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猜灯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娱乐作用、教养作用、鼓动作用.灯谜社团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从"新芽"到"梅青"再到"梅黄".每个阶段都令师生感受到灯谜不同的美好,享受到属于灯谜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灯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猜灯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娱乐作用、教养作用、鼓动作用.灯谜社团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从"新芽"到"梅青"再到"梅黄".每个阶段都令师生感受到灯谜不同的美好,享受到属于灯谜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李萍 《文教资料》2008,(17):47-48
人类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创造了文化,它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对动物的情感也包括在内,而它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以"鼠"作为切入点,对它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又对汉语、英语中与之相关的表达进行了对比,旨在使读者系统地了解"鼠"在中西方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化中的异同,并引发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对事物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四海皆兄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认识与实践.传统的人格理想指导人们内主仁、外行义、积极入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秉"义"而行,"义"结四方.  相似文献   

5.
"山寨"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更在网络风靡一时.人们从最早的"山寨手机"衍生到现在的"山寨电视"、"山寨明星",甚而产生"山寨文化",其根本因为在于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所产生的一种本能的需求和升华,其特点在于"复制性、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无意识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山寨文化"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心中受到压抑的未被满足的愿望;"山寨文化"又是人们想快速成功的一个梦;"山寨文化"使"草根阶层"缓解了生存压力,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有很多.人类对于颜色的感觉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宗教政治信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的不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尺度赋予描绘事物的颜色词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样就导致了人们对各种颜色的价值判断和实际运用的巨大差异即所谓的"色差".本文主要以"白色"为例,分析其在英汉中的不同联想意义并探寻其文化历史根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其对英语学习及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反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上颠倒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根本目标是为了快乐而自由地"创造",最合适的手段是模仿与戏拟.而当代中国的网络恶搞和"山寨"现象,从文字到视频再到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五花八门,其本质也是为搞笑而戏仿,这些作品采用异于常规的话语方式,颠覆与解构了传统和权威,消解了作品的历史感、深度与距离,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狼"作为文化原型的探索,"狼"文化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流变以及在现代以来"狼"原型文化意义的复归三个阶段的探讨,论证了<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坛所造成的轰动正是由于其迎合了人们潜意识中对"狼"性的渴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政治风云与人文学科成就的宏观扫描,探讨了二十世纪的文化精神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在竞争中交融,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在碰撞中融合,怀疑和批判精神与建设的热情在起伏中交织,生命意志与文化关怀在求索中趋同.由此倡导建立"二十世纪学",以进一步总结二十世纪的文化遗产.文章还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得失作出了评说.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对"国学"概念的认识经历了认为应该"整理"到不承认,再到反对这一持续的学术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表明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所做出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全面实施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本文以"L-36簧笙"为研究对象,将文献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论的基石,结合音乐史学、音乐传播学以及音乐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L-36簧笙"在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笙音乐文化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厘清"L-36簧笙"与中华优秀传统笙音乐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当代笙音乐文化生存状态、对社会教学与乐器传承发展以及对当代笙音乐作品创作的意义,拓展和充实"L-36簧笙"与传统笙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为"L-36簧笙"的社会功能价值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个案实践文本,让更多的人关注笙音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对"文化反哺"现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成因 何谓"文化反哺"?著名学者周晓红教授认为,它是指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重要的情感寄托,它承载了人们对亲友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新年到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品味绘本里的"中国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香香甜甜腊八粥》 张秋生/著朱成梁/绘 在遥远的大山坳里,有一个小小的村落.腊八节就要到了,住在红柿大院的嫣儿和家人一起准备做腊八粥.绘本以腊八粥为线...  相似文献   

14.
竹文化是根植在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土壤上的一种价值创造,它承接了孔子的诗教.这种诗教追求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因此,中国竹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诗性德育的价值.从孔子的"比德"和"三月不知肉味"到苏轼的"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的"种竹似培佳子弟"到个园的园林艺术;从传统社会的竹文化到市场经济中竹园宾馆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薪火相续,感受到了诗性德育的魅力.竹,常绿不衰,中通外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一种善美合一的诗性之美,它是正直、虚心、有活力的人格象征,在竹的背后有一片陶冶人格的诗性的文化海洋.竹对人有着妙不可言的教化力量,它使道德境界涵蕴审美境界,审美境界附丽于道德境界,这种力量是理性所不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15.
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看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人类"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个新起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从青少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服饰装扮到流行歌曲、从对明星的追逐到体闲生活、从职业岗位到社会地位的影响力,青少年文化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青少年经济","一个青少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新新人类"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具有了时代性和现代性.本文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试图对"新新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传统青年群体的特征,从而对这一群体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十年间,中国传统的娱乐文化的生产方式被新兴的、以单一快乐为目的的文化生产方式所替代,其政治功能因之发生重大转向:大众文化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图景被一种简单的"快乐经济"所替代,形成了一种"傻乐主义"的文化样式,并通过一种"去政治化"的方式达成隐形的政治功能.通过景观化的快乐政治来遏制传统大众文化悖论性的现实批判冲动,大众文化的"快乐"变成人们想象中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新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17.
"国学热"的出现,体现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重新认识.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继承传统文化显然是必要的.我们应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学习,改变目前偏重于文学教学的特点.这也适用于我们学习现代文 化与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学术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不同的命运:由被批判、排斥与边缘化,到被重新认识与评价,进而成为教育学术民族化的思想之源,再到创造性的转化为现实教育变革的资源.当代教育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反映了教育学术现代性诉求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由"自弃"走向"自尊"、"自信"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教育学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出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和校本教研观念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开发方式--"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的局限性尽显,而提倡"做中学"精神的合作研究、行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新型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开发方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马青 《华章》2009,(21)
在汉语中"红"象征着喜庆、顺利、成功,是我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然而英语文化中的"red"使人联想到"暴力"和"危险",它象征着残暴、流血,是种禁忌颜色.由于中西方在审美观、价值观、宗教信仰及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的意义便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本文试图探讨"红色"与"黑色"在英汉文化中的主要象征意义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