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通过语言复制和传播,同时也推动了语言的发展。互文性泛指一个文本对其他文本的指涉现象,是语篇形成的一个基本特征。语篇互文的过程正是模因的自我复制过程,模因是互文性得以发生的酶源。本文从模因论和互文性视角,对近年来在新闻媒体报道中曝光率比较高的"××门"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门"互文性的模因特征、类比效应及其引发的互文联想。  相似文献   

2.
"××哥"是因网络上"犀利哥"而流行开来的一种语用形式,这种结构来源于"哥"表示称谓的常用格式,但在意义上只保留了"哥"原有的指称男性的语义特征,其具体用例是通过借代方式产生的,同时通过仿词手段产生了一些衍推用例。  相似文献   

3.
"云"在传统观念中,一般是代表"自然界中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而近几年,以"云"为基础创造的网络热词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广为流传,随之"云××"式词语应运而生。本文着重从"云"的词义到流行语的语义转变出发,研究"云××"式结构使用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分析"云××"式的语法结构及语义特征,分析它的应用、成因和映射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陈晨 《声屏世界》2006,(11):66-66
在一些民生新闻中,时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报道涉及到与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失职或行政不作为有关的负面新闻,在文章中记者通常都会含糊其辞,称其为“有关部门”或“相关部门”。笔者归纳了几点成因:一是记者懒散,思想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认为这些民生新闻讲得都是百姓的家长里短,牵扯的是个人的琐碎利益,不以为意。于是在没有经过认真采访地基础上,随便按上个“有关部门”就草率成文,敷衍了事。这种“马虎眼”打起来既省力又安全,很多记者甚至还把它当作“特效药”来经常使用。二是害怕开罪“有关部门”,故三缄其名,不肯明说。一些记…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指"说话人对表达话语含义的语境所作的设想"。语用预设可以在简洁英语新闻标题的同时增加标题的信息量,通过幽默讽刺却不失内涵的标题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受关注度。语用预设在设计、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实现形式、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晏青 《现代视听》2011,(9):34-36
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动摇了西方媒体的新闻根基,是西方媒体对新闻价值的错误认识的一次集中爆发,更说明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一种祸害。我国应该要引以为戒,从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体制、正确认识新闻自由、发挥法律与道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路径出发,避免此事在我国的发生,以更好的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不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新鲜事儿。新闻记者都喜欢一哄而上.以“XX门”来报道。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叫“拉链门”.女演员阿娇被偷拍叫“艳照门”,恒源祥推出生肖广告叫“广告门”.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叫“大麻门”、博尔特进迪厅叫“艳舞门”.还有许许多多的这“门”,那“门”。在我看来.都有些“邪门儿”。  相似文献   

9.
网络果然是个万花筒,形形色色。在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中,其“双面刃”作用越来越显示出了它无法阻挡的力量,“门”事件是又一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媒体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喜欢上了一个“门”字,不论什么新闻,都要强行加上这个匪夷所思的“门”字:什么“艳照门”、“补妆门”、“解说门”、“博客门”等等,最近又出了“牛奶门”。也许写者感觉用词美妙,但对读者来说,这种牵强附会的“创造”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1.
2004年5月50日,某报的校样一版头条大标题及内中均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的字样。校对将其改正为“城乡接合部”,但责编以“《现汉》查不到词条,读不接受”为由否定了校对的意见,导致“城乡结合部”见报。其实,校对的改动是正确的,也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2.
13.
5月9日,北京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报道了一则消息:肇事司机李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北京市被吊扣骂驶证一生取消驾驶证资格的第一个司机。有的报纸将“终身禁驾”误与成了“终生禁驾”。例如:北京青年报 A1版的标题是《逃逸司机面临终生禁驾》,北京晨报3版的标题是《门头沟‘5·3’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肩)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上通常都写作“城乡结合部”,极少有写作“城乡接合部”的,其实后才是正确的写法。  相似文献   

15.
王艳丽 《新闻世界》2013,(7):332-333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存在一个重要现象,即在见到“老乡”时很快恢复乡音或者用家乡话交流。因为司空见惯,人们已经认为这是一种惯性的本能。其实这种“本能”后面有着语言学的深层原因。本文以语言学的认同和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符号权力”:解读“门”新闻的演进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门”作为一种新闻话语,频频见诸网络、电视和报刊,并且在中国悄悄蔓延。本文从溯源门新闻人手,总结出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并得出结论:“门”新闻在中国有兴起壮大之势。且作为一种当代新闻话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流变痕迹。  相似文献   

18.
某企业报在报道一工人仿制一台提角水磨石机的事迹中说,该发明是本市首创。消息发表后,不少读者、建筑单位来电话说,这种机械30年前在我市就有使用,“首创”说法不妥。 专家对媒体的“填补空白”、“省内第一”、“率先使用”等提法,一再提醒要慎重,没有绝对把握的,原则上不用这类字眼。然而,有的记者为了增加稿件的“分量”,抓住一点信息就大做文章,就隆重推出,就冠以“首创”,就自封“第一,这种哗众取宠的毛病实在不能再继” 续下去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的 发展,“首创”、“率先”、“填补空白” 的事肯定越来越多,作为媒体应…  相似文献   

19.
1月30日《北京青年报》B2版上,一篇题为《潘石屹把作秀进行到底》的文章中说:“潘石屹出生在甘肃省天水麦积山附近一个贫困的村子里,在‘黄土高坡’度过了小学、中学时光。由于爷爷是国民党的军官,‘文革’期间,读大学的爸爸被打成‘右派’送回了农村”此说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