了人的价值实现的范围和成效。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是人的问题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把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按其内在的统一性加以系统地研究,有利于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的研究更深入、更全面、更富有创造性。二者的统一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实现:一是从人的价值实现的角度寻求人的发展,即以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和活动的积极意义为指导实现人的发展;二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寻求人的价值实现,即全面、自由、充分、协调地发挥每个人作为人的积极作用、积极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中生教师期望知觉与实现幸福感间的关系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教师期望知觉量表、学习动机量表、自评学习成绩和实现幸福感量表对7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的方法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的多重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教师期望知觉显著正向影响实现幸福感;学习动机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成绩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同时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