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说美学的一个巨大魅力在于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明清之际的时代思潮和作者本人的遭遇,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艺术和构思艺术形成了《聊斋志异)艺术风格的感伤悲凉意味,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硬汉子”形象扫描金德琅一个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纳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战争“是最重大的主题之一”.他写出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第五纵队》等一系列描写战争的作品,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受苏联战争电影的影响以及朝鲜战争等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拍“描写重大题材”的电影成为大家的共识,《南征北战》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史诗大片”.奠定了新中国初期电影的雏形,也为后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有关战争的独特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身负重伤的德国青年在一所德国中学的见闻和思考,其中又以描写学校教室的走廊陈设为主.为什么作者要花大量的笔墨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教参上解释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同时,是为了证明这是一所文科中学,是‘我'的母校.传播人类文明的文科学校和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的理解不能算错,然而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心良苦地反复描写这些陈列品,真正意图在于揭示纳粹当局企图通过某种文化渗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揭示了德国陷人战争灾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战争的几个侧面来揭示这样一个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死亡,带来厄运,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同时,它也体现了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具体地从“他人即地狱”,“世界的荒谬”和“自由和选择”这几个方面论证书中具有的存在主义思想因素,以反映海明威和其他存在主义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作品在一系列“家庭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导入、分析评述了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对主要人物性心理的准确把握与描写,指明了作品艺术魅力来源于对主要女性悲凉人生的悲剧性描写。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时期,曾经是最红的小说《红岩》同样产生了巨大的争议和质疑,并在形形色色的“文革”小报上遭到否定性的“判决”。这种遭遇典型地表现了革命文学写作中的全部困难所在——革命文学的“合法性”是和作者团队以及作品中描写的正面人物的“合法性”捆绑在一起的。首先,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依靠作者的红色身份和作者的现身说法,但是,随着革命的“发展”,这些作者很难保证持续保持原有的身份。一旦这些作者的政治身份发生问题,他们创造的文学作品必然连带遭到否定。革命文学写作的困难还在于,革命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在解放后,过去国共两党之间的党派斗争,很快就转换成了党内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来说,把革命过程中的复杂性写出来.对权力机构来说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因此,对文学q-的革命历史就要进行某些装饰性的描写,但政治斗争或者说革命斗争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对革命的装饰随时有可能转变成为对某人的装饰.这就有为某人翻案的嫌疑,不管是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是环绕在作品周围的写作团队,只要所涉及到的某个人物有了问题,作品就会受到牵连。因此,对革命文学的作者来说.谁都没有办法保证一部作品能够永远“政治上正确”,即使是像《红岩》这样“最红的小说”.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8.
艾芜说:“我们好些人在9岁这样的童年,还只读着讲述猫猫狗狗一类的教科书,什么也不懂得,刘真却已生活在人民群众中,参加了火热的抗日战争。”的确,刘真有着极不平凡的经历和遭遇,对革命队伍许多美好的东西有着深切的感受,尤其承受过许多美好的感情。她早期的作品如《好大娘》、《我和小荣》、《弟弟》、《核桃的秘密》、《英雄的乐章》、《长长的流水》等描写的都是作家“充满甜蜜的乐观的回忆”,都是战争年代优美感人的“英雄的乐章”。 刘真这些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抒情笔调,描绘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背  相似文献   

9.
《失街亭》     
教学目的1.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地位及其价值。2.欣赏《失街亭》中的战争描写技巧。3.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形象。4.熟悉本课的语言特点,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教学重难点1.复杂的战争描写分析。2.人物性格展示的技巧。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欣赏———比较———研读”法。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关失街亭部分,然后阅读课文,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研读课文,进入文学欣赏境界,锻炼欣赏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背景敷设法(师生交流背景知识)、资料引…  相似文献   

10.
《荷花淀》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作品描绘的背景不是残垣断壁、血流尸横,而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作者不是用渲染战争残酷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而是采用对话和景物描写的手法来展现人物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对鬼子破坏宁静美好生活的痛恨,进而歌颂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一、鉴赏环境描写文学作品的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展变化的自然和社会场景,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鉴赏环境描写不仅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增进读者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入正确把握。引导鉴赏的步骤是:首先辨别环境描写的类别,然后分析环境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特征,再分析作用及其美感效果。如鉴赏《荷花淀》开篇的环境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展示的两方面内容。第一,本段主要描写了月下白洋淀自然景致——“月亮升起来了”,“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  相似文献   

12.
《雅各布之屋》最大的特点在于主人公雅各布是一位不出场的主角。另一方面,它与《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岁月》等作品一样,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这与作者的生死观和创作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Михаил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Шолохов,1915-1984)今年诞辰110周年。他是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俄罗斯人民的良知"。《一个人的遭遇》(Судьбачеловека)是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品突出了一个永恒的伦理道德主题:战争与人的命运。它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形象的思考和描写,蕴含着俄罗斯民族鲜明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倾向,具有文学特有的教诲目的。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分析这篇小说,以揭示其中深隐的三大主旨:(1)人的命运与战争伦理环境,阐释作品中人与战争伦理环境的关系;(2)人的命运与战后伦理选择,分析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АндрейСоколов)在遭受战争磨难后所做的伦理选择;(3)人的命运与伦理道德回归,通过主人公在战争中经历的悲惨遭遇以及在苦难中彰显的坚强与崇高精神,对人的命运和战争的悲剧做出道德评价,呼唤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4.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总计23万余字,其主要篇幅是描写周大勇及其所在部队在延安保卫战中的战争活动及其他活动。周大勇及其所在部队是边部史诗式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这种描写既确定了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也从主要方面体现了这部作品的主题。至于对这部作品的基本结构,这种描写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阅读或研究这部作品的时候,对这一点是比较注意的,这是应该的。但是,就我所知,这部作品对李振德老人一家的描写,人们有所忽视,而这又是不应该的。为什么呢?据作品所说,李振德老人一家共有“七八口人”,作品描写这一家人所占篇幅有四万余字,作家费此笔墨,作那样多的描写,是颇具匠心的。我们如不作认真的思考研究,会有碍于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百合花》是茹志娟登上文坛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提倡书写大场面、歌颂大人物的文化背景下,《百合花》以“通讯员”“新媳妇”两个小人物的塑造,歌颂了战争年代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小说中关于细节的设计和描写将这种人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小说主题在作品的结尾集中爆发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金庸作品中的情爱描写是中国传统的描写模式:“一男多女”。相反,林语堂的情爱描写是“一女多男”模式。其原因主要是:作品时代背景的差异;各自生活背景的影响;金庸心中积淀的男权意识;弗洛伊德无意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截取《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战争片断,探讨作品对战争的描写艺术:采取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既为作品争得了更大的容量,也在战斗环境的描写中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创作以对社会现实深邃的洞察而闻名。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对人类天真本性的表现,短篇小说《拉帕西尼医生的女儿》是该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背景描写,人类不同道德天性的遭遇,以及由此带来的主人公内心的极度痛苦与艰难抉择,反映了天真本性在残酷现实中的毁灭及其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留存。  相似文献   

19.
对日本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源氏物语”这部作品,它创作于11世纪,是一部长篇的写实体小说.这部小说的描写背景跨越了多个朝代,同时在作品中对多位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描写,有人那中国的红楼梦与之比较,说两者有相似之处.因为在“源氏物语”中描写的女性也多位皇族和贵族,也有着生命轨迹的起伏变更,本文并不注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从“源氏物语”中女性的命运变化来探索日本在11世纪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以及日本美学角度上女性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20.
鲁迅说,《孔乙己》“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并没有别的深意。”孙伏园在简括鲁迅当年告诉他最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但多少年来,《孔乙己》一直是放在“五四”背景下。按照反封建的政治革命主题被诠释着: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他自命清高,放不下架子。鄙视劳动,不会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