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且极具广泛使用性的语言,其丰富多变的语义能够给人带来新奇有趣的审美体验。"集美"是《青年文摘》评选的2020年网络流行语之一,文章从"集美"的起源和语义分析、句法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角度探究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2.
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这两个概念在日常运用和学术研究中经常被当成同一概念相互混用,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论文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两者混用的现状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来对二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3.
4.
《新闻实践》2011,(6):77-77
5月3日,在太原市迎泽公园举行的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文化节启动仪式上,山西战友红歌合唱团的团员们在演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本月开始,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建党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红色”成为网络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云"在传统观念中,一般是代表"自然界中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而近几年,以"云"为基础创造的网络热词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广为流传,随之"云××"式词语应运而生。本文着重从"云"的词义到流行语的语义转变出发,研究"云××"式结构使用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分析"云××"式的语法结构及语义特征,分析它的应用、成因和映射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流通变得十分便捷,网民的互动性增强,网络热词出现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由于网络热词多以符号化的方式或简短的词语来概括某一抽象的事件,其的广泛传播会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笔者以网络热词"duang"为例,对其生成和传播路径进行解析,探讨其文化意义,并对该词流行现象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热词蓬勃发展,呈现出凝练性、快消性和融合性的传播特点。网络热词的广泛使用,解构了传统文化语境,有效延展了话语体系,也成为网民自我娱乐、纾解情绪和舆论监督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近期流行的网络热词的传播与流变切入,以民间舆论场的生态变革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网络热词在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不仅扩展了政治舆论空间,推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也为新时期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文汇报》发表王磊的文章提到:从“打酱油”、“宅男宅女”到“圙”、“槑”,一份“2008年网络流行热词”这几天悄然流传。排名靠前的“热词”折射出市井文化的智慧和生活新变化,却也面临“危害”正统语言纯净度的争议。而相关学者却宽容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另类,认为网络用语的“对垒”成为网民“自我成熟”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尽管科学家不断钻研海上除油技术,近几十年来人们仍一直采用传统的方式清理泄漏的石油。 世界近海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主要航道上都有“油膜”。墨西哥漏油事件是一个警示,中国必须对这种大规模的突发事件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如何将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融入高校思政课,将思政课讲新讲活,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期待。本文分析了将网络热词融入思政课的意义,探究其在思政课中的三种运用方法:词汇替换法、事件概括法和时空交错法,并指出思政课要合理运用网络热词以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2.
网络名人凭借其社会地位,以犀利的语言、敏锐的洞察、海量的粉丝、巨大的传播力在自媒体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和普通网民相比,网络名人的号召力更强、社会传播力更高。但是,网络名人在拥有影响力的同时,却忽视了随之而产生的社会责任。本文论述了网络名人应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内部规范和外部规范强化网络名人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从最开始的网络热词——萌,到萌萌哒,卖萌,再到萌文化从网络上延伸至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关注并且大量地运用,萌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甚至成为日常用语,到处可见卖萌。本文以萌文化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探讨以萌为代表的网络热词兴盛的原因,以及它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进入人们的视线,从虚拟世界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15.
网络互动“百科全书”的编辑规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翠玲 《出版科学》2012,20(1):82-84
以百度百科为例,通过对比传统辞书的编辑规范,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百科全书正在形成的编辑规范及其特点,具体分为道德规范、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三个方面。指出网络互动百科全书在年轻网民中有广泛影响,但网络词条的内容存在不足。如何完善网络词条的编辑规范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应该引起传统辞书出版界以及百度词条使用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甜 《新闻实践》2007,(11):35-36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2010-2015年间互动百科每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热词",并结合百度指数对其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这六年内网络热词相关数据的梳理,考察了网络热词的社会传播与受众民意表达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并探讨了应如何看待网络热词中所体现的民意表达。  相似文献   

18.
“屌丝”一词从流行于网络到登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从传播学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逆向传播.本文通过对此传播方式的探讨,分析了新时代背景对媒体新闻生产的冲击,以及主流媒体对大众持怎样的包容态度.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世纪,是一个不断诞生奇迹的年代。而奇迹中的奇迹,首先要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置身网中,或曰“天下一网”,或曰“一网打尽”。这张网将全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球村”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伴随着网络的诞生,如影随形的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了。网络文化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给人一种全新的面孔,全新的感受,全新的视觉冲击。不管你是接受她,还是排斥她;不管你是喜欢她,还是厌恶她,她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无可置疑地出现在你面前。对于这些网络文化现象,我将一一加以介绍,今天着重介绍一下网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