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30个国家级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只有少数高新区处在生产前沿面上,且大部分高新区都是规模报酬递减;在第二阶段做随机前沿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创新投入的松弛变量影响很大,在剔除外部环境干扰和随机因素干扰后,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有很大变化。此外,研究还发现建立时间较早的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比晚建立的高新区要低,说明建立时间较晚的高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SFA方法,在估计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变量的同时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发现在根据知识生产函数所选定的固定变量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负面作用,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显然只重视了量的引入,而对贸易活动的内生技术资源利用不佳.另外,利用Malmquist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从内生和外生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从内生角度发现,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数量虽然在增加,但利用效率不高,从外生角度发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禀赋均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规模和发展速度的限制仍没对区域效率的提高产生明显的推动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新区是连接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纽带,是中国高科技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结合DEA和SFA分析的三阶段 DEA 模型,测量了2013-2018年长三角和中部地区3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考察了环境因素对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剔除前后的效率值。研究发现,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差异主要是规模效率造成的,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地区创新效率最高,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值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总体上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金融集聚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即通过促进高技术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推动高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运用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探索这一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升级;(2)变更高技术产业高级化替换变量、金融集聚替换变量,这一影响效果依然稳健;(3)金融集聚均通过显著提高高技术企业规模效应和显著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进而实现技术创新;(4)金融集聚也通过显著提高技术创新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包括: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金融集聚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聚集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提升高技术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培养高层次技术发明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3—2006年西安高新区18个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相关数据,首先对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舍评价,进而分析内外资对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溢出效应,并且得出回归方程;内资与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性程度低,无明显的溢出效应;FDI对高新区内国内资本形成有明显挤入效应。最后在分析了原因之后对高新区引资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54个高新区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考察,得出各高新区的创新效率,同时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我国高新区创新效率普遍偏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并且我国东、中、西部高新区创新效率有显著差异,且高新区的企业规模、利润规模、劳动者素质及区位因素都对其创新效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范柏乃 《科学学研究》2003,21(6):667-671
根据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本文提出了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预选指标,运用专家法和鉴别力分析对理论预选指标进行筛选,构造了包含16个指标的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利用SPSS12 5forWindows软件包对我国52个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表征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效用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即DEA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15个具体行业在2004—2007年期间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在对各行业的效率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改进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9-2016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干扰的各省市海洋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达到或接近于DEA效率有效;规模效率值较低且严重影响到综合效率,提升空间很大。邻接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嵌套矩阵上,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对本地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相邻省市虽有影响但提升幅度不大,资金投入、海洋结构水平和海洋高等教育等环境变量对海洋经济发展也都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测量创新效率,并采用Meta-frontier模型对比分析福建省7个国家高新区与国内9个先进高新区。研究发现,16个高新区普遍存在技术研发阶段投入冗余、产品开发与销售产出不足;福建省高新区技术研发效率低下,创新能力薄弱;国内9个先进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接近于创新有效的效率前沿,而福建省高新区创新能力离有效的效率前沿差距较大,除厦门高新区外其他6个均处于低技术研发效率-低产品开发与销售效率状态。福建省应积极探索建立以“知识创新社区”为核心的第三代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9年江西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效果是正向的,而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结果复杂,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和方向不一致。相对于技术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效率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市级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整体、区域的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解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指数分解,剖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变化率和资源变化率,从而确定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推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划分区域科技创新子过程基础上构建山西省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模型及指标体系,运用二阶段网络DEA方法测算山西省2001—2012年科技创新效率值并对4种分布类型加以分析。实证结果得出优化科技管理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培育市场导向下的科研体制是山西省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郑威  陆远权 《科研管理》2022,43(3):9-16
   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财政科技政策则是实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中国行业层面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科技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提升,但是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财政科技政策对科技研发效率的提升作用强于经济转化效率,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升科技研发效率来实现;在财政科技政策的不同门槛值区间,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规律;不同类型财政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未来兼顾行业协调性并基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两阶段差异,精准发挥财政科技政策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助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对于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结构解析。收集2000—2013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及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准确测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总体趋势是动态上升,但平均协同度不高;技术转移子系统是其协同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2)技术转移子系统的波动主要是由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序变量的不协调导致。(3)在技术引进序变量的构成中,五大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区域27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分析2009-2011年度和2010-2012年度效率值,发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两阶段效率都有所提高,系统总效率从0.373提高到0.430,提高了15.3%,但是区域间效率差异明显,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