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武举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唐长安二年(702年),唐朝设置了武举,改变了以往选拔武官的方式.它的出现,是对科举制度的重要发展,使我国古代军官的选拔开始步入经常化和规范化的阶段,堪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史和军事制度史上的重要一页.虽然不论广义、狭义的科举都是由中央主持的考试,并以成绩作为取舍的主要依据,但是针对武举而言,武贡举与武制举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唐代武贡举的创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机构书院发端于唐代后期,至北宋形成制度.唐代河北有书院出现,开展了教育活动,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从人文精神、自然环境与教育资源等方面绵延后世,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3.
唐代私学教育发达,主要有个人讲学、家学、私塾、佛寺之学、道观之学等类型,呈现出办学规模较大、科举应试性强、教师来源广泛等特点。"振才业,致名位"是私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学费方面采取免费、资助和收费相结合的方式。唐代的私学教育是传统教育体系的历史延续,也是春秋以降文化下移的必然结果,科举制和开放的文化、宗教政策是推动唐代私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唐代史籍中多有“从事”一词.考诸文献,“从事”作为专有名词至迟到西汉时已经出现,是司隶校尉和州刺史自辟的属官,即都官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郡国从事之类.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从事经历了由具体幕职到所有幕职之泛称的变化过程.唐代从事不是具体的幕职名称,也不“单指不参政的幕客”,而是所有使府幕职的泛称.同时,从事也可指代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推官、巡官等具体的幕职.  相似文献   

5.
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分为全面神化和局部神化两大类。前者指人格神化,后者指技术或者医学知识来源的神化。唐代对医学人物的神化以古人为主,当代人物较少,反映出神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唐代“特重古方”的医学思想背景。对孙思邈的神化历经多个阶段,最初是宗教属性居上,至唐以后医药属性后来居上,折射出“医者贱业”思想的逐步改变。某些医疗技术被神化的比率较高,例如外科术、针法、难产救治等等,反映出这些技术的发展难题。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是史家、病家、医家出于各自目的分层塑造的结果。阅读史料中纷纭复杂的医药人物形象,实际上是在阅读书写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代诗人李远的故乡,从其自称的祖籍地陇西开始,直至以后他人所言的蜀地、夔州、云安,论者或语颇寥寥,或并无实据,并不能让人信服。但李远三首乡愁题材诗《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长安即事送友人》、《送人入蜀》包含有较多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其为夔州云安人。  相似文献   

7.
《行路难》是深受唐代文人喜爱的乐府古题之一。唐代的《行路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以往论者对唐代《行路难》的探讨,仅限于唐代《行路难》对鲍作的继承等问题。本文就《行路难》的由来和演变、唐代《行路难》的入乐情况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8.
从现存墓志及传世文献中勾稽唐代曾应八科举者凡19人,通过考察其应举事迹,认为八科举大致存在于唐高宗朝,源于制举诏令设八科以选人。  相似文献   

9.
关于唐代匦使院制度及其政治作用,这在唐史研究中还是一个无专文论及的问题,而且由于史籍记载简略和歧异,导致了有的著作谈及此制时出现误差。因此,有必要进行考订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宦官,它作为我国封建专制时代的附属物而与其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又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那么,作为宦官势力极为活跃的唐代,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长久以来,在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唐代宦官自活跃于政治舞台之后,就逐渐蜕变成为皇帝的对立面,其权力反在人主之上,皇帝则成了宦官手中随意摆弄的傀儡。事情果真如此吗? 考诸史实,答曰:“否”!  相似文献   

11.
李莹 《现代语文》2009,(6):29-31
唐代的“长干”诗内容上包括商人的婚恋故事和赠别。在艺术上多口语化,具有浓厚的俚俗色彩,采用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手法。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多以组诗形式出现。唐代“长干”诗的出现,反映了乐府诗在唐代的发展,是市民文学萌芽的代表,“长干”也成为吟咏南京的主要意象。在文化层面上,唐代“长千”诗是长干里一代商业繁荣、文化名人活动频繁、佛教繁荣的反映,有着重要的史诗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诗全面记载了唐人击鞠的器材、场地、规则和比赛场景,其翔实程度甚至超越了同期的史料、笔记记载。以初盛中晚的时代分期为观照,这些诗的风格呈现出由冷静淡漠向热烈奔放的转变,既体现出初盛唐时期积极创业、奋发图强、戒奢远佞、适度享乐的时代主旋律,也说明击鞠在中晚唐时期已成为人们展示才干、宣泄热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唐人特有的尚武精神和青春激荡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唐代治道赋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初唐是奠基期,作品数量虽少,但树立了典范。盛唐是发展期,开始与科举制度相关联,表现出士子们高涨的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中唐是高峰期,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美刺兼备。晚唐是衰退期,就创作者而言,存在明显的地域色彩;在情感表达方面,蕴含浓郁的感伤情调和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受秦汉以来国家郊祀传统和思想观念影响,首次确立了立春祭泰山的制度,岳令作为东岳庙管理官员在历史上首次出现,显示着国家对东岳庙的重视,官方对岳庙的管理更加规范成熟.隋唐时期三祀制度出现,泰山位列中祀,在泰山祭祀史上首次明确标示出其在国家祭祀体系中的等级与规格,从不用乐看,表现出与其它中祀的不同之处.山川封爵现象在唐代出现,泰山神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对唐代的泰山所在地常规祭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峰,唐人小说对此有较多的记载和描绘.以唐代传奇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从音乐风尚、梦中受曲和勤政楼意象等三个方面对唐代音乐活动进行考论探析,可以发现唐代音乐文化具有全民性、高端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穆宗时,谏议大夫殷侑奏请设置三史科,标志着史学正式被纳入科举考试的常考科目,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界在三史科的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相关史料与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考辨,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殷侑奏疏中所援引的三则"国朝故事"为玄宗开元制度,源自《唐六典》中所载的三则典制条文。第二,三史科设置时间是长庆二年,而非长庆三年。第三,三史科考试范围为前三史,而非前四史或者更为宽泛的历代史书。  相似文献   

17.
高应达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2):13-15,19
文章以位于黔东大地上众多屯堡之一——盘石城为例,经详实的史料和实地调查,提出:明代修建于苗疆的各类屯堡,自然发挥了镇压少数民族的桥头堡的功能,但从盘石城的变迁来看,它们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形成的重要见证。它们从一个纯军事的堡垒,逐渐演变为在各个时期发挥调节民族关系、规范民族交往秩序、见证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代后期的行州行县集中出现在抵御外族的边境与讨伐叛藩的前线两种特定的时空之中,通过个案考察与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其与正州县之间存在的地方行政建制常规性与特殊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区分交战双方空间距离的“界线”对于行州行县存续的重要意义.因权置故州县而设的行州行县与权置新州县以及权废州县,共同构成了唐代后期临时性州县置废运行实态的整体面貌,在中国古代政区演变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内教坊及相关问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宫廷中的内教坊产生较早。除去在战乱中受到一些冲击,它几乎是和唐王朝保持始终。内教坊在组织上可能分为雅乐部分和俗乐部分,最高的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的乐官则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等。普通的乐工则称为“弟子”。除了俗乐以外。在内教坊中还有雅乐。俗乐用于宫廷日常娱乐。雅乐则在由皇后参与的礼仪中使用。翰林内教坊是内教坊之外的另一机构,与内教坊无涉。  相似文献   

20.
南朝至陈 ,已是一个完全南方色彩的朝代。陈朝疆域变迁颇为复杂 ,太建七、八年时疆域最盛 ,太建十一年后划江为界。陈朝政区建置多有变更 ,以最后之祯明二年底为断 ,可考者凡 43州 ,1 45郡 ,5 79县。又目前讨论陈朝的疆域与政区 ,较原始的资料首推《隋书·地理志》 ;可参考的后人补志及研究成果虽有多种 ,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