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借助当代叙述学业已取得成果的某些理论术语和话语空间,以中国明末时期冯梦龙的“三言”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卜迦丘的《十日谈》作为文本,集中探讨它们在叙述体态和叙述立场的特征,通过异同的比较分析,在叙述学的意义上对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的叙述规律和功能方式进行一定的审视和观照。  相似文献   

3.
在交流叙述学视野中,参与交流的叙述文本是一种复杂存在,除了来自作者创作的主叙述之外,辅叙述、非语言叙述和零叙述同样影响"接受者文本"的建构。也就是说,在交流叙述中,叙述文本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存在,也并非只有作者叙述文本,而是除此之外,辅叙述、非语言叙述和零叙述同样影响了接受者的意义建构,形成"接受者叙述文本"的元素也由这些因素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4.
元小说"碎片化"写作:颠覆传统叙述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小说"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传统小说艺术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碎片化"叙述是元叙述解构现实主义写作成规的叙述语言变异之一,它颠覆了传统叙述的整体性并进而消解这一叙述模式背后的意识形态.文章以马原等先锋派作家作品为例,依据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导出元小说叙述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的碎片化叙述语言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上古汉语三类"VP也"的基础上,对近代汉语以来表示事态变化的叙述句中"也"的功能、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各类"VP也",表明"语境制约原则"及"类推变化"是中古以来"也"在叙述句中活跃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刀疤>中的独特叙述方式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特征.小说中"刀疤"故事的叙述者将相互对立的人物身份对调,隐藏了自己叛徒的身份,以英雄的视角进行叙述,从而颠覆了正常的叙述视角机制,具有修辞效果.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以及叙述接受者的间接干预,小说产生强烈的反讽.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V 个 VP"格式非常具有独特性,在形式上它与"V 个 NP"相似,但在语义上却与带"得"的述补结构更接近。对于它的结构关系,学者们一直在"述宾"与"述补"之间争论不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表达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V 个 VP"在表达上侧重叙述事件,这与"V 个 NP"相似,而与带"得"的述补结构侧重描写结果状态的功能明显不同。因此,我们认为从表达功能的角度看把"V 个 VP"看作非典型性述宾结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伤逝》中存在一个叙述上的意象即“阿随”。从叙述学上讲,这个意象绝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意象,通过对它的叙述,至少在文本叙述节奏和频率以及在叙述结构上起到了延缓、转折和象征的作用。本文正是从阿随这个意象着手,通过对叙述时间和叙述结构的考察,来探究它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以便能给我们尽可能多的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迥异于西方戏剧的叙述方式是中国古代戏曲尤其是戏曲悲剧独特风貌形成的直接原因。从今天的文体观来看,古代戏曲中实有着小说与戏剧叙述方式共生的现象而又倾向于前者,突出表现在叙述者的存在、开放式叙事与史传式结构等几个方面,这种"小说化"的叙述方式给古代戏曲悲剧带来了两点影响,表现在文本存在形态的复杂性和兴亡悲剧的杰出成就上。  相似文献   

10.
叙述学界关于"空间叙述学"的所有讨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五个问题都已经预设了一个时间维度:(1)文字叙述描写空间事物,空间是叙述的对象;(2)文字叙述结构的"非线性",空间是一个比喻;(3)图像、雕塑等"空间叙述方式",空时有待时间化;(4)戏剧、电影等"时空叙述方式",时间依然是结构主线;(5)任何叙述的"想象空间",空间仍然是一个比喻。任何表意方式,如果没有将时间包含在内,都不可能被视为叙述。因此,叙述的本质在于其时间性,而不在于其空间性。但是空间概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叙述的对象和手段,而且为叙述的解释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本文主要结合色彩、剪辑、声音等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基调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能力(narrative)是一种脱离语境的语言能力,叙事能力体现了儿童发展诸多方面丰富的信息,例如情感、认知、社会和文化发展。欧美国家的学者对儿童的叙事能力已有许多研究,本文综述有关儿童叙事研究的缘起、叙事的定义和特征、叙事功能以及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以期对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小议《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叙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上作出了大胆的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叙事风格。本文从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对其代表作《已故上校的女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曼斯菲尔德的这种独树一帜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4.
《复活》作为19世纪扛鼎之作,其叙述手法值得考究和借鉴。《复活》的叙述艺术可从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品采用全知的叙述视角,叙述者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任何角落来向读者报道事件的细枝末节,这种全知性的叙述成为《复活》得以塑造广阔社会画面的前提和基础;此外,与全知的叙述视角相关,叙述者还经常进入潜入他人的内心世界,窥探人物的所思所想,这样,在叙述话语层出现大量的内心话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荒诞叙事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主体意识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主体意识的不确定表现为作者对意义的不确定和对价值秩序的迷茫困惑,从而使中国现代叙事文本在叙事主体、叙事距离、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秦腔》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叙事节奏的混杂性、叙事内容的繁杂性等方面。在其复杂性叙事艺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情感原因。现代化浪潮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侵蚀和贾平凹面对正在消逝的乡村写作时内心的矛盾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复杂性叙事艺术。从某个层面上说,贾平凹对复杂性叙事手法的熟练运用显示了其高超的叙事能力,他在叙事手法和风格上的实践为20世纪末以来转型中的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曹禺戏剧叙事理论的探究可从叙事观念、叙事主体、叙事方式、叙事结构等方面展开。在叙事观念上呈现为曹禺的人生经验和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在叙事主体上强调隐含的叙事主体的话语策略以及角色人物的多重身份和"看"与"被看"之关系;在叙事方式上交互应用对比叙事、同一意象反复迭现、悲喜剧交叉叙事、表现主义手法、"回溯法"等丰富叙事技巧;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多维渐进结构,从而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沃克将追求实现叙事话语的权威贯穿于《紫颜色》之中,使作品体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意蕴.通过“百衲被”叙事结构、多声部的叙事聚焦及其独特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沃克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实现叙事话语权威的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9.
《儿子的怨恨》是卡尔维诺著名短篇小说,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修辞技巧来看,都沿袭了卡尔维诺一贯交混使用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在叙事艺术上展现出其独特之处:叙事角度从限知到全知的转换;叙事层次中展示了梦幻、回忆与想象的次叙述;叙事时间变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