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涛  王超 《现代情报》2016,36(9):82-87
作为一种新兴社区,知识型社区为用户提供了知识、经验等分享与沟通的平台,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如灌水现象严重、用户之间互动少,这将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导致社区运营的失败。基于社会认知理论(SCT),本文建立了知识型社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个人结果预期、知识质量、系统质量显著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结果启示社区管理者需重视知识型社区的知识质量、系统质量,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以促进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确保知识型社区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区用户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社区在中国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提供社区服务的网站.网络用户对于社区系统的自发的使用是社区网站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在调整传统的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于影响网络社区使用的系统设计和社会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用户对于系统的感知有用性、感知快乐,以及社区系统质量和用户的社交倾向对于网络社区的使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深化与丰富网络社区用户知识发布与交流机制相关的理论研究,旨在为网络社区知识服务的前沿发展注入新活力。[方法/过程]以前沿理论研究为基础,从社区用户主体因素和网络社区客体因素两个维度中提取五个要素,构建网络社区用户知识发布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借助SPSS软件对所获取到的Keep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偏好运动强度越大、社会交互越多、社会影响力越大、锻炼经验更为丰富的Keep社区用户,其知识发布行为倾向更强烈。  相似文献   

4.
王文秀  陈果  岑咏华 《情报科学》2017,35(11):55-60
【目的/意义】网络社区已经成为用户分享知识和信息、交流互动以及发展人际关系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 式。揭示网络社区的用户知识交流和共享行为特征对提高其知识交流和共享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 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可视化方法,在构建并分析“经管之家”用户关系网络图谱的基础上,讨论该用户关系网络中 用户知识交流和共享的行为特性。【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处于结构洞的活跃用户、强弱关系的合理结构比例,以及 用户动机等是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海涛  孙思阳  任亮 《情报科学》2018,36(10):137-142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交流平台,整合了一般社区的用户互动与网络环境的跨时 空性等双方优势,使得参与交流的各方能够快速吸收知识。针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网络结构相关研 究较少的情况,深化对其的研究,对于充实其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虚 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组成要素分析、交流过程分析、机理模型构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虚拟学术社 区用户知识交流网络结构与功能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结论】本文基于社交关系与知识主题两个角度阐述了知 识交流网络的形成过程;并且具体阐述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特征与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源软件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涛  王超 《科研管理》2006,41(2):202-209
随着开源软件(OSS)的普及,作为其承载平台的开源软件社区,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使用。但用户往往仅从社区获取开源软件或代码,而缺乏知识贡献的意愿,这将影响OSS社区的持续运营和发展。基于社会影响理论,本文建立了开源软件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模型,考察了顺从、认同、内化三种社会影响机制对用户行为的作用。研究收集了351份有效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认可(认同机制)是影响开源软件社区用户知识贡献意愿的主要因素,群体规范(内化机制)对用户的贡献意愿没有显著作用,而主观规范(顺从机制)阻碍用户的贡献意愿形成。研究结果启示开源软件社区需重视建立用户的社会认同,从而促进其知识贡献行为,确保社区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企业主要的人才招聘方式.网络问答社区以用户同时创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有效提高了求职和招聘效率.通过网络招聘问答社区的真实信息源,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研究求职者在招聘过程中的关注行为,为招聘企业的发展和求职者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使用网络问答社区参与求职关注行为讨论的求职者以年轻人居多,求职者对于如何顺利通过考核最为关注,雇主的吸引力是求职者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企业主要的人才招聘方式.网络问答社区以用户同时创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有效提高了求职和招聘效率.通过网络招聘问答社区的真实信息源,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研究求职者在招聘过程中的关注行为,为招聘企业的发展和求职者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使用网络问答社区参与求职关注行为讨论的求职者以年轻人居多,求职者对于如何顺利通过考核最为关注,雇主的吸引力是求职者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知识社区作为科技知识高密度共享和创新平台,有效促进其中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是知识社区和公共文化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方法/过程]基于MOA理论框架,对知识社区用户发放问卷获取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动机、机会、能力条件影响知识社区用户参与科技创新话题的组态效应,并根据核心组态结果形成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阶段性参与行为模型。[结果/结论]对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高社区支持—个体效能双重驱动型、高网络联结核心驱动型、高创新驱动型三类组态模式;动机、能力、机会分别影响话题获取阶段、接收阶段和参与阶段;网络联结程度对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起到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研究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丰富知识付费用户行为理 论,而且为平台持续吸引用户、优化知识供给提供参考和建议,是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法/过程】以“在 行网”为例,通过八爪鱼软件爬虫获取真实用户评论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用户评论数据进行三级 编码,产生33个开放式编码和10个关联式编码,最后形成3个核心式编码,分析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包括:重复行为、期待行为和推荐行为,用户认知、用户情 感是持续使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构建了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1.
周涛  袁青青  邓胜利 《现代情报》2023,(11):146-157+167
[目的/意义]开源软件社区用户通常从社区中获取代码相关知识,而缺乏贡献的动机和意愿,这将影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整合动机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开源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模型,采用混合方法包括SEM和fsQC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内部动机(流体验、自我效能)、外部动机(感知声誉、互惠)、社会互动关系、社区认同、共同语言显著影响用户知识贡献意愿和行为。fsQCA结果显示,流体验、感知声誉、互惠、信任是4个组态的共同核心条件。研究结果启示,开源软件社区需要关注用户的内外部动机,发展社会资本,以激发用户的知识贡献意愿和行为,促进开源社区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分析新媒环境下网络社群中用户信息行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及发 展趋势。【方法/过程】运用定性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网络社群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起 源及发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呈现国内外网络社群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结果/ 结论】从研究热点看,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围绕网络社群中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信息搜寻行为和信息传播行为;从 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未来研究主要围绕网络社群中用户的信息持续使用行为、信息采纳行为和信息交互行为 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石静  张斌  周丽琴 《情报科学》2019,37(2):77-82
【目的/意义】研究健康问答社区中用户知识共享网络动态演化的特征及规律,对社区的有效管理和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慢友帮糖尿病互助圈用户数据,构建用户知识共享网络,对网络进行时间 切片分析,从整体网、子群两个层面进行动态演化及动力机制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整体网分析中,随着 社区发展,活跃用户数量先增加后降低、网络凝聚力先降低后升高;在子群分析中,知识接收者在子群形成过程中 有明显的优势;而随着社区发展到中后期,各个子群形态开始分化,出现知识接收者主导型、知识提供者主导型和 均衡型子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展开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研究,以剖析该研究领域的概况, 并归纳总结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状况,对于深化其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文献调研法,并使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 工具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发文量、作者分布、高频词分布、期刊分布等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 行为的研究状况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分析。【结果/结论】本文归纳分析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研究进 展状况,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欣  李佳倩  赵琳  刘倩 《现代情报》2021,40(10):84-92
[目的/意义] 知识增殖已成为判别在线知识社区成功与否的具体标准。将Web2.0技术所支持的用户行为视作知识增殖的载体,将社区规则、规范所鼓励的人际信任视作知识增殖的条件,考察用户行为与用户信任的互惠因果关系,探索在线社区知识增殖规律。[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332份有效样本,运用AMOS20.0软件检验模型假设。[结果/结论] 用户行为的发展过程为"知识搜寻行为—知识应用行为—知识贡献行为";用户间信任的发展过程为"认知信任—情感信任",用户行为和用户信任互为因果、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在线社区知识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开放式创新社区是企业构建的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共享与创新想法展示平台的在线虚拟社 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维持用户能够持续不断地在平台进行知识共享,提交创意。研究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 持续性知识共享行为,有助于帮助企业和开放式创新社区管理用户创新行为,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 程】本文以典型的开放式创新社区——Ideas - Salesforce Success Community为例,对社区中用户持续性发表创意行 为数据进行获取整理,通过负二项回归分析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用 户自我展示程度、可获得的社会学习机会、企业的认可和有创意分享经验用户的认可对用户持续创意分享行为有 显著正向影响;而一般用户的认可(用户创意收到的评论)对用户的持续创意分享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江  施立 《情报科学》2017,35(7):120-125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的交互网络和行为,期望对提升在线医疗社区活跃度和信息传播效率 等社区发展问题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选择百度贴吧“肿瘤吧”为研究平台,构造用户交互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 析方法对网络的整体结构、演变趋势和个体网中心性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用户个体网属性 对其他用户交互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该社区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效应,信息在社区中传播效率较高, 但存在网络密度低、核心成员较少、信息交换不平衡等缺陷。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中核心成员的行为对其他用 户的交互行为有显著影响,保持并增加此类成员的数量有利于提升在线医疗社区的活跃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讨网络问答社区中意见领袖的社会与知识分享行为特征,为问答社区的发展提供改进建 议。【方法/过程】以知乎“旅行”问答话题下活跃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爬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利用数理统计 和社会网络分析对意见领袖的社会及知识分享行为特征展开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特征是意见领袖开 展知识共享活动的先决条件,网络问答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用户的多元化;意见领袖为问答社区内容生成主力, 知识分享行为广泛分布于意见领袖的信息活动中且其行为影响力突出;中心团体联合促进意见领袖间的知识分 享,领袖群体间知识分享互动频繁。【创新/局限】对于意见领袖的特征分析只建立在“旅行”这一问答话题,样本数 量偏低,后期将会对更多的问答话题进行研究,以期得出更精准的、普适性更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用户参与行为为切入点,结合有关创新、知识共享、虚拟社区的研究,构建知识共享水平和用户参与行为的实证模型。以小米MIUI社区为例,运用Python网络爬虫获取2011-2014年"新功能讨论"板块用户想法数据,通过Logistic和Poisson回归得出结论。本研究从贡献价值、参与程度两个维度揭示用户参与行为和知识共享水平(想法创新性、价值型)之间的关系,并依据用户参与行为的两个维度,将社区用户划分为四大类型,并针对用户属性提出社区运营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