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当代文学批评家梅蕙兰女士在<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中就说过:"在不知不觉之中他接受并神化着母亲的生存智慧与历史眼光,母亲成了他心目中的巨人.  相似文献   

2.
胡荧 《新闻天地》2011,(11):32-33
从风华正茂到花甲之年.从赵日可更名为申长城.在漫长的39年里,他履行承诺守护着一段亲情。 在老母亲失去独子承受着剜心之痛时.是他挺身而出.承接着一个家的责任:当老人家生病住院时.是他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照顾:当老人家提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时.他又义不容辞地陪同母亲前往……9月9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他表示: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老母亲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3.
典身救母     
他大学毕业那年,母亲查出了乳腺癌,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治疗,就将有生命危险。 八岁那年,父亲因一场车祸被夺去生命之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而今母亲病了,让他感到一下子地覆天翻。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成长     
贺冰 《中国档案》2007,(11):65-66
20年前,我家有了宝贝儿子。与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共同期盼着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母亲,我非常注意有关他的点滴成长记录的收集和保存,并20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这也许是我所从事的档案专业,职业习  相似文献   

5.
一位公司的老总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时,有人问他在走向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是什么影响着他。他说,是母亲的教育。那年,他十二岁,母亲三十五岁。  相似文献   

6.
他站着,常年伏案使他身躯微微有些佝偻,形如一张拉满的弯弓,似乎随时准备把自己最后一丝生命的活力毫无保留地发射出去。他坐着,埋首在书稿丛中,仿佛背负着沉重的轭,象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将生命的热情播进自己耕耘的事业中。他卧着——如今他再也不能站、不能坐了,他静静地安卧在  相似文献   

7.
徐斌 《新闻实践》2007,(6):F0003-F0003
在不久前揭晓的2007年普利策奖中,《萨克拉门托比报》摄影记者勒内·拜尔(Renée C.Byer)拍摄的系列作品《一个母亲的旅程》获得了专题新闻摄影奖。这组照片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位单亲母亲陪着他身患绝症的小儿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在新华社  相似文献   

8.
·我与新闻写作·从新闻通讯员到作家□杨正夫“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气吹开智慧门”,这是我奋力拼搏、进取的格言,是我追求人生成功的座右铭。我是唐河县印刷厂职工,业余时间酷爱新闻和文学写作,当记者和作家是我首选的奋斗目标。起初,因为我文化水平低,功底浅薄,写出的稿件质量不高,虽漫无边际地投稿,企盼着自己的作品突然从报刊、电台中跳出来,可总是事与愿违。为此,我哭过鼻子,认为自己不是耍笔杆子的料。有一天,我去拜访著名作家田中禾老师,向他细说详情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只管走自己的路,有了奋斗目标就不要一…  相似文献   

9.
就在万人工厂的女浴室门口.他与母亲对峙。母亲一手还端着盆,臂上搭了好几条手巾,另一手摸索拖鞋以吓唬:“你跟我进来,啊?你进不进来?”不明所以然的羞耻笼罩他,他嚷,“我是男生,不能进女浴室……”被一把薅进去,白雾蒸腾,抬头一片白花花的肉体,忽然有了新鲜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3,(12):18-18
@煮酒谈史:在战争中,美军官兵上衣口袋里都装有降书,一块30X40厘米的黄色尼龙绸上印有13种文字,写着:我是美国人。请不要杀我,并设法把我送回去。我会通过美国政府交涉,给你们以报答。对政客来说士兵的生命只是个数字,但对一个母亲来说这是她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声像档案》2007,9(6):I0001-I0001
西奥多拉开的脸无望地注视着远方,让人印象至深的眼神灰黯着,从中看不见丝毫意志与生命之火。作为母亲,她肯定会觉得对不住睡着的孩子.但来自身体原子的裂变从内向外地抓住了她的灵魂,她只能终日在愧疚与毒瘾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中有个叫安泰的大力神,受大地女神的眷顾,双脚着地时他便力大无穷。云南是我的大地母亲,她给了我所有的东西:生命、家庭、思想、成就……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云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卖白菜     
佳运 《出版参考》2007,(5):20-21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相似文献   

14.
玉树母爱     
杨阳 《新闻实践》2010,(6):F0003-F0003
母亲忍受着颅脑损伤的剧痛,靠支架托住了生命的顽强:而出生才4个月的女儿在吮乳的满足中端详母亲的慈爱,可她不明白此刻为何躺在远离玉树的西安医院。  相似文献   

15.
卖白菜     
莫言 《档案天地》2008,(3):60-61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相似文献   

16.
母爱的神性     
母亲完成了她一生的使命,安详地躺在花丛中,她走入了永恒.我们的生命,成长,得到的爱,我们心里刻下的关于她的一切,是她的灵魂永生的足迹.我的意识深处,总感觉母亲还在,仿佛她一会儿就会开门进来,走了的只是病坏了的肉体,母亲的爱永远伴随我们.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18.
生命和石头     
佚名 《新闻世界》2005,(11):1-1
我在生命的路上向前走着,前方出现了一个人影。我追了上去,经过他身边时他手里抱着一块大石头。“您为什么要带着这块石头呢?它会拖累您,妨碍您前进。”他喘着气,有点费力的地回答我:“这是我犯过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9.
潘桂平 《大观周刊》2011,(19):259-260
“母亲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自然,是土壤,是海洋。”对母亲命运的关注就是对整个人类的关注。鲁迅先生关注封建文化制度下母亲们的命运,塑造了善良伟大、受苦受难、蒙昧无知、蛮横粗鲁等一批母亲形象.母亲生命的无价值无意史,不只是母亲自身的悲剧。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在与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母亲形象的比较中,更能挖掘出母亲形象的深层含义。鲁迅先生以敏感的心灵、独特的感受书写着母亲的痛苦与忧伤、蒙昧与残忍,表达了对理想母亲的呼唤与追寻,对时代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泪水     
以往,我是不会轻易流泪的,但自从担任团新闻干事以来,每次面对那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幕幕火热的情景,我总会泪水汪汪……去年夏天,听朋友说某部八连连长阎洪梅的妻子患子宫肿瘤.做了两次手术,病情仍然没有好转。父亲患哮喘病,母亲瘫痪在床,家里欠下一万余元贷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阎连长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全身心地扑在连队的工作中。我被他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为此,便慕名前去采访。在交谈中,尽管他极力地想控制自己的感情,但谈到家里不幸处,他还是呜咽着抽泣起来……他说:“面对家里这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