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的权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记者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另一部分是记者从事新闻工作所享有的权利.在这种权利结构中,前者是基本权利,后者为职业权利,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和前提的.人身权是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记者自然应当享有.如果记者不享有人身权利,则其职业权利将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实现.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的人身权利最容易、最经常地被人侵害,而且记者的人身权较之一般公民的人身权有其特殊性.因此,对记者的人身权进行探讨,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进程中,电视记者与法的矛盾日渐突出。电视记者不仅依法享有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且也依法享有电视行业所赋予记者的采访权和报道权。在记者的职业生涯中,如何在提高业务水平及道德素质的同时,把握好采访、报道的尺度,是记者能否依法开展工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是新闻传播的“把关人”.新闻传播者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具有责任重大、工作辛苦、环境复杂和工作风险性大等特征.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他们享有其他公民享有的一切权利,也行使由于其职业特征决定的某些特定的权利,这一特定权利包括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等,就其义务而言,它必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应维护司法独立和法律尊严.新闻传播者的上述职业特征和职业权利与义务,要求新闻传播者具有特殊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众享有言论、出版等自由.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民众及时、充分获取有关公共事务等各种信息的主要通道,记者的采访活动是公民知情权的延伸.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这可以认为是关于记者职务权利的初步表达.  相似文献   

5.
采访权是一种新闻传播主体应该享有而尚未成为法定权利的习惯性权利。采访权源自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既是一种社会权利更是一种政治权利。采访权既是记者开展采访这一职业活动的法律前提,也是报道权、传播权、评论权等其他职业权利的基础,具有公众权利、约定性和广延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所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另一部分就是从新闻职业的性质和角度出发所应享有的权利。 新闻工作者同样是公民,因而他必然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普通公民的一切权益,而这些权利同时又与新闻工作者履行的职责密切相关。比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而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职务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也不能侮辱其人格尊严。再比如,法律赋予公民旁听任何一个公开审判的案件的权利,作为新闻工作者也当然享有这  相似文献   

7.
优先权与特许权--对新闻特权的比较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特权,指新闻媒体或记者出于为公众服务的需要在职业上享有的超出一般公民的权利.本文结合中外现行法律,对两类新闻特权进行考察,进而对我国新闻法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体,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属于舆论监督的狭义概念,即指公民享有依法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维护这些合法权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所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另一个部分就是从新闻职业的性质和角度出发所应享有的权利。 新闻工作者同样是普通人,是公民,因而他必然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普通公民的一切权利,而这些权利同时又与新闻工作者履行的职责密切相关。比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而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职务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也不得侮辱其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1.
王卫明 《今传媒》2005,(11):34-35
11月8日是记者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应该怎样度过,除了表彰优秀新闻工作者,还应该做些什么?一、记者作为劳动者享有哪些权益?记者作为新闻工作者,享受的是职业权利,有采访权、报道权、编辑权、发表权等。而记者作为劳动者,享受的是普通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权利呢?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依法享有的许多基本权利。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等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劳动权,休息权,财产所有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科研自由、文艺活动自由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些权利和自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3.
朱巍  李媛 《青年记者》2012,(13):20-21
一般认为,记者的职务权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于本职工作所衍生出来的权利,比如,报道权、采访权;二是基于工作性质对记者人身特别保护的权利,比如记者人身权应该受到特别保护.这两种权利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前者主要是一种"进攻性"或者"对抗性"权利,是记者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后者主要是一种"防御性"或者"保护性"权利,是对记者职业特殊性质带来特殊风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言论出版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正是这一权利的延伸。但是,拥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自由必须是法律约束下的自由。正如中国记协的阚敬侠指出的:“一个根本原则是:言论、出版自由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身  相似文献   

15.
关于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因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已发生1000多起,新闻界败诉率达30%.新闻官司在前些年突出表现为`名人告记者热',而近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法人告新闻媒介侵犯名誉权诉讼也接连出现. 在众多的新闻官司中,新闻媒介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往往是:这是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人们一般认为,舆论监督权利是以三项公民权利为依据的,即言论自由权、知情权和批评建议权.《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第四十条还规定了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这些公民权利引伸到新…  相似文献   

16.
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舆论监督工作,从本质上说.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监督。舆论监督的要旨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根据宪法所赋予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以及“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享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通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新闻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中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权用专门条款明确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赋予了新闻记者掌握事件真相所必需的四个方面的权利。这个规定,保证了新闻舆论这一重要监督形式监督功能的发  相似文献   

18.
汤啸天 《青年记者》2012,(13):18-19
2007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中确认了记者的"采访权利",并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尽管采访权利是记者职业权利的基础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只是记者职业权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推进新闻法制建设和保护记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进一步明确记者的职务权利,并提请记者重视行使职务权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冲 《青年记者》2017,(19):77-78
目前在法律层面,关于如何解决媒体为秘密消息源保密的职业道德与公民作证的新闻隐匿问题,一项重要建议就是在中国引入“记者拒证权”(也有的说成“记者隐匿权”),即在诉讼中,出于为秘密消息源保密与保障舆论监督的理由,司法机关不得强迫记者透露相关消息来源.笔者认为,“记者拒证权”的一些技术思路可以借鉴,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记者拒证权”的争议还很大.在我国除了律师法规定“律师不得就其代理案件作证”以外,并没有授予某一职业拒证特权的先例,反倒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公民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而没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宋雯 《新闻知识》2000,(11):15-16
知情权(又作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等)的概念是二次大战后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最初它是作为保护与扩大新闻自由的一个原则依据而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知情权最基本的内容是民众应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其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为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必须首先保障记者采访、传递新闻的自由,以及媒介出版、发表的自由。保障民众知情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基础要素”和“防止出现恶劣政府的必要条件”①,是西方新闻界与法律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我国对知情权虽然没有法律上的明确界定,但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