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空间存在越来越多的受众,他们自发成为消息源,发现并推动社着会热点问题,形成网络舆情影响着现实社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致力于呼吁网友关注周围的乞讨儿童,通过拍照记录现实,并通过微博进行广泛传播,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使乞讨儿童得到妥善安置。该微博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将通过"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讨论微博引发的公众参与存在的机遇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罗露 《今传媒》2011,(4):44-45
新浪微博推出仅一年多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得信息,微博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方式。"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已成为一次社会性的新闻事件,微博的角色正在转变。  相似文献   

3.
刘荔 《新闻世界》2011,(8):120-121
作为网络传播最新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形式,微博通过发现与分享这两个基本的传播态势,以其自身开放的交流平台、多元化的思想观点和推动公民社会建立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推动了公共事件的发展。本文以"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这一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对公共事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雪怡 《新闻世界》2011,(7):282-28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发布主体由专职从业者向普通大众过度已成为趋势。微博简单、易得、即时、便捷的特性推动了公民新闻平等参与理念的实现。然而,对网民结构的合理性、把关人缺失下传播内容的客观性、依赖意见领袖扩大影响的传播机制的质疑成为公民新闻蓬勃发展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峰  高红超 《新闻世界》2012,(4):102-103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拓展了公众话语空间。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通过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微博这种新媒体对网络公共领域构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一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为例,对公共事务及公益营销的微博传播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特征、优势以及弊端,并对我国公共事务的微博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玲玲 《新闻世界》2011,(1):143-144
1922年,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问诸于世,该书是李普曼研究舆论问题的传世之作,标志着舆论学的诞生。著作第一次对媒介角色进行分析,提出了固定成见、虚拟环境、公众舆论等概念,它开拓了从各种学科角度去研究舆论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在当下的发展,其不仅成为人们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社会动员的工具。本文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为例,从社会动员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社会动员的方式、社会动员的客体以及社会动员的信息反馈方式四个方面对微博的虚拟社会动员和传统的社会动员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虚拟社会动员向现实的社会动员转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刘琼 《视听》2016,(6):126-127
随着媒体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在"掏鸟案"中,闫啸天形象的变化引发公众情绪的转变,进而影响到微博舆论进程。事件引起关注后,公众大多从道德层面出发,认为闫啸天是无知者,表达了对其不知情而受罚的同情。随着事件的发展,公众由"掏鸟案"联想到司法制度和社会现实,在社会大环境下闫啸天变成弱者。公众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表达了对司法不公、社会不公的不满。在事件大白后,公众才知闫啸天是玩鸟者,因此纷纷同情受害动物。  相似文献   

10.
刘永漫 《新闻世界》2013,(9):156-157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理论的雏形,经由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发展,在微时代,意见领袖有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赵福龙 《新闻世界》2011,(5):196-197
由W·李普曼撰写的《舆论学》(1922年)一书,对公众舆论、宣传和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传播研究都产生了作用。书中,李普曼描绘了各种舆论现象间的种种内在联系,如自己熟悉的一个小社交圈子会产生广泛传播、暗合了舆论领袖理论、形成成见的温床、激发兴趣的因素、我们与世界的精神纽带等作用,为传播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金礼  魏文秀 《当代传播》2011,(5):68-70,74
作为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假说面临着数字传播环境的挑战.信息碎片化、非组织化的微博传播具有塑造/设置媒介议程并影响公众议程的超议程设置功能.论文通过考察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的传播效果,验证并阐释了微博超议程设置功能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拍照事件,在新浪微博引发了热烈讨论,网友言论由偏激走向理性,这是网络舆论实现自我修正的有力证明。本文首先呈现舆论的形成过程,接着探讨舆论实现自我修正的机制,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李天一案"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李普曼在发表《公共舆论》时,传统媒体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限制,舆论的主体(公众)、客体(事实)和本体(意见)都存在着缺陷,舆论"不可能"成为可能;然而,在网络时代,形成舆论主体、客体和本体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舆论开始出现"可能"的表象。但是,一方面由于网民只能更加接近"外部环境"的真相而永远无法得到真相,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权威性的缺乏,公共舆论在本质上仍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的《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虽是1922年的著作,但时隔近一个世纪,今日重读,依然为之震撼、为之动容,深感启迪。他用多年从事新闻评论的敏锐的政治触觉,用从事作家的对文字的灵动驾驭,以及对新闻事件的烂熟于心和历史把握,成就了这部传播学领域里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7.
徐强 《新闻知识》2013,(1):25-27
全媒体环境导致电视媒体的传统优势遭遇严峻挑战,城市电视媒体必须根据城市和城市受众的特性,抛弃固有的优越感,学习借鉴新媒体传播理念,同时进一步在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上下工夫,重新塑造社会信任,并利用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成为媒体联动和新闻行动的平台,营造出强有力的主流舆论场,形成舆论引导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微信公众号日益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姚贝娜的不幸离世引发的舆论浪潮从"记者即秃鹫"的隐喻进入白热化阶段,公众号"新闻传播学研"时刻关注该事件的发展。本文沿着李普曼对舆论的描述性内容,从"外部世界"对人们舆论形成的影响出发,分析来自外部世界的限制,诸如人们日积月累的"成见"、构成"兴趣"的利益诉求,考察舆论结晶为"公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省委习近平书记在驻浙中央新闻单位全体人员会议上指出,新闻报道要把为党和为民统一起来,绝不能对立起来。不能机械地照搬、复制社会舆论,而是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对公众舆论进行“导航”,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统一群众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市级党媒新媒体平台,河北“邯郸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坚持内容为王,守正创新,精心策划,精准发力,以容建设为核心,做好信息疏导和舆论引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