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之前,我们在天津大学进行了一次现场编报.通过这次工作,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现场编报是多快好省地进行采访和编辑工作的好办法之一.现场编报有"四快"、"三好"、"五满意"的好处."四快"是:了解全面情况多而快,确定报道主题准而快,组织稿件多而快,编辑过程简(单)而快."三好":一是开门办报,专业记者和"业余记者"结合,广泛联系群众;二是采访、研究、编辑三者同时并举,做好工作又提高记者水平;三是记者扎根,迅速建立工作基地.什么是"五满意"呢?(1)学校党委领导和帮助我们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了解本身工作情况和研究问题的过程.结果是既做了宣传,  相似文献   

2.
2008年齐鲁晚报的两会报道,从报道策略上看,既紧扣全国热点,又努力做到着眼本地化.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努力做好"自选动作",把两会的关注点与本省的具体省情相结合,通过充分的采访,把报道做深做透,做出特色,营造亮点,以吸引本地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面对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报纸的深度报道成为众多媒体借以展开激烈竞争的又一载体.做好深度报道要从三个方面人手:采访突破、善做"思想者"、快速制胜.就此,<佛山日报>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做强主题报道,增强影响力 主题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点,是党报"喉舌"功能的最有力体现,也是新闻"富矿区". 近年来,<安徽日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创新思路,深挖主题报道中的新闻资源,用新方法多角度做深做强主题新闻,既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又让广大受众受益.  相似文献   

5.
两类报纸记者的不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社记者朱玉是新闻界的"另类".她在中央主流媒体工作,既能做正面典型报道,多次受到宣传部门表扬,又能做调查性报道,屡有佳作问世.不少记者同行觉得,一边颂扬正面人物,一边监督负面问题,这样的记者肯定有"分裂感".对此,朱玉接受笔者访谈时回答:到现在我还没分裂,是因为心态比较平和,写"命题作文"是我的工作,而调查性报道则是我运用不同思维和方式去进行的尝试①.  相似文献   

6.
胡文雄 《今传媒》2009,(11):62-63
金融危机下,经济报道受到大家的青睐.党报借此机会,做大做强经济报道,可以迅速提高党报的影响力.浙江台州是被中科院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协同发展的台州模式"的地级市,遭遇金融危机重创后,台州逆水行舟,又成为"浙江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经济发展依然活跃,市委领导多次表扬<台州日报>经济报道所做的贡献,因此本文主要以它为例.  相似文献   

7.
王骅  张荔 《青年记者》2002,(12):33-33
今天,新闻竞争异常激烈,报纸只有办得"上"(全局性)、"下"(地方性)满意,既唱响主旋律,又让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们<聊城日报>在处理"上"和"下"的关系、积极作好两者结合的文章上做了一些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高方 《传媒》2015,(18):12-16
新闻中心素来有"记者之家"之称,与国家以往大型会议及活动相似,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一如既往地设立在梅地亚中心,从中心东门进入,经过安检,映入眼帘的是那块熟悉的蓝色背景牌,作为参与报道"两会"的同行们与这块牌子朝夕相处,不会陌生;关注"两会"报道的观众也不会陌生,各国电视台记者也常以它作为背景做出镜报道.任务不同,职责不同,这次,我又多了一层身份……  相似文献   

9.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0.
唱响"稳定、发展、和谐"的主旋律,为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对党报来说尤其如此。增强党报主旋律报道的舆论影响力,将更有利于新闻报道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作用的发挥,并引导社会舆论向主旋律、向中心工作靠拢。历时近3年的辽宁日报棚户区改造报道,一步步做大、做深、做透、做精,从而一步步增强了报道的辐射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思想制胜,以"第一观点"赢得优势很多媒体在没有抢到新闻"第一落点"时,往往在新闻评论上下功夫.同时,对于别的媒体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力图用新的视角解读,以期发现新的思想内涵.2010年4月,《新京报》以"内蒙古正蓝旗4万亩沙地封地禁牧 十年后又见草色"为题,报道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进行"无为"治沙实验,实现了"人退沙退",草原生态得到了恢复.报道已经做得很详细了,但是,这个事件具有较大新闻价值,值得放大.  相似文献   

12.
陈东兴  卢秀梅 《今传媒》2011,(4):122-123
系列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可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来龙去脉,但区县级基层电视台在做深度报道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从确定选题、前期策划、转变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使系列报道真正达到"形"、"质"结合,有"系"、又有"列"。  相似文献   

13.
郭全中 《传媒》2015,(17):24-25
近日,一则2015年普利策奖的本地报道奖得主之一KuzNIa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转行做公关的新闻引爆了媒体圈,不少记者在感慨"无冕之王"光环不再的同时,又发出虽不愿当公关但又不得不当公关的无奈,但实际上,记者只能转型做公关吗?记者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地转型呢? 做公关是门槛最低的转型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先红表示,根据国外的一份调查报告,国际上三分之二的新闻从业者选择跳槽时都会到公共关系行业.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让长期以来从事舆论监督的、当惯了"甲方"的记者转型去做"乙方"呢?  相似文献   

14.
近三年来,《河北日报》通过不懈的努力,明确了"主流政经大报"的定位和"权威成就影响力"的核心办报理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服务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以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坚持"新闻立报"、做亮做活深度报道、用心做好民生报道、打造与读者互动平台、坚定推进机制创新等六项举措为"抓手",扎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全体采编人员凝神聚力,践行新闻创新,使党报吸引力、感染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0元钱印了5本书不经意间,刘晓东做了一次"印客". 刘晓东是郑州市一家文学网站的负责人,不久前,怀孕的妻子在医院做正常检查时,医生告之是双胞胎.  相似文献   

16.
又值"五一"黄金周,铁路客运高峰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新闻报道在促进热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对社会热点问题必须按照党和人民的利益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但是,一些媒体对铁路热点问题的报道中却掺进了杂音,使热点问题的报道发生"变异".因此,此时反思2004年的春运报道,就非常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7.
每到开学前夕,不少媒体都会去做捐助贫困学生的报道,一般模式是报纸征集贫困生的故事,然后呼吁读者或者企业向他们捐助学费或者生活费,热闹一阵子,就逐渐沉寂下去了.年年如此,虽是好事,但一些读者会有疑问,为何总是在这个时间点"发现"贫困学生,就好像到全国艾滋病日才想到关爱艾滋病人一样,有赶场应景之嫌.作为媒体,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模式来做关爱贫困生的报道,不分时间段地做这项工作,真正做好服务?宁波<东南商报>的"民企阳光"助学行动,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建党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吉坛同志在自己的三间平房里办起了《延安革命历史资料和老照片展览》,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不久"延安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中央二台"《经济节目》和《延安日报》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19.
夏永辉 《新闻前哨》2012,(11):41-42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连续9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反映了它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中之重"地位。对各级媒体特别是省级党报而言,"三农"报道一贯都是领导重视、读者关注的重要题材。将专业性比较强、远离市民生活的"三农"报道做得鲜活、可读又有深度,既是媒体从业者的本职要求,也是报纸万千读者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吃不完的"人情饭">(见附稿),报道的事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刊出的稿件却有不小的缺陷.可以说,作者抓住的活鱼又给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