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可持续大学通过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认识等方式,在推动人类迈向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发挥着关键和引领作用。维拉兹克斯模型将可持续大学的建设分为构想愿景、确立使命、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四个阶段,为可持续大学的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以该模型为理论框架,文章分析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可持续大学建设举措,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大学的建设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传统基础上进行重构以及把握可持续大学建设核心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的袭来,可持续发展大学作为大学的新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可持续发展大学不仅反映了社会治理对大学参与的诉求,而且也体现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时代表达。纵观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大学不难发现,其主要特征体现为结构定位的“多主体协同”、功能定位的“拓展”与“参与”、程度定位的“低-中-高度共创”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实质是一种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该模式能够通过知识共创的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共同传播三个阶段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全球实践与经验,是大学社会责任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人,教育则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主导性力量。因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建国之后的中国教育(大学教育)经历了“政治狂热”,又承受着“经济冲击”,大学内部功利之风盛行,人文精神缺失,使得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不足。因此,把握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一定的“距离”,呼唤大学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保持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生态平衡更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与大学的回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既给大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给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学只有积极回应,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成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机构。大学应做好以下几点:1.学术独立,把握好“即”与“离”的关系;2.彼此协调,防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互相兼占;3.改革体制,建立良性发展运行机制;4.知行合一,保证大学的多层功能。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大议题。制定实施可持续战略是大学实现自身可持续型组织转型为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普林斯顿大学是可持续型大学建设的一个典范。研究考察了普林斯顿大学近20年来公开发布的9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重要文件,分析了三个建设阶段的主要战略目标、任务结构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普林斯顿大学可持续发展建设体现了渐进主义模式按部就班、稳中求变、渐变调试三项原则,由此保证战略规划在长时段中保持目标和路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也支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和行动。研究基于普林斯顿大学案例分析,为我国可持续型大学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理 《教育与现代化》2006,(3):32-37,51
学习型社会的来临,必然引起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变化。大学不应一味迎合社会,被动适应社会。大学不仅仅以走进社会的“中心”为满足,而应走在社会的“前头”,引导人们超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走上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相似文献   

7.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是什么即大学的本质的认识问题,它涉及大学教育的职能、存在价值、终极目的等形而上问题.作为反映社会与经济存在的大学理念,是一个不断流动与变迁的概念.现代大学理念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服务社会,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教育要大众化;顺应国际大学发展的趋势,大学教育要走国际化开放之路;追求民主与平等理想,实现大学教育的民主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多种要求,高等教育要多样化;以人为本,实现大学教育人本化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大学校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在大学的建设、管理、供能、教育等方面需要重新认识并做出转变。依据“可持续”概念的不同诠释,各大学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本文列举了多所国外高校的范例,对其关注方向进行了分类介绍和分析,并就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我国“双一流”大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现有对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限于强调大学“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淡化了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回应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强国和“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需求,提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框架,解决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概念理解偏差导致的实践困境,本文借鉴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采用概念结构分析法对“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研究阐释,即其本质是“双一流”大学自身特有的、在履行其职能时体现的综合素质,是在建设周期预期建设目标基本达成的情况下对大学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度量;其维度包括“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育人形态、学术形态、服务形态、文化形态和国际形态;其指标包括多样度、开放度、包容度和优势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含义的阐述,以及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提出了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一是实现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教学、研究、建设和管理等诸方面;二是大学引领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表现在大学的社会责任、社会地位、软实力等方面。建立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体制,应当从教学体制、科研体制、管理体制、服务体制、引领体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机制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回顾历史,大学理念经历了从“理想大学”到“现代大学”再到“巨型大学”的演变,大学型态也经历了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这表明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步移到社会的中心位置。当前,“前瞻性大学”、“2 1世纪的高等教育”则把大学推进到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中心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历史,大学理念经历了从“理想大学”到“现代大学”再到“巨型大学”的演变.大学型态也经历了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这表明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逐步移到社会的中心位置。当前.“前瞻性大学”、“21世纪的高等教育”则把大学推进到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中心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治理需要发挥大学教授的作用,但这一判断是建立在大学教授是“真教授”的基础之上.“真教授”以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为根本使命;以发展学术、创造与应用知识为理想追求;以传承文化思想、引领社会发展为文化责任;以针砭时弊、维护公正道义为时代使命.但是,现实中某些教授有教授之称谓,但在育人、为学、文化、批判等方面远离“真教授”的应然角色.教授个体、教授群体、大学、政府必须共同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教授们充分理解“教授”的内涵和价值追求,并回归角色应然.如此,推动教授参与大学治理才能实至名归,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衡平,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域来衡量中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是当前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弘扬大学精神,始终保持学术自由的精神品质;发挥特有优势,坚持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统一;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彰显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和独特魅力,是中国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与传统发展观不同的一种理念。大学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主动吸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以之作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注意调控发展过程,使现实的大学发展具备持续、协调等良性特征,既能满足大学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它具有持续性、整体性、平等性和协调性。然而其发展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此,需采取以下基本措施:建设复合型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优化学风,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新度系数;打造高效、现代、全方位服务水平,优化环境、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加强科学研究、知识的创造、科技的创新,激发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科研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定位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素质的可持续提高、能力的可持续强化、认识的可持续深入、知识的可持续积累。从这个过程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持续的教育过程。因而,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背景下,重新研究成人教育的发展定位和策略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理论深入与实践探讨两方面,结合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就高校环境教育在构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论述与思考。当前我国的高校环境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及造就具有和谐存在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全新视野的创新性人才。高校环境教育应当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并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校的日常教学环节,强化环境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努力开辟公益性的环境实践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成为“绿色人才”;实现传统型办学向“绿色大学”的办学目标转变,并成为将环境教育理论、第二课堂实践及学生行为过程柔性转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