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10年11月20日,第47届金马奖如期在台北举行颁奖典礼.50岁的影视演员吕丽萍凭借在电影<玩酷青春>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大奖.尽管之后争议不断,电影<玩酷青春>中纯粹的艺术美和真实的生活性却开始被更多影评人和受众所称道.本文拟以此部电影为样本,探讨生活题材小成本电影的美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张俨 《报刊之友》2014,(9):99-100
论文通过对2013年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纪念题材《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两部电影在影像风格、叙事策略和人文意蕴三个方面的对比,论证两部电影成功的元素,同时对目前国产商业电影表现出来的明显的艺术审美特质进行论证,期待商业电影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锐颖 《今传媒》2014,(7):103-104
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再现、互文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芙蓉镇》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语言对话、画面色彩等方面,解析《芙蓉镇》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相似文献   

4.
丧尸类题材电影是近年来渐火的电影类型之一,互联网上美剧《行尸走肉》点击率颇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为什么会愿意看这种血腥味十足的作品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美剧《行尸走肉》为例,分析了丧尸电影中的美学特性,阐述了观众在影视艺术审美过程中的期待心理。  相似文献   

5.
赵珊珊 《东南传播》2015,(12):31-33
近些年来台湾青春电影以其清新的影像风格和细腻的感情抒写吸引着大批观众的热爱,然而台湾青春电影在过去由于过分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忽视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台湾青春电影在不断经历摸索中创新与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本文试着分析台湾青春电影是如何成功转型,以至会给大陆青春电影带来怎样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温明锐 《视听》2016,(11):43-44
钟德胜酷儿电影中的主角不仅消解了两种性别主义的传统性规范,还因为地理与文化的边缘性成为双重意义上的酷儿。电影颠覆了异性恋及其产品核心家庭的形象,更解构了作为压迫力量之一的宗教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它的宣传,在如今的“微博时代”里,电影的宣传营销更是离不开微博,微博的独特特点让越来越多的电影宣传方选择使用微博进行电影的微博营销。本文笔者将以电视《致青春》为例,对电影的微博营销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张丹妮 《今传媒》2016,(11):93-94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于2010年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一部电影.电影上映后在国内取得1.6亿票房.甚至有人称其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解析,主要剖析了《山楂树之恋》的人物符号、台词符号以及色彩符号,对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不同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黄国玲 《东南传播》2013,(8):111-113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根据辛夷坞同名小说改编,于2013年4月26日成功上映。文章通过研究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原著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并对此进行了评析,最后提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二次创作的原则给我们的成功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内地酷儿电影是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出现的,然而时至今日似乎依旧停留在发轫之时的"地下"、边缘、单一等状态。相对于国外酷儿电影多元化的发展,如何寻求对话和有所突破是内地酷儿电影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欣泽  张华 《视听》2022,(3):89-91
《冥王星时刻》是导演章明目前所有影片中唯一一部在元电影理论与思维下创作拍摄的电影作品.该片主要通过导演的自我暴露与自我反思、嵌套式的叙事结构以及对其他影片的互文性策略,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元电影的叙事特色.在观照电影本体的同时,导演章明积极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实现了从元电影到文化自信的创造性重构.在美学价值上,...  相似文献   

13.
空间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不仅是影片故事发生的场所,特定空间的塑造还承载着揭示影片主旨、展现作者影像风格的任务。汤姆·提克威的电影《香水》讲述了嗅觉天才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为了追寻爱与被爱杀害了十三位少女制香的故事。影片内蕴丰富,值得探究的元素颇多。在空间转向的背景下观照视觉文化为我们理解影片的情感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影片以“子宫”“坟墓”“家宅”等为空间原型,设定和塑造了鱼贩市场、育婴所、皮革店、香水店、山洞、香料工厂等格雷诺耶的生存空间。克里斯蒂娃对“穹若”的阐释以及巴什拉的“空间诗学”为探究影片主旨提供了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4.
黎莉 《今传媒》2016,(7):89-90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打破了以往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的“回忆”式叙事套路,转而关注当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体,从“不怀旧、无青春”的策略桎梏中挣脱而出,在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励志与正能量的积极态度;拍摄风格与叙事很好地借鉴了台湾青春电影“小清新”的镜头风格,给疲软的国产青春电影市场注入一阵清风;最后,在叙事空间的展示上,从封闭压抑的教室、食堂到开阔自由的天台、街道,饱含了青年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电影史上众多的优秀剪辑代表作中,《辛德勒的名单》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其干净利落的流畅剪辑、娴熟的蒙太奇运用以及精准的声画关系处理一直为人所称道.文章以该片为例,对剪辑艺术在电影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视连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通过人物情节,对人人追求的所谓"成功"进行了反思和讨论,批判了三种价值观的片面性,提出了成功在于社会层面注重"好"(道义角度)和个人层面注重体验过程乐趣(心理角度)的成功观。这一成功观的提出,对于批判和矫正当下社会上流行的注重金钱、权势、地位、物质等粗鄙的成功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本文对比原著小说、导演阐述、剧本、电影四种文本,对故事重组、叙事转换、人物设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从小说到电影非扁平化的新型改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彩色电影诞生以来,色彩就在电影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作为电影视觉语言中一个重要的造型元素,除了更真实地再现现实世界,也承担着奠定影片视觉风格、刻画人物、渲染环境氛围、象征等功能。本文以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为例,分析色彩在电影中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宗柯 《视听》2023,(5):59-62
超级英雄题材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在影视改编过程中却逐渐陷入同质化的困境之中。电影《新蝙蝠侠》从观众和创作者的共同期待出发,凭借独特的黑色电影风格、谜题元素的结构召唤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期待创新,呈现出当下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剪辑艺术手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文章以电影《夏洛特烦恼》为例,分析了蒙太奇剪辑手法在电影当中的运用,并详细阐述了音乐与剪辑艺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