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荣茂同学来信问到:“考试时我发现卷面上50%的考题是书中未涉及的。”“除吴伟仁编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还应该阅读哪些书目?或是根本就该阅读别的书目?”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自学考试大纲》(简称大纲)中列有“教材与参考书”三套。一是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郭群英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据来信,你只买了吴氏教材一本,“考试时卷面上50%的考题书中没涉及”,不管夸大与否,“书中没涉及”的现象是有的。这是因自考生与正规在校生有区别,再校生的课本是学校选定的,由任课教师出题,所出的题自然都是选定教材中的内容,不会有“超范围”现象。而自学就不一样,《大纲》列出几本“教材与参考书”且又没分出那一本是教材,那一套是参考书;加之三位编者水平、文学史观、作品选择侧重点不一样,故而三种(吴氏、郭氏、刘氏)教材各有不同之处。 当然,如果要求每个考生三本都详读,以求其“全”,困难很大。我建议以吴氏教材为“主”,其它二  相似文献   

2.
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一般开始于学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以我按英语专业为例,根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各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英国文学为18周,36学时;美国文学为14周,亚学时(不包括学生教学实习的一个月)。选用的教材为吴伟仁编写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二册)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内容涉及近二十个世纪,主要作家七十四人,代表作近一百六十篇(部)。这样,英美文学课教师面临的问题便十分棘手:如何在六十四个学时中讲…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权评论家为何排斥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著有107部小说和传记。1931年她因小说《地福》,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因其中国题材的小说《背井离乡》、《战斗的天使》、《东风·西风》(1930)、《地福》(1931)、《儿子们》(1932)、《母亲》(1930)和《分家》(1935)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向重视诺贝尔奖的中国学术界,由于受中美关系及鲁迅等权威性评论的影响,对赛珍珠作品异常冷漠,已出版的赛珍珠作品只有《大地》三部曲,《我的中国世界》和《母亲》。赛珍珠在西方学术界也没有地位,尚营林先生指出《诺顿美国诗文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等七种很有权威并较为流行的美国文学选读本均没有收入赛珍珠;张子清先生也只在斯皮勒多编的《美国文学史》和埃利奥特等主编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找到  相似文献   

4.
认知法带给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教学模式,学生死记硬背、浅尝辄止,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文章针对此,借鉴认知法所提倡的原则,对英美文学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阅读完整的作品,给学生讲解欣赏作品的方法,让学生撰写阅读心得,以此提高英美文学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英美文学选读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对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门课程现已成为了学生不愿选择的一门课程.本文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选读教材的选取与编写.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教材问题:一是史选结合,以文学史为纲,以文学作品为目;二是英汉语结合;三是适当介绍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四是量体裁衣,自编教材.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学是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因诸多学生认为课程的实用性不强、授课方式的"满堂灌"等原因,而被日趋边缘化。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其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文拟采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对《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进行教学改革,将其作为线下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旨在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为美国文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7.
英国文学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发展史、英国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有一宏观、系统的了解,以提高学生对英国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能力,从而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英国文学课包括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每个学校师资力量的差异,英国文学课的开设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学校只讲英国文学史或只讲英国文学选读,有些学校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两门课程并行开设,有些学校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结合为一门课程开设。这几种讲授英国文学课的方式分别有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革结束之后,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文学史、作品选读和文学批评理论等三个方面考查当时的高校美国文学教材,我们发现这些教材尽管在研究方法上有着共同的时代局限性,但其编写体例、作家作品选择以及评介等都表明,在高校学术体制重建和发展时期,美国文学教学正逐步摆脱旧的研究视角,自觉吸纳国外最新的学术成果,为未来美国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语专业课之一的美国文学目前既没有文学批评课程也没有理论课程,许多学校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课时,老师往往会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因此在美国文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形成自助、自主的学习风格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剖析海德格尔的阐释性范式理论和美国文学中的个性化来入手,揭示美国文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从而为培养更具竞争力的英语专业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海德格尔阐释性范式理论海德…  相似文献   

10.
传记是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它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在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高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一直有传记作品,而今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于传记越来越重视。除必修教材中的传记作品外,又有了专门的传记选修,如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苏教版《传记选读》和《(史记〉选读》等。入选传记都是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生动有趣且文学价值极高;传记中的主人公各具特色,极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朱瑛 《辽宁教育》2012,(3):24-25
小语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略读和选读三类。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册均安排了5-8篇选读课文。其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由于课程标准对该类课文没有具体的实施建议,配套的教师用书对此类课文既没有统一要求,也没有给予必要的教学指导,致使老师们对选读课文视而不见。为什么同为小语教材组成部分的选读课文在课改实践中遭到如此冷遇?究其原因,除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相关研究的缺乏外,教师认识的偏颇也是导致这一现成课程资源无法发挥应有功效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处理选读课文?使其充分发挥在教材中的应有功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对选学课文的认识与处理两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要读的书可以分三类:作品选、教材、专著。是否能够科学,高效地阅读,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关系到其研究生涯的大事,作为导师,这也是我给学生要上的第一课。一、作品选读新闻作品选,一定要细选文本,比如斯坎伦编的《美国最佳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和加洛克编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都是  相似文献   

13.
论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很多高校,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师仍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文史基础知识讲授有余,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不足.教师应该终结这种"文学史+选读"教学模式,代之以一种侧重文学作品赏析的新模式,即将文学批评理论引入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学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基础知识来阅读、理解、赏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因此,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文学批评理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八五年夏,我接受了人教社编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材的试教任务。这套教材集中高一一年进行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课内使用《文言读本》上下册;高二则集中进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训练,课内使用《文学读本》上下册;高三则集中进行文化科技读物阅读能力的训练,全年的课内读本为《文化读本》上下册。除课内教材外,每学年还配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教材(高一为《现代文选读》上下册;高二为《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高三为《文化著作选读》上下册)和一套《写作》教材。这里想单就《文言读本》试教中的得失,谈谈文言教学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高等师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国家教委组织一些高校起草的教学大纲,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员掌握必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常识,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了解并掌握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阅读、欣赏及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胜任初中语文课的文言文教学,为今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入手,结合笔者以及同行的经验,探讨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这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学作品的选择应该首先重视的是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上,除了传统阅读所采取的方法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从中发现日本文学独特的美,获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史课程相比,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所以相应地也需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教育举措。针对该专业学生重语言、轻文学的现状,首先就要向学生明确文学史课程的意义。其次,由于该专业没有单独开设文学理论课,因此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另外,对文学史课程内部结构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细讲作家作品,略谈思潮及文学史脉络;细讲作品内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略谈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介绍一些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证分析了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常用教科书实际授课过程中的一次具体讲授理念及实际操作,从专业英语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步骤角度阐释如何渗透、构建和融合文化传承。力图探索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思路,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提出教学建议,力争提高和改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据我所知,80年代以前的高等院校中文系,一般是不开设“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的,这个方面的内容往往是放在“中国文学史”课的清代文学部分讲讲,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提一提。80年代初期开始,才有为数不多的高校专门开设“中国近代文学史”课,始有《中国近代文学史》之类的教材问世。但长期以来,还没有一部很好的近代文学作品选与文学史教材相配套,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有鉴于此,较早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讲授中国近代文学的丘铸昌、程翔章先生,早就想编选一部既适合老师教又适合学生学的近代文学作品选。经过多年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是先秦至近代的文学,按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为四段,即:先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这门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和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在本论文中,笔者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自己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通过自己的探究去体悟,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