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 《新闻爱好者》2011,(19):81-8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郭丽桦 《新闻前哨》2010,(12):47-48
植入式广告就是宣传时巧妙地将产品作为道具融入广电节目中的某个情节.或者用情节和隐晦的台词将产品表现出来的一种广告宣传方式。因其巧妙而不致于让消费者反感,又达到了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植入式广告是以非广告的形式将产品、品牌或服务信息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感知场景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地把广告信息展露、传播给受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电影《非诚勿扰》是近年来我国植入式广告的代表之作,我们可以对这部影片中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透过这些表现形式来揭示当前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4.
《杜拉拉升职记》的植入广告过多过频,生硬突兀,与现实生活脱节,在达到“注意”效果后,未能对受众的“心理”效果进行考量。这正是植入式广告的通病,即关注重点在广告主和广告商。“融入式广告”的关注重点在于受众的观影感受,让受众陶醉在影视作品的审美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广告商品。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广告主的需求,广告形式不断地创新。近几年来,综艺节目里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即由节目嘉宾在节目行进过程中现场植入广告。但是这种形式的现场植入式口播广告常常会打断节目的整体性,给观众带来一种突兀感,而且,在并不恰当的时机,为了完成广告任务,生硬的插入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观众产生反感和厌恶的心理,很难达到理想中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秋红 《传媒》2019,(8):48-49
当前,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如何理解、看待植入式广告?采用植入式广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植入式广告的前世今生广告植入,顾名思义就是广告商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剧、动漫、综艺等节目产品中,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达到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7.
林杉 《东南传播》2016,(2):111-113
近年来,在娱乐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的电视节目热潮中,真人秀无论是从节目的数量还是观众的收视情况来看,无疑已经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流。真人秀节目的火热也给植入式广告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植入式广告已不再是老套的硬性植入、形式单一,而是已经作为一种"角色"融入节目中。本文试图从近期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入手,分析植入式广告在真人秀中的角色设置,为今后真人秀节目中的广告植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9.
赵靓  王勇 《新闻世界》2010,(7):134-136
央视虎年春晚因植入式广告而饱受诟病。广告植入方式生硬,植入广告数量过多,以及忽略受众心理是引发受众反感的主要原因。讲究广告植入艺术,把握好植入广告的度,以及注意广告植入的时机和场合,是虎年春晚留给媒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袁林 《声屏世界》2012,(3):85-86
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植入式广告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广告主所运用。相比于平铺直叙的硬性广告,植入式广告把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中,旨在消除受众对广告天生的抵触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产品选择和消费行为。巧妙的植入式广告往往比硬性推销的效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11.
韩鑫 《新闻世界》2013,(5):204-205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产品悄然兴起,与之相对应的植入式营销方式也成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新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媒介形态中。本文主要以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大众传播心理学,通过对受众认知模式和潜意识精神的分析来解决传受双方在植入式广告与其他媒介渠道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并由此探寻融入性植入式营销产生的积极心理效果,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传媒经济发展的创意营销。  相似文献   

12.
植入式广告在西方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同。我国的媒介中使用植入式广告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受众持逆反心理。本文在对植入式广告进行简介和分类之后,通过建立植入式广告的心理学模型,进而从社会心理以及个体心理中的认知、态度以及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对受众的逆反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等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悄无声息地将信息灌输给受众,让受众在无意识的情态下对其产品及品牌产生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由于传统广告日益遭受频播资源的"瓶颈",新媒体的兴起开始弱化电视的主导地位;受众的注意力愈加稀缺;加之广告对特殊行业的限制,使得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朱剑锋 《新闻世界》2011,(8):214-215
在电影、电视剧中插入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广告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普通受众在满足物质追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再加上中国影视业的蒸蒸日上,看电影、电视剧的人越来越多,受众群逐渐扩大。所以很多广告商开始把广告投入到影视剧上,但是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也会受到受众解读方式和传媒性质的制约,影响其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进行分析,以期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电视商业化被批判由来已久,"庸俗化"、"文化荒原"、"金钱至上"、"社会病态"等观点屡见不鲜.观众对电视商业化的投诉也主要体现在"广告太多"、"广告时间太长"、"广告制作粗俗"上.在电视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植入式广告,都充斥着明显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无数观众都在被动收看,有电视观众戏称看电视剧是"广告插播电视剧".久而久之,许多电视观众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联想--广告几乎无处不在,电视商业化让人反感.这种对电视广告的排斥心理体现了许多电视受众对电视商业化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6.
当传播渠道日渐复杂,传统的广告形式越来越难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时,植入式广告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受众,并伴随经济全球化和IT技术的发展,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营销话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植入式广告的现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反观植入式广告在美国真人秀节目《学徒》中的运用,当中又以情节式广告植入为分析重点,探讨节目内容、情节,高度服务于品牌的广告信息的可能性,为媒体、广告主和广告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高度整合节目情节内容与广告信息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植入式广告是区别于传统广告的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广泛地出现在我国的电视剧中。但当前植入式广告的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存在植入手法生硬、受众排斥感复现等问题。本文以广告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分析植入式广告的创新形式、传播效果、存在的问题与局限等,为新媒体背景下国内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恺  钱奕 《视听界》2006,(4):64-65
在传统电视节目的运行中,二类广告,也称之为“软广告”,一直以“擦边球”的形式游走于节目和广告之间而难以正名。今天,随着电视传媒快速地向市场迈进,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植入式广告,正在各地蓬勃兴起,并越来越成为众多电视台实现营销突围的一把利器。一、竞争使然,大势所趋植入式广告也称为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视节目、电视剧和电影的内容或各类表现元素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实现营销的目的。植入式广告的异军突起是市场运行和电视竞争日趋激…  相似文献   

19.
徐彬  陈遥 《今传媒》2013,(4):78-79
近年来电视剧植入式广告发展迅速,从各省级卫视到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其热播剧均有大量广告植入.然而,由于植入式广告的融入策略不明,使得一些植入广告几乎等同于插播广告,被广大观众所诟病.本文选取近期热播的系列电视剧《爱情公寓》为研究样本,对植入式广告的融入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告发布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渠道的不断增多,广告主纷纷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广告媒介.在此背景下,与受众更显亲近的植入式广告蓬勃发展,而其中尤以电影植入式广告最具规模.电影植入式广告是指广告主通过付费的方式,持产品、服务或品牌融入电影媒介中,让消费者留下产品及品牌印象的一种广告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