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面对面”由新闻现场、人际交往和媒体传播场共同构成,电视媒介本身又具有能够传递立体场信息的特性,电视“面对面”在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场兼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2.场描述内部各种力量之间的变动和冲突;3.场关注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传播是人们分享信息的过程,电视"面对面"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场,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分享,不仅如此,它还借助电视这个媒介,将信息分享的过程传递给大众,营造出开放的大众传播场,实现人类信息的共享.这是电视"面对面"作为拟态人际传播形态应该具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志 《新闻与写作》2007,(12):38-39
尽管电视“面对面”中有的节目形态并不追求新闻时效性,但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场切合与否仍然会直接影响到电视“面对面”传播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4.
口头交谈是电视"面对面"的主要传播方式,也是建立和谐人际交往场的重要渠道,但参与电视"面对面"双方的即兴交谈并非只是泛泛而谈,而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除了为公众提供信息,展现交谈双方的主体特征,还指向"对话"这一更深层面的人类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电视从"宣传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显示了其艺术传播地位的独立,也体现了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本体的自觉;而"传-受"关系的确立则是基于传播文化的本性,并且构成了广播电视艺术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进而,也正是基于"传-受"关系而建构起一个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场;它一方面能够促进并制约着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反馈,另一方面,更能够有效营造生动活泼的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审美场".  相似文献   

6.
从场域关系的角度思考电视传播策略,应着力构建和改进电视与公众的场域关系、与政治的场域关系、与新媒体的场域关系,实现有效传播和有效舆论引导,保持和改善其在媒介场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杨光辉 《今传媒》2016,(12):31-32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中的"四川发布"为研究对象,以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建构问题.在突发事件中,要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传与受的二元共存问题,而传播主体舆论与受众舆论实际涉及到两个舆论场的二次元消解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必须要建构信息场域、建构知识场域、建构引导场域和建构认同场域,从而更好地实现政务微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电视知识分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本研究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文化适应与文化转换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湖北电视台多频道节目及两所高校教师介入电视场的情况为个案,分析目前我国学术场与电视场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与电视谈话节目的关系 主持人是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主持人的出现还原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习惯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模式,在观众与电视之间建立了一种虚拟的互动关系.主持人出现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不仅为电视带来了"人格化"和"个性化"的色彩,也为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变革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这种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电视报道方式,因其充分发挥了电视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而备受欢迎.而镜前表现如何也成为美国衡量电视记者的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邬光照 《新闻界》2011,(7):23-26
从场域关系的角度思考电视传播策略,应着力构建和改进电视与公众的场域关系、与政治的场域关系、与新媒体的场域关系,实现有效传播和有效舆论引导,保持和改善其在媒介场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陈娜  鲍立泉 《视听》2018,(11):25-26
电视媒体正面临二维困境:电视媒体的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份额萎缩;受众对于电视媒体广告的防御心理增强。本文从这个问题入手,提出电视节目创新要兼顾内容创新与广告承载力创新两个方面。"生活场"真人秀节目是指在节目的内容创意上将电视节目的场景营造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相匹配,以真人参与的形式,在构建的生活场景中展示真人日常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生活场"真人秀节目的广告模式是:通过消费场景带入、"真人"需求,将节目现场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相匹配,营造消费场景;通过传统广告的间歇强化和社交媒体传播的保温,强化广告传播效果;最终通过传统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的铺货和推广,触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3.
赖尔曼 《东南传播》2021,(12):77-79
2020年6月微博掀起了一场"全民Mojito"歌曲翻唱活动,其中绝大多数作品聚焦政务工作和公共事业,主流话语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场域理论的视角回观这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话语传播实践,场域的限制是主流话语表达与传播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促使主流话语在寻求场域规则更新的道路上走向对流行文化场域的借用.需要警惕的是,场域借用的不当可能会导致场域变形,造成主流话语传播效果的弱化和对流行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电视编排是电视传播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电视传播的效果.电视编排既包括频道内栏目与栏目之间的编排,也包括电视台内部频道与频道之间的编排,同时,也涉及到不同电视台之间出于竞争的需要而进行的频道编排.如今电视频道的激增,电视内容的丰富,使得电视媒体争夺电视观众的"战争",在弥漫的硝烟中呈日趋激烈之势.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指以电视为传播媒介,通过话语形式,营造屏幕内外面对面人际传播的"场"氛围,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双渠道来传播信息的电视节目类型,主要分为讨论类、聊天类、访谈类和演讲类四种类型。本文探讨了各类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及其主持人应做的录制节目前的文案准备,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杨 《东南传播》2011,(6):27-29
微博以其即时、便捷、开放的传播特点和低准入门槛,为弱势群体和草根民众提供了话语表达平台,形成了"互动环境下的舆论场".微博中的民间"舆论场"给公众意见的自由表达提供独立空间,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核心概念不谋而合,通过有效搭建公共话语平台、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彰显了独立精神和理性批判气质,为公共领域重建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晓聚 《现代传播》2007,(6):131-132
2007年11月8日是第八个中国记者节,也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274天的日子,在这一天举行的主题为"中国传媒与奥林匹克"的第三届"未名大讲堂--与名记者、名主持、名专家面对面"大型公益论坛,亦因此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论坛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共同主办,国际奥委会、搜狐网等给予了积极支持.约20位电视业界精英、前沿传媒学人和体坛名人汇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与三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从业者、高校师生围绕"中国传媒与奥林匹克"的主题进行了开放、深度的思想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电视面对面的实现.有赖于传播者在“场”和“度”两方面的恰当控制,此是方法论。但是,在谈到电视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还应明白,每一次电视面对面的实现,无论它是事先精心的策划,还是一次突发的采访,都是不可复制的随机事件。理想状态中的面对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中呈现出来的实质,是通过对话说出的真实。也就是说,在电视面对面之中,对话折射出真实的人际交往状态,而这样对话经由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网)的扩散,便超越了空间限度,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15周年,山东省档案局与山东齐鲁电视台共同策划,在该台"心连心面对面"电视对话栏目录制了一期题为"档案的话题"30分钟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