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学习常常会表现与与接受相反的状态,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已成为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教育工作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刘刚 《中学教学参考》2013,(33):114-114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作为班主任,认真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优良的班集体形成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以下就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难管理,逆反心理严重,时常发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抗。本人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这种现象的确比较普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内心比较脆弱,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一旦遇到老师批评教育,马上像刺猥一样“炸刺”,  相似文献   

4.
吴冠丽 《广西教育》2007,(6B):47-47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当突出。笔者认为:导致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有关专家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的实质是一种反对态度,是高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是高中生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进行和学习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特性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较为普遍的,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和反映,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自我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12.
姚栋萍 《文教资料》2007,(36):152-153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有的甚至采取反抗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看待中学生所表现的这种逆反心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呢?我认为应该从思想上引导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3.
林景兰 《中国德育》2004,(8):41-41,46
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学生存在着一种消极的逆反心理,其表现为:正确的东西他予以否定,错误的他却予以肯定。学生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对教师所教内容产生障碍意念,大脑对知识的输入引起负迁移,对知识的反馈造成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父母和教师们普遍感觉到,孩子进人中学阶段以后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总喜欢和成人对着干。确实,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近深圳市笋岗中学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一项调查表明,有35.8%的受调查者有着较为突出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inversion),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他们的生理发展迅猛,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二者间的矛盾使得中学生将会面临着种种的心理危机。而逆反心理在这些危机中表现最为显著。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青春期逆反心理是现代学校、家庭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将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强烈、情绪感情上的对立、好奇心强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年龄偏小、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学校工作中的不足等。矫正逆反心理要从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开展活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具有逆反心理的中职生看问题往往偏激,对干涉他们行动的人怀有敌对情绪,所以班主任要不断观察、督促,甚至鼓励;要给他们自信心,循循善诱。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耐心、细致、循序渐进、讲究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一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二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三是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氖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