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MBTI-M人格类型量表和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在人格四维度的倾向性分别为外倾(E)、感觉(N)、判断(J)、情感(F)和思维(T);在所有调查的教师群体中,ESTJ、ESFJ、ISTJ、ISFJ、ESFP、ENTJ六种人格类型的人数最多;十六种人格类型在男、女被试群体的分布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人格类型的教师在职业认同程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ESFJ、ESTJ型人格教师的职业认同显著高于ESFP、ISFJ、ISTJ型人格的教师。建议今后侧重选拔ESFJ和ESTJ型人格类型的专业人员从事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化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进行外显态度测量,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进行内隐态度测量,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内隐双重态度的状况及两者关系。研究发现:外显态度上,多达84.9%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而内隐态度上,仅有59.3%的被试持有正向态度,存在25.6%的被试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测量结果不一致,出现分离效应(Z=-4.690,p<0.0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积极肯定,但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独立的认知结构和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一致,研究分别采用态度问卷和SC-IAT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为积极的。男生外显态度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内隐态度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结构;(3)SC-IAT可以真实反映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对内隐相貌偏见进行测量,考察了无偏见目标对内隐与外显相貌偏见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内隐和外显的相貌偏见普遍存在;(2)内隐与外显的相貌偏见之间整体表现出结构的分离;(3)在低IAT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对外显偏见无显著作用,在高IAT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对外显偏见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在低AMP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对外显偏见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在高AMP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则对外显偏见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双重态度模型,教师对师生冲突的态度可以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研究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40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和投射测验分别测量了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分析了中学教师师生冲突外显态度的特点以及不同冲突情境下内隐态度的特点,并比较了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学教师的师生冲突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外显态度较积极,内隐态度总体表现较消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内隐与外显合作态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分别测量了大学生关于合作的外显与内隐态度,结果表明:(1)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合作态度都是比较积极的,二者之间没有出现分离,大学生可能不存在内隐的合作态度;(2)以问卷测得的合作态度的不同维度上,合作认知比合作情感和合作行为意向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认同状况,本研究使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大学生的内隐认同度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但未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2)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会多的被试比接触少的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更高;(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不存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是内隐态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已对态度强度、所测量态度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而对个性特征的调节作用较少涉及。认知方式作为重要的人格变量,尚未见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场依存型被试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内隐-外显测量之间的分离;场独立型被试则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认知方式是内隐-外显态度的一个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和验证残疾人态度内隐联想测验方法的有效性,了解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现状,使用外显(SADP修订版)和内隐联合测验(IAT),测量99名中国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强度中等偏低;外显态度比较积极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存在低相关;性别、专业、接触等因素对残疾人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影响作用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中文版的IAT可以有效地测量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大学生对残疾存在负面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7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了教师内隐和外显职业认同的关系及社会赞许性在两者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外显职业认同得分较高,且存在中等程度的内隐职业认同;(2)中小学教师的外显职业认同存在性别、城乡和学校类别差异;(3)在控制社会赞许性之前,外显职业认同与内隐职业认同的相关不显著,控制了社会赞许性之后,两者相关显著;(4)社会赞许性可以正向预测外显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1.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内隐社会认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考察了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在内隐、外显两个层面上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 1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对“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均表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分离 ,证明存在内隐社会认知 ;( 2 )在内隐社会认知的偏好测验中 ,所有被试均存在偏好攻击者的内隐态度 ,但正常儿童表现出稳定性 ,聋童却表现出不同年龄间的发展性 ,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稳定性提出疑问 ;( 3 )对反应倾向B″的考察发现 ,所有被试再认测验中的B″均显著低于偏好判断的B″ ,聋童的B″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表明了聋人在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固执性倾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方法的革新,以反应时为基础的内隐态度测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序列启动任务(Sequen-tial Priming Task)、内隐联结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Go/No-Go联结测验(go/no-go Association Test,GNAT)、情感西蒙测验(Affective Simon Tasks,EAST)、斯特鲁普任务(Stroop Task)的变式,他们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深化了内隐态度的理论建构。但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内隐态度的概念与理论问题;各种内隐测量方法测的是不是同一对象;内隐态度是不是一种高度稳定的表征;内隐方法能不能测得外显方法无法得到的内隐态度表征。本文回顾了内隐态度测量的相关理论及研究,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求维吾尔族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SES量表、自尊IAT测验和SCL-90量表对14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研究结果显示:(1)被试的外显自尊偏高,内隐自尊偏低;(2)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但相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3)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彼此独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内隐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到的态度,多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法测量。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对象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而后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内隐态度的存在,并且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分离的。但在内隐和外显态度比较研究和设计内隐联想测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_RSC)、大学生利他行为自评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为工具,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现状进行测查,探讨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关系以及人格特质与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的关系。结果显示:(1)外显利他与内隐利他相关不显著,利他行为存在内隐倾向,外显利他和内隐利他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外显利他得分与EPQ人格特质中的N量表、P量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E量表、L量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典型情绪不稳定与典型情绪稳定外显利他存在显著差异;(3)内隐利他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族群态度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开展族群态度的研究,对解决族群冲突、实现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强迫式范式、非强迫式范式的外显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汉族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藏族、汉族青少年外显、内隐族群态度的发展特征以及学校类别对藏族青少年族群态度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外显族群态度方面,在不同年龄段,藏族、汉族青少年表现出了不同的族群态度;在内隐族群态度方面,藏族、汉族青少年的族群态度表现出了跨年龄的稳定性;学校的族群环境对藏族青少年的族群态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具有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GNAT测验为工具,探讨气质类型与外显和内隐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质类型影响外显主观幸福感,其中多血质被试的外显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粘液质、胆汁质被试次之,抑郁质被试最低。气质类型不影响内隐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63名布依族大学生的内隐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结果发现: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持积极的内隐认同态度,对布依族文化接近内隐自我认同;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的内隐认同态度和内隐自我认同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中的SC-IAT能较好测量布依族大学生对布依族文化的具体内隐认同态度与内隐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9.
选取具有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自尊量表(SES)》和GNAT测验为工具,探讨气质类型与外显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质类型影响外显自尊,其中多血质被试的外显自尊得分最高,胆汁质、粘液质被试次之,抑郁质被试得分最低;2)气质类型不影响内隐自尊。最后,在个性与自我发展的范畴内讨论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运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自编问卷对被试的内隐与外显创新意识进行测量,同时探讨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