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读者、作者与编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与作,编与读之间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三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三方的积极性,为期刊的生存,发展共同作出贡献,使我国的期刊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编者与作者、读者的换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编者与作者、编者与读者的换位思考,可以使编者能更好地了解作者与读者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求,及时调整办刊思路,以进一步提高进物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理化》2006,(1):48-48
河南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0522班张艳英同学来信:“《高中数理化》是我很喜欢的课外读物,通过它,我学习数理化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一时兴奋,想把自己的一些见解与其他学子分享,不知此愿望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理化》2006,(3):48-48
我们一起为零错误而努力;数学书本简单,为哈题目难做;我们的投稿地址。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主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意图中,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编辑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了编辑的能动作用,编辑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作者队伍和引导读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7.
编者回应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7,(3Z):F0004-F0004
詹静教师是我们《语数外学习》(初中版)的老作者,老读者和老朋友。和杂志有着近十年的情缘。这封信是他用了近20条手机短信发给我们的语文编辑的。这20条短信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试论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书刊出版过程中,编辑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介,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互为存在的前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连瑞庆 《中国德育》2007,2(5):95-96
读者是一本刊物的“上帝”,读者的智慧是一本刊物发展的源泉之一。开辟“编读通道”就是为了认真倾听读者的声音,从读者那里汲取更多“养料”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同时向读者介绍我们的办刊理想、设计理念、编辑思路。我们期待以此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增进彼此了解,沟通彼此心灵,从中获取不断前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主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意图中;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编辑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了编辑的能动作用,编辑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作者队伍和引导读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提出了很多创造性概念,但忽略了"作者的读者身份"问题,因此很有必要从中西文论的历史梳理中提出其概念,并论述其内外涵义。"作者的读者身份"的核心、内在涵义,就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读者身份,就阅读与创作的关系来说,它有同时性、同质性、异构性和严格性等几方面的特征;它的外在涵义,是创作之后或非创作状态的作者的读者身份,特别是作者阅读自己作品时的理性和感性层面。了解作者的读者身份,对研究接受美学和创作美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图书编辑的素质,是出版社参与图书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直接决定着一个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政治意识、责任和大局意识、市场知识、深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素质,是一个编辑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从生命的本体角度出发,从审美与道德的本源性意义出发,道德与审美的因素可以而且应该非常和谐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形成一个和谐美丽的心灵家园。《离骚》,作为一个高贵生命的呐喊,充分体现出了道德与审美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的结合,体现出了道德、审美以及艺术共同服务于生命的自由阐释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学报若想站稳脚跟,取得优势,必须在服务意识上下功夫。学报编辑必须树立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将之落实在编辑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获得读者的喜爱和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福建是西方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重点省份之一.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三名家的冰心、林语堂、许地山,都是与基督教有着种种联系的有特色有影响的闽籍作家.他们接受基督教的方式、角度和程度各有不同,对基督文化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区别,这种不同的影响必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鲜明地表露出来.本文将他们的思想、作品尤其是审美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去发掘那些蕴涵着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艺术思考与某种新的文化特质,以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闽籍作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The drive to 'unify'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 policy. However the concept of 'unification' lacks clarity, is not widely recognised, and is pursued through different measur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ith which to analys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and debates about unification. Using England and Scotland as examples, we show how the framework may be used to analyse existing systems, reform strategies, and processes and pressures for change. The framework is exploratory and will need to be tested and developed in relation to a wider variety of edu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的学报编辑需要有良好的审美心态,因为这种审美心态在编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审美心态又需要编辑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断地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地作为报纸把关人的编辑,在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宣传艺术。要提高宣传艺术,编辑就要牢牢树立读者意识,研究读者、了解读者、把握读者,不断创新报道内容,积极策划和编发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要用好“版面语言”,不断创新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9.
欧洲统一从客观到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角度看,欧洲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大趋势。这一历史趋势表现为从客观统一体到主观统一体的发展进程。当代的欧洲的一体化是以历史上形成的客观统一体为基础的。“欧洲统一”观念从理想到实践的过程也是这一观念从思想家到政治家延伸的过程。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发生与发展正是这种统一的历史趋势的现实证明。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