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谈的“教案”是指一些出版社的出版物,井非教师自己备课所得。引起这个思考缘于一次听课。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按教科书按部就班地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听课时很为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高兴。这里摘要叙述为下: 教材中“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  相似文献   

2.
一本标价58元的大学课本,"复印本"只需5元.如此大的价格差距,让不少大学生对"复印教材"趋之若鹜.据媒体调查,部分高校取消强制购买教材山寨后,复印教材制作"山寨"课本的现象在一些高校泛滥.一到学期初,校园周边的复印店就大批量的定制复印或直接销售复印好的教材.一些老师和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缺失,最终损害的将是青年一代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同课异构"这种教学形式是一块试金石,最能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听课老师能否通过课堂中的生成反思教学设计背后支撑的理念是什么,这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放牦牛的小卓玛》一课,先后由两位老师执教,从中作者学到了一些方法,这个"方法"背后是理念的支撑和对"学情"及"教材"深入浅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研究》2011,(6):57-59
首先,薛老师的实录帮我进一步厘清了"用教材"与"教教材"的界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个例子要用好,用足!在这方面,薛老师一是没有外加大量的教化性补充"学习材料";没有多媒体课件"狂轰滥炸",过度渲染、张扬所谓人文性;也没有照本宣科,就文本读文本、讲文本,而是围绕文本内容进行语言本身的理解和运用,教材用得好,用得足。二是教材这个"例子"有多方面的作用,有理解的例子,有  相似文献   

5.
教材的底蕴就像沙子下的泉水,掘得越深,就越甘美爽口.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教师就是要将教材这个"原著"创编为教学"演出"的"剧本",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优化整合,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在尊重教材、挖掘利用教材这个资源的同时,又充分彰显贴近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促进课堂教学的自然生成和水到渠成?"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从优化整合的五个环节对此进行了有效地诠释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陈美 《现代教学》2012,(11):47-48
黄宁宁老师试图借"卧冰求鲤"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孝敬父母的赤子之心,然而事与愿违,学生认为"老师讲了个假故事",这与教师的预设相去甚远。然而,黄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了孩子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三维目标的落实,要读懂教材。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正体现在"只有孩子才会做得出这样的傻事",而"冰裂鱼出"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描绘,更揭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什么     
教材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老套.但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听课,笔者发现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时还有不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学来谈一谈"语文教材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课题相关的要求有: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碳酸盐等。"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探究"属于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将碳酸盐的性质穿插安排在"酸的性质"、"碱的性质"和"几种重要的盐"等内容的学习中,知识点分散,简化了盐的化学性质学习的难度。但分散的知识点,难以让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盐的化学性质。这一专题能帮  相似文献   

9.
在刚学等腰三角形时,老师总是强调等艘三角开的性质与判定非常重要,开始你可能还不以为然,当你拿起笔来做题时,就公发现你的解题速度慢了许多.陈聪同学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可是,他在老师的"只要肯动脑,及进总结,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语言的鼓舞下,在同学们和互交流中,他渐渐地发现了一些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小窍门",一试还挺管用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0.
在刚学等腰三角形时,老师总是强调等艘三角开的性质与判定非常重要,开始你可能还不以为然,当你拿起笔来做题时,就公发现你的解题速度慢了许多.陈聪同学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可是,他在老师的"只要肯动脑,及进总结,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语言的鼓舞下,在同学们和互交流中,他渐渐地发现了一些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小窍门",一试还挺管用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1.
认识惯性     
在新编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讲到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些学生在应用这个定律解答实际问题时,经常出现错误.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下知识点.一、弄清什么是物体的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性质",这个性质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换句话说,它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是一切物体在任何过程、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有的,永远不会消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 "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不尽相同.如,北师大版教材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枚举,旨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平 《江苏教育》2012,(34):70-71
听了很多老师教学苏教版的《一一间隔排列规律》,也听了一些老师教学人教版的《植树问题》,感觉老师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例如,好多老师在教学《一一间隔排列规律》时,把教学重点放在观察教材情景图上,让学生发现"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多1"上,当学生发现了这个  相似文献   

14.
临近寒假,各科老师争相"烹饪"寒假作业大餐.许多语文老师也不会忘记给学生们布置一些作业,可是每回都生怕学生"吃不饱",于是"题海式"的作业让这个原本属于孩子们的快乐寒假,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对许多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老师们常在课后抱怨:这个方法我已经教过了,为什么学生在解题时就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呢?笔者认为,体验是生长策略意识的"根",抓住了体验就抓住了策略教学的"魂"。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2007,(11)
分析一:活动的意图如何准确把握?以"用保鲜袋发出各种声音"这个活动为例,由于对教材理解不同,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对这个环节处理也不尽相同。从教材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7.
某日课毕,一学生问:"赵老师,0能不能作除数?""当然不可以"我斩钉截铁地回答,"why?"他追问到,我一脸茫然…….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我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为此,我开始深思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上事情的发生,便引起了我对中学数学教材中一些规定来龙去脉的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及一些粗浅认识.规定1零不能作除数.理由19÷0=?,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就是找一个数,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标多本"教材的出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备了相应精美的插图.面对这些插图,老师们是如何处置的呢?我因为经常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就格外注意了这一点,因而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陈建全 《成才之路》2014,(14):47-47
正笔者听了《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留给自己一些思考。授课老师教学真实,老师先从"忠言逆耳"导入,而后板书较难的词,学生进行注释翻译,教师点评对与错,然后老师疏通翻译全文,学生记笔记。可以说老师将教材的重点和考点落实比较到位,少了公开课的虚假和作秀、比较务实。但我认为语文课如果这样上的话,特别是语文的片区公开课。是选择了难度系数比较低的上法,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上法。我认为不可取,不应提倡推崇。参加研讨会觉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内容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反比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在"一次函数"中已经给出了函数及相关概念、研究方法,时隔半年学习"反比例函数",这是对函数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对于一次函数的图象难度增大,教学要求提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章的难点.为了分散和突破这个难点,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重点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形状和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