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对现代传播理论构建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传播理论构建的"整体性"观念、交互主体性,以及中国传播理论的基本范畴:心、相、言、意。先秦诸子传播理论内容大致包括传播主体论、传播动机论、传播内容论、传播方法论和传播技巧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先秦诸子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传播理论的价值诉求基本等同于诸子思想价值内容,具备较强的普适性;而诸子在传播自身思想过程中所使适用的具体传播方式方法则表现出相对明显的境遇性特征,但这并不否定其在信息传播原理上的互通,进而表现出较强的普适性色彩.在主体价值诉求方面,先秦诸子尽管政治主张各异,但是在主体价值诉求层面都追求通过信息的沟通与协调实现个体、家国、社会、天下的关系和谐,以维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追求"社会和谐"是先秦诸子共同的实践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贾兵 《今传媒》2011,(8):48-49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欠缺宏观层面上的系统性,要想准确地把握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就必需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人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呈现出手段与目的的悖反局限,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立足于助君治世,因而其政治传播是畸形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家们的宣传意识与艺术──读《先秦诸子宣传思想论稿》黄俭郭志坤先生的《先秦诸子宣传思想论稿》是一本讲宣传和宣传艺术的书。读后,收获颇丰。既可领受先秦诸家宣传艺术这座宝藏的流光溢彩,又可窥见作为这座宝藏的开掘者郭志坤先生的思想、志趣和追求。先秦诸子,...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茶酒论》自发现后,引起学人的极大关注,成果夥多,但意见的分歧也较大.在梳理前贤的这些分歧基础上,再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先秦诸子散文及外来佛教文化相对照,不难发现它和先秦诸子散文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及深受佛学影响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绪义先生所著《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以下简称“作者”)一书,可以说是近年来有关先秦诸子思想研究方面的一部高水平的最新力作。读来颇受启发,并相信作者在该书中提出的一些新见必能深化和推进学界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论研究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婷 《新闻世界》2010,(8):207-208
人际传播在封建社会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在儒家人际传播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不同传播关系的主体,以"三纲五常"、"慎言"为主要的行为规范,人际传播的内容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诗歌作为古代思想的一种传播形式,由内向传播走向人际传播。先秦、两汉的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传统,以各阶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为内容,极大的突破了儒家人际传播观念的限制,并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何庆良传播功能是传播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就广义的传播而言,传播并不仅仅是新闻与信息的交流,而是包括一切传播和分享思想、资料和事实的个人或群体的社会活动。在当今时代,传播已被视为一种社会需要,一种政治工具,一股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0.
张新志 《图书馆学刊》2011,33(1):122-125
先秦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献整理活动的初始阶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著作,创造、积累了许多可供后人学习、继承的经验和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先秦诸子文献整理活动及其对后世的启发和影响作尝试性评述。  相似文献   

11.
江翠峰 《东南传播》2010,(12):73-7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贤灼见,熠熠生辉。礼乐崩坏,百家争鸣;诸子立说,周游列国。雄心勃勃,各显神通;殊途同归,追求大治。回溯历史,诸子思想依旧光彩照人。其中,儒家和法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两家的学说中均包含着丰富的传播理念。本文从儒、法的"治"之追求入手,立足于《论语》、《孟子》、《韩非子》等经典著述,分析两者不同施政纲领所包含的相似传播理念,为当前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播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先秦诸子文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散文高潮的到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诸子散文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仁兴 《今传媒》2013,(6):142-143
纵观中国古代传播史,早在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诸子就实践了丰富的传播活动,积累了多样的传播方式。他们积极游说诸侯,为人际传播;办学授徒,为教育传播;著书立说,为大众传播。多样的传播活动不仅为中华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功能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如教化传播与稳定政权的关系、传播技巧、传播的双面效应等等。综而观之,先秦儒家特别是孔子的传播思想,不仅富有创造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论语》当中,选取涉及传播的、有代表性的《论语》原文进行分析,探寻孔子的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诸子传播理论尽管在理论设计上涉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主体间存在被无限制地挤压或取消,使得其对周期性社会危机的发生化解乏力。主体间存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社会价值主体的多元化和制衡化,这样才可能通过主体际理性交往实现社会和谐,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在人文计算兴起这一背景下,针对先秦诸子典籍进行自动分类的探究,以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从古代典籍中挖掘出相应的知识。[方法/过程] 基于《论语》《老子》《管子》《庄子》《孙子》《韩非子》《孟子》《荀子》和《墨子》9种先秦诸子典籍构成的训练和测试语料,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提取TF-IDF、信息增益、卡方统计和互信息为特征,完成针对先秦诸子典籍的自动分类实验。[结果/结论] 基于先秦诸子典籍得到的自动分类模型调和平均值能达到99.21%,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体的“5W”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四方面分析了网络流行体广泛传播现象的原因,并认为应对网络时代下"娱乐至死"现象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察"本质真实"论的含义及其主张,可以看出它的产生与兴盛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揭示出"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的不科学性,以及给新闻传播实践带来种种弊端。"本质真实"论的实质是政府、政党对新闻传播进行调控的一种策略。"本质真实"不应成为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合编》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套子部丛书,其编选者历来被著录为明代文人冯梦祯,刊刻丛书的绵眇阁又被认为是冯梦祯的堂号.翻检冯梦祯日记、书信,并未发现其编选此丛书的记录,也没有发现绵眇阁的情况.考察万历三十年初版《先秦诸子合编》和天启元年施全昌重刻《先秦诸子合编》,结合目录及方志文献,得知此丛书为苏州人士所编选,绵眇阁并非冯梦祯堂号,而是昆山一间书坊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阐释学作为一种理论是从德国传统中发展出来的,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有更长的阐释经典的历史和自己关于文本理解的阐释学思路。中国古代的阐释学,滥觞于先秦诸子关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的讨论。本文首先对于学术界关于hermeneutics一词的中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然后分别对先秦时期阐释的产生、目的和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先秦诸子殿军人物的韩非擅于用寓言来论证和写作政治思想论著,他笔下的寓言故事卷帙浩繁、构思巧妙、联想丰富,一方面容易被受众接受,产生极强的说服效果;另外一方面寓言的叙述者在讲述故事时是往往能够根据传播的目的有选择性地加以叙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我们如果以传播学的叙事者视角来讲述韩非子寓言故事,颇能够从中解读出许多的富有传播学寓意的理论片段。在这些寓言故事中许多现代西方经典传播学理论似乎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这并不完全是寓言的创作者一开始所想要表达的,然而我们又的确从中感觉到某种传播的偏向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