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任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4,2(3):146-147
金属As污染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金属As对土壤污染的常用修复技术有施加拮剂修复、施加沉淀固化剂修复、植物修复、改变农业耕作管理制度修复、水洗土壤修复、太阳暴光晒修复、多种修复技术结合应用等七种. 相似文献
2.
金属As污染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金属As对土壤污染的常用修复技术有施加拮剂修复、施加沉淀固化剂修复、植物修复、改变农业耕作管理制度修复、水洗土壤修复、太阳暴光晒修复、多种修复技术结合应用等七种。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6.
土壤镉(Cd)污染的研究是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土壤Cd的来源、Cd在土壤中的形态、土壤Cd污染的传统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就土壤Cd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8.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婕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5(2):51-52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以其安全、简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概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的研究及应用状况,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从土壤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以及对农作物等方面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对超富集植物的概念与特征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重金属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消除重金属污染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重金属污染对植物有毒害作用,但是某些特殊植物具有从污染环境中吸收、转移以及积累重金属的潜能。从而修复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出现虽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阐明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污染情况及造成的危害,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土壤污染及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夏铁骑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
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了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微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本文探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酶学评价,综述了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其微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流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底泥中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含量超标,对水体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从植物修复角度出发,对城市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及国内外底泥重金属修复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对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植物修复,筛选出对重金属有超量积累功能或具有耐性的植物,对淤泥中重金属进行吸附、吸收及分解,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并对淤泥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姚克峰;孙延康;李飞跃;孟凡德;田文;蔡永兵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5,(2):42-48
为探究水稻秸秆生物炭(Biochar, BC)以及2种铁改性生物炭(FBC1、FBC2)和1种锰改性生物炭(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 MBC)对污染土壤中锑(Sb)的钝化修复效果,筛选出其中效果最佳的修复材料。制备3种不同的金属改性秸秆生物炭,通过钝化试验和盆栽试验评估生物炭的添加对污染土壤中有效态Sb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小白菜Sb吸收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不同生物炭对污染土壤中Sb的钝化效果。土样1(污染土壤原样)以CaCl2、HAc提取的有效态Sb含量分别为4.36 mg/kg、11.51 mg/kg。钝化试验中,分别在土样1中添加(1%、3%)BC、FBC1、FBC2、MBC钝化30 d后,CaCl2提取的有效态Sb含量分别降低93.4%、89.6%;95%、98.5%;94.5%、100%和92.5%、92%,HAc提取的有效态Sb含量分别降低81%、78.9%;91.5%、92.4%;91.7%、98.4%和85.3%、85.8%。盆栽试验中,添加1%BC和1%FBC2处理,土样1和土样2中种植小白菜的Sb吸收量分别降低92.7%、55.2%和94.9%、71.8%。钝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生物炭材料中FBC2钝化Sb的效果最佳。盆栽试验进一步证实,FBC2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Sb的生物有效性,其钝化效果优于BC,是一种良好的钝化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