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的学科,富含审美教育的元素。进行人文培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语文新课改的核心性任务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李莉 《现代语文》2011,(10):89-9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强调的是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容。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益于发挥语文的审美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人格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模式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语文教育更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其课程体系中,语文是最富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审美特质的一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审美性把握,提高自身理解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所以说语文美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所在.语文美育实施好了,才是更人文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构建,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其能体现出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同时也能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本研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其中,审美素质是人文性的主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倘若忽视人文渗透,忽略语文本身的美感与情感,语言文字则缺乏灵魂,语文字词教学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巧妙渗透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对此,笔者以识字教学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途径。一、注意象形识字,感知形象美在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象形字是重要特点之一,也称为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重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而且要进行人文感知的培养。其中,审美教育就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把审美教育渗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蓉 《教师》2011,(33):33-33
语文的重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而且要进行人文感知的培养。其中,审美教育就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把审美教育渗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以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为基础与依托的。尤其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更具普遍性的价值,因此更值得语文教育者重视。鉴于此,本文试从思维和审美两方面谈谈落实语文“人文性”的方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丁琦 《宁夏教育》2003,(9):30-30,35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何为“人文性”?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审美的人文教育,应该把文学性、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但在现实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现象,致使语文变成瘸腿,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语文的“人文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是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强调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主要是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教育。而实现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艺术审美,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进行非自觉的审美体验活动,从中引发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发展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意蕴丰富,依据不同阅读视角可以挖掘新奇的审美内涵。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就要挖掘中学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的语文课程改革,把语文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形式”与“实质”的两个方面。这是首次将人文关怀拓展到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同时解释为思想性、审美性和文化性都属于人文性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劳动者,应该注重从人文角度驾驭课堂活动,体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让语文教苑的奇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语文必须承担的任务。语文是高中各个学科中最能体现和实现审美教育的学科。高中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又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生阶段,对美的感悟和接受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中的宋词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教育的绝佳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语文教学认为,语文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的富有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人文课程,具有鲜明的工具性、情趣性和人文性.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本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底蕴,割裂了语文与人文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明确了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特点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各种各样的练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