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2.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其仪表、风度、言行给人留下的印象称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往往影响人们对他以后行为的解释。据说,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在物色下属官员时,只观察对方的眼神,就断定是否合格。暑假后,有些老师要担任新班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这  相似文献   

3.
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学生虽然受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的影响,难以发现非常独特的问题.但是,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如果错过小学阶段培养的机会,就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对今后的发展很不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含义深刻的句子大体有下列三个特征:1.思想内容丰富,或带有某些哲理,但内含不露,深潜不显;2.语意容量大,概括性强;3.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语带双关,或意含讽刺,令人读后有咀嚼、回味、思索、想象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学实践中,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建构主义倡导的"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物理规律,做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努力将二期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节物理拓展课"克拉珀龙方程"为例,介绍我们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做法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提供发现问题的条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从观察、实验、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研究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做法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提供发现问题的条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从观察、实验、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研究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步骤,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内容.往年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列举观察法、奇数配偶法、最小公倍数法等,先讲后练,由易到难.大约需要两课时,经过一番努力总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不了,从此开始掉队.还有少部分学生靠写的多记住了常见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  相似文献   

9.
·课例·老师借助演示 ,讲授例题 :“有7个梨放进3个盘子里 ,每盘装几个 ?还剩几个 ?”并列出了算式 :7÷3=2(个 )……1(个 )。接着 ,教师添加1个梨后 ,问 :“现在每盘装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又列出了算式。接下来 ,教师又把梨的个数改为9个、10个、11个、12个、13个等 ,让学生拿出纸梨学具 ,分组操作讨论。然后 ,各组向全班汇报结论 ,教师把所有的算式板书如下 :7÷3=2……18÷3=2……29÷3=3……010÷3=3……111÷3=3……212÷3=4……013÷3=4……1师 :根据上面的算式 ,你们能…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不仅使学生能力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1 在观察中发现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模型、图像或教师的演示过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直观感知活动中发现问题 ,获取知识。例如 ,对“时、分”教学 ,我并不因为“1时 =6 0分”就直接传授 ,而是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去观察 ,在观察中发现。我利用钟面教具 ,进行拨针 ,学生观察分钟、时针运动变化。通过观察 ,学生发现时针走 1小时 ,分钟正好走一圈 ,这样的结论学生容易掌握。2…  相似文献   

11.
郭丽娅 《河北教育》2005,(11):38-39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我们在科学课中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我常常让学生看一看或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套直径分别为3、4、5厘米的圆,上课时,让他们用这些圆在有20厘米刻度的直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数据,并要大家想一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他们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教师总结出“圆周率”的概念,再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个圆,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剪开,让学生试着拼一拼,将被剪开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我让他们细心观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是圆的什么,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1/2,宽是圆的半径。接着教师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圆的面积=πr~2。  相似文献   

13.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材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去探索。学生回忆了什么是“商不变性质”之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1÷2=2÷4=3÷6”改用分数表示:12=42=63。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是不变的?从右向左看呢?联想“商不变性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明…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仅使学生能力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5.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教职,力求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和方法,指导学生自己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去发现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3,(10):38-38,44
前几天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几节计算课,这几节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相似的,都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计算。比如其中一节是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教师让学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又让学生把9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我问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一无所知。这节课教师设计的意图很明确,是由学生学过的知识,即没有余数的除法,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即“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我们在科学课中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我常常让学生看一看或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  相似文献   

20.
“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心理、对教育的诠释,充分揭示了当前我们教育探讨的热点问题: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我们自然教学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 ? 1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生命之必不可少一样。它是儿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自然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中去发现。如教《种子的构造》一课,课前我给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