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界》2010,(4):16-16
事由: 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此后,央视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中对相亲类节目进行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0,(4):7-8
广电总局整治相亲类节目 “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文件中每一条都直指相亲类节目的软肋,可谓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3.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体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强 《新闻窗》2011,(2):128-128
相亲类节目的热潮势不可挡,以至于广电总局在2010年6月出台了一项管理通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专门为规范“婚恋交友”类节目,抵制相亲类节目低俗化。如今某些相亲类节目在一定程度和环节上有些出格,过分的强调物质、金钱、家庭、工作等,以至于出现各种“拜金女”、  相似文献   

4.
对于越来越“越位”的电视相亲节目,广电总局终于不能坐视不管了。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行业最高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迫于无奈,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出台一种制度化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5.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系列相亲类节目火爆荧屏.这一现象也引起国人甚至世界不少媒体的关注.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电视相亲类节目到底问题何在?本文尝试用传播学上的虚拟环境等理论分析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期更明确媒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10,(13):85-87
2010年6月9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问题着手整饬。这两份通知将《非诚勿扰》进一步推到舆论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9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问题着手整饬.这两份通知将<非诚勿扰>进一步推到舆论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以加强对婚恋交友类节目和情感类节目的管理,《非诚勿扰》也顺势进行了改版,进一步强化了对于价值观的把控。孟非以其沉稳与理性的主持特色成为这档节目价值观引领的舵手,使《非诚勿扰》摆脱了简单的娱乐,完成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创新性传播。  相似文献   

9.
一目了然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针对国内部分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存在的低俗现象,国家广电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和播出机构对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今电视节目的丰富多样以相亲类节目特为尤甚,如今颇受大众追捧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吉林电视台《全城热恋》同是大型相亲互动交友类电视节目,但是两者在品牌价值,受众定位以及播出影响上却大相径庭。要对相亲类节目的价值标准进行统一和谐的定位,就要对不同的节目进行分析、对比、反思和总结。因此,从相亲类节目的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的对比,在两者中寻优查漏,从而为此类节目的价值定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中国各个电视台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相亲类电视栏目,此后,广电总局下发两次对相亲节目的整改通知,让试图星火燎原的相亲节目遭遇一场"寒流",浙江、安徽、贵州等多家卫视宣布停止播出相亲类节目。本文将从相亲类电视栏目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安徽卫视的《非诚勿扰》栏目为例分析相亲类电视栏目火爆的原因及其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从电视组织管理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程依 《新闻世界》2012,(9):70-71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尤其是电视媒介的广泛传播,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为例分析当下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结合议程设置理论解析电视娱乐节目的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2010年开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带动了各卫视之间婚恋真人秀节目的激战,但由于节目中部分嘉宾的出位言论和挑战伦理底线的热辣话题,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尴尬境地。随着相亲热渐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备受瞩目,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个案,试解析这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4.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噱头、"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令收视率增高。①泛娱乐化是近年来电视节目的趋势,其中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以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对这一社会现象做初步分析,同时揭示泛娱乐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梁少玲 《视听》2011,(7):39-41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近两年突然达到高峰:《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节目纷至沓来,创造着高收视率,也营造着各种话题。本文拟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奥秘,分析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05,(12):67-68
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向各地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读报或报摘类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读报或报摘类节目对报刊的选择,必须坚持以国内报刊为主,严格宣传口径,严肃宣传纪律。  相似文献   

17.
8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中央广播电视机构、全国卫视频道播出医疗养生类节目,报总局备案;其他频道、频率一律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未经备案的医疗养生类节目一律不得播出。  相似文献   

18.
于舸 《新闻实践》2013,(10):60-62
时下,各大卫视争相“跟风”,制作相亲类电视节目,可谓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在收视率的指挥棒下,不管是肆无忌惮的抄袭,还是蹩脚无比的创新,一个个相亲类节目粉墨登场,“谈情说爱打天下”成为近几年来电视制作史上的怪象。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11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通知整肃婚恋情感类电视节目,通知规定电视台"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婚恋观".一时间,2010年上半年风生水起的婚恋情感类节目似乎逐渐"退烧"了.除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等少数几家继续在卫视平台上打擂台外,多数电视台对此类节目的播出都降温了.有业内人士粗略统计表明,荧屏相亲类节目最拥堵时期达到40档,而短短数月大幅"缩水"至不超过10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受众对其关注程度的提高,在社会中引发了婚恋观、价值观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本文以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个案,试从相亲类节目火爆的原因、对女性形象形成潜在的贬低、媒体应警惕的几个问题等反思当今媒体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