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婷 《文教资料》2014,(31):83-85
尼采说:“希腊悲剧在其最古老的形态中仅仅以酒神的受苦为题材,而长时期内登场的舞台主角就是酒神。”①不同于希腊悲剧,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关于酒神受苦,即其承受个体化原则而所做的反抗,涉及较少。作者更多地是展示了日神因各种原因不在场后,酒神的大行其道,及其带来的不可阻挡的摧毁力。本文通过对《道林·格雷的画像》这一小说中酒神轻易出场原因的分析,探讨酒神性质的转变问题,并对尼采用希腊悲剧的酒神精神来拯救现代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这段文字取自于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这段是在小说的第二章节中,是亨利勋爵对年轻的道林说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3.
宫昀 《考试周刊》2008,(11):27-28
本文分析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三个男主人公所反映的不同人性面及王尔德对复杂人性的唯美化处理.通过分析小说中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冲突阐述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艺术的纯洁和独立等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彦 《现代语文》2003,(11):6-6
《道林·格雷的画像》导读天生漂亮异常的道林·格雷,因见了画家霍华德给自己画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貌,又听信了亨利勋爵的吹嘘,为自己韶华难留、美貌不久感到了痛苦,于是表示希望能以肖像代替自己承担岁月和心灵的负担,而自己永有青春。这一妄想却莫名其妙地实现了:一天晚上他暴怒中责骂了自己的情人女演员苇恩,回家却发现原本甜美的肖像上出现了残忍的神情,他发现了肖像已经随自己心灵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天传来苇恩自杀的消息,本来十分愧疚的道林在听信了亨利勋爵的诡辩后,把这件事当成生命中一次完美的浪漫主义经历而加以忘记。从…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王尔德一生致力于美的追求,《道林·格雷的画像》这部作品自然也不例外。对美的追求.始于序言。王尔德开篇便向读者宣称,这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唯美主义文艺的产生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潮。而王尔德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怪才,其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更是唯美主义的完美展现。本文通过对文中三个男主人公的不同人性的剖析,来解读王尔德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复杂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7.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文学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其主人公道林·格雷在作者奥斯卡·王尔德的精心雕琢下令无数中外读者深深着迷。百余年来,相关学者在小说的唯美主义内核,《浮士德》原型的致敬,哥特元素的运用及本我超我的探寻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然从自恋主义视角出发的分析批评相对较少。本文以弗洛伊德与拉康的自恋主义学说和镜像理论为基,试沿作品情节发展脉络分析道林·格雷的那喀索斯情结,从而在美学体验中探究主人公的堕落根源。  相似文献   

8.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自幼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古希腊精神的影子。解析《道林·格雷画像》中体现出的柏拉图式爱情,有利于我们把握王尔德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自维多利亚时代问世至今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两处:王尔德在小说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和自我道德剖析。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并结合王尔德的相关史料,指出作家虽然在公众面前故意模糊他投射到作品中的自我角色、刻意显露他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德批判,实则于无意识中隐匿了两个白日梦。借助这一维度,文本的深层寓意即是,迫于时代的伦理禁锢,王尔德只能把其同性恋者的身份寄于道林并对他的生活方式予以暗中认同,因此,该小说在表面上对读者做出的妥协实际掩藏了王尔德对于维多利亚道德观的彻底颠覆。尽管王尔德在作品中成功地隐匿了自己的白日梦,实现了"艺术对生活的模仿",但当他试图实践"生活对艺术的模仿"时,却使其白日梦昭然若揭,从而导致了与道林相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1854—1900)是19世纪末英国美学运动的领军人物,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他坚持艺术与道德的分离,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必须能愉悦读者。在1891年《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中,王尔德哲理与唯美的糅合呼应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本文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探求作品中的快乐至上、悖论、理性主义、自我陶醉和时髦癖等倾向。从历史的角度,本文考察了王尔德对唯美哲学的继承与发展,论证了法国颓废派、德国古典哲学和东方的道教等对其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消融《道林·格雷的画像》及王尔德自身的争议性,从哲学与美学的辩证关系入手,阐明王尔德的人生观、审美观和道德观是如何在其艺术思想和写作中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4,(5)
正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爱尔兰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学批评家历来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做出新的诠释,首先分析了唯美主义艺术观的两个重要载体——画像和道林·格雷,继而对小说反映的矛盾性,即"艺术无用"和伦理因素的掺杂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王尔德曾说过: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一生追求唯美主义,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集中体现了他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唯美主义追求感官的享受,反对功利主义,关心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善于运用象征手法,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是永恒的、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小说中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和景物的描写深度诠释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艺术和道德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倘若据此以为他的作品完全与道德无涉,未免太过武断。《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中长篇小说,具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且一度被认为是腐朽堕落的作品。实际上小说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激烈批判,具有鲜明的道德观和是非感。  相似文献   

14.
薛晨 《华章》2011,(26)
本文通过分析《道林·格雷的画像》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来解析奥斯卡·王尔德对美、艺术、生活与道德的关系的认识,从而对其唯美主义观进行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会饮篇》阐述了什么是爱,而爱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爱者(lover)以及被爱者(loved)。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画像》之所以是一个悲剧,主要是爱被束缚了,爱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文章以《会饮篇》中的颂辞为论点,结合小说《道连·格雷画像》中的三组主要人物关系,分别对其中的lover以及loved的"缺陷"进行分析,剖析束缚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现在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充分的体现,主要包括艺术与形式,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三个方面与其艺术观相对应的王尔德的人生观,在其入狱前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艺术与人生的冲突和融合也就是王尔德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自我与镜像:"80后"作家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富有深刻寓意的作品。在小说中,道林·格雷因为画像而发现了自身惊人的美貌继而陷入疯狂的自恋中,同时他意识到画像能用光鲜的外表掩盖人道德和灵魂的丑恶,于是格雷在画像的麻痹下一步步走向迷失和堕落。文中的“画像”有着象征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笔下的道连.格雷同他人的关系乃至同本人的关系都是通过物品才得以实现的,他以毕生的经历努力保持其物品的麻木性。只有当他抓起刀子向画像猛戳的那一瞬间,他才意识到作为人的存在,因为毁灭画像也就是力图毁灭自己的物性,并找回他原来曾经有过的人性。  相似文献   

19.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流传后世的唯一一部小说,也是其学术追求和人生价值观的最为直接的展现。自小说问世以来就引发了一拨又一拨的激烈讨论,人们从不同的侧面来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基于此,通过重新解读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死亡归宿,来获取作者关于艺术、美和自我实现的表达,以便揭示王尔德本人以及那个时代最为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王尔德对现实不满,想摆脱生活对作品的束缚,追求唯美主义,但是他又始终无法摆脱社会现实的影响,所以他作品中的唯美主义都带有一种悲剧色彩.笔者以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和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为文本对象,分析了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及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