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折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作者…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3.
1.以文题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以作者为切入口,形成一组板块进行研读,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在学习《船长》时,联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来研读,让学生感受大师纯朴自然,风趣清新的语言特色和反对暴力、崇尚人道的伟大人格,全面地了解这位外国作家。3.以重…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 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的组织者、适当的引导者、必要的参与者。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指导学生研读课史,合作探究问题;第三阶段,练习巩固。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着重 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遵循"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 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自主研读,明确重点 课文的题目简单明了,可立足课题,组 织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切实认 识到课文的重点内容。 (1)研读题面。仔细读一读课题,想一 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6.
研读专题,是实施研读的重要凭借和主要依据.就教者而言,专题不仅渗透着阅读目标,而且隐含着研读方法.一篇课文,不管内容深与浅,篇幅长与短,都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编者意图的揣摩,学生基础的分析,而准确确定研读目标.并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间的有机联系,最终确定出集中指向教学目标的研读专题.就学生而言,无论年级高与低,基础好与差,面对一篇课文,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一般只有朦胧的感觉.而教者设计的或者教学双方共同设计的研读专题,其研读的落脚点和学习的总目标就会给他们清晰的印象.因此,要保证研读行之有效,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分化教学内容,分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研究专题,为学生进行研读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1.以文题为研读点。 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角度整体反复,是语文教师研读课文的一种方法.如将一篇课文研读8遍,研读10遍,每读一遍都变换一次视角. 多角度整体反复,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活动方式.如对于一篇短文、一首诗歌,或者某篇课文中的一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地阅读品析. 多角度整体反复,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深入地钻研、品读,表现出教师充分、实在地利用对课文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处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读专题,是实施研读的重要凭借和主要依据。就教者而言,专题不仅渗透着阅读目标,而且隐含着研读方法:一篇课文,不管内容深与浅,篇幅长与短,都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编者意图的揣摩,学生基础的分析,而准确确定研读目标:并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间的有机联系,最终确定出集中指向教学目标的研读专题。就学生而言,无论年级高与低,基础好与差,面对一篇课文,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一般只有朦胧的感觉。而教者设计的或者教学双方共同设计的研渎专题.其研读的落脚点和学习的总目标就会给他们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使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本领,本文就此说说几种创新学习的方法。一、归类组合法在语文课本中,有好多课文都是可以归成类别的,如歌颂伟大人物的,抒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寓言类的,写小动物类的等等。把同类的几篇课文组合在一起学习的方法就叫归类组合法。如《桂林山水》、《林海》、《五彩池》三篇课文都是属于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将这三篇课文采用组合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通过初读课文、研读课文以及美读课文等几个环节,仔细品味这几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1.
卢红林 《现代语文》2010,(2):99-100
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认识人物形象,进而明确小说主旨,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研读课文、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在听了一节区级自主学习示范课《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一)后。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接着,学生分成小组研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考察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能否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可见课文注释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帮手,也是课文中的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初读课文的学习也会精彩。  相似文献   

15.
<正>这篇文章的标题,可以说是一条“教学警语”,它点示的是语文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重要性。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任务,基本上是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仅仅从这一点看,就足以表现出教材研读能力的重要。设若我们的教材研读能力比较弱,不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教学资源来设计课中学习活动,那么,学生课堂上的语言学用训练、阅读分析训练、作品鉴赏训练、思维能力训练等核心训练内容就很可能难以坚持进行。事实上也是如此,目前课文解析式的低效教学仍然是一种普遍的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自主阅读是一种板具个性化阅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做到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使学生通过自主研读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整合使课文学习变得轻松自如,使中外古典名著名著研读落到了实处,使拓展课学习得到满足,轻松实现了拓展学生视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学习,知道了些什么,并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3.了解课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太阳,即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设计理念: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必然会有自己的收获。此处,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倾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发挥了主导作用。]二、研读课文,培养能力(—)研读介绍太阳特点的部分。1.刚才同学们已知道太阳的特点:很大、很热,而且离我们很远。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介绍这些特征的语句…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读书 ,主动地获取知识、能力 ,从而整体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研读”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研读专题 ,依据课文以及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然后进行课堂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运用“片言只语”适时进行课堂点拨。笔者以为 ,一个好的研读专题必须富有探究性 ,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研读专题在设计时有以下四忌 :一忌目标单一研读专题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专供学生研究的题目。它是研读课堂的核心内容 ,教师依据这一专…  相似文献   

20.
研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甚至可以说是教师的“极致能力”。教师研读课文的深浅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只能图个表面热闹,热闹之后,学生什么也没有。据了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会增加“钻研教材、钻研文本”的目标要求,这是很有针对性的,是阅读教学的“返本归根”。一、研读课文是实现课文阅读教学价值的前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历来都是重视“教材研读”的。1990年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