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档案》2004,(4):18-18
6月2日,广州市首家私人档案馆向社会掀起了神秘面纱。它的主人是70多岁的广东省经贸委离休干部屈干臣。这家私人档案馆收藏有各种档案材料1万多件。藏品主要分为个人专著、作品等文字部分,工作证、军章、纪念章等实物部分。  相似文献   

2.
3.
私人档案馆在20世纪初以经济档案馆的形式最先出现在欧洲。1905年在德国成立了克虏伯公司经济档案馆,1907年又成立了西门子公司经济档案馆;1910年在瑞士建立了巴塞尔经济档案馆等等。属于私人的经济档案馆是资本主义联合企业的档案机构。  相似文献   

4.
首家私人钱庄的峥嵘岁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方培林因创办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被称为“从外围”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地处陇东董志塬腹地的董志乡,在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勇于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乡级建馆的新路。1998年7月,乡村两级共筹资6万余元,建起了全市首家乡级档案馆。董志乡档案馆现有面积144平方米,收集、整理、归档了乡范围内12个乡直部门、2所中学、15所小学(1984—1998年)和14个行政村(1956—1998年)形成的全部档案资料。分设了文档、会计、民政、计划生育、土地管理、荣誉和整理查阅室。有标准铁皮柜27组,“八防”设备设施齐全,配备了专职档案人员,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  相似文献   

6.
石大泱 《中国档案》2004,(11):55-57
这几年,社会档案意识大为提高,提起档案馆,没人不知道的。但提起私人档案馆,知道的人就很少了。私人档案馆在国外早就出现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在我国,家庭建档的多,真正建立私人档案馆的则很少。最近,广州出现了首家私人档案馆——屈干臣私人档案馆。这个私人档案馆的出现,使“档案”这个被认为有些冰冷的字眼,成了最近广州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新热点,成了人们议论的一个新话题。  相似文献   

7.
苏洲 《湖北档案》2010,(1):22-24
2004年6月2日,70多岁的广东省经贸委离休干部屈干臣花费20多万元在广州市购置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屋,并定制了14个大柜子。其中收藏有广东省人大50年来的选民证、1954年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的全国高考准考证等个人专著、作品、工作证、纪念章I万多件档案材料。由此揭开了建立私人档案馆的序幕。从2004年建馆到现在.该私人档案馆已经接待了4000多位参观者,并接受来自中央、省、市400多家媒体的采访。  相似文献   

8.
谈私人档案馆的社会价值——以屈干臣私人档案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每个人占有的各种载体的信息也是包罗万象,我们在关注整个社会记忆的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来关注我们个人和家庭成长过程中的记忆。档案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者要创造一个全社会的文献资料库,仅靠档案室和档案馆通过一般渠道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公民人人都有收集档案的意识,家家有建档的行为,聚沙成塔,滴水石穿,通过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档案建设来推动档案事业全方位的发展。显然,这是一个理想的档案事业建设的蓝图,在当代社会经济水平比较低以及社会档案意识不强这些因素的制约下,这种构想还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实践并推广。屈干臣私人档案馆,作为全国首家私人档案馆,它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深远的,可以说是现代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伟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苏洲 《山东档案》2010,(1):12-15
2004年6月2日,70多岁的广东省经贸委离休干部屈干臣,花费20多万元在广州市购置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屋,并定制了14个大柜子。收藏了广东省人大50年来的选民证、1954年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2日,70多岁的广东省经贸委离休干部屈干臣花费20多万元在广州市购置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屋,并定制了14个大柜子。其中收藏有广东省人大50年来的选民证、1954年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  相似文献   

11.
人事档案管理中若干误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唯保密、封闭管理论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及计划经济的岁月里,人事档案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是很神秘的;受其影响,档案材料只要进入了人事档案室,就实行封闭式管理,密级自然提高,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有只字泄露."唯保密论"的认识,也就形成了档案干部只要"看好门、守住摊、不丢失",就是好档案干部的观念.事实上,人事档案材料与其它档案材料一样,其保密性,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而制定的,有的材料是没有密级的,不能因保管部门的不同,而使密级有别,人事档案材料的密级也遵循一般材料密级递减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密级不断降低,直至解密.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高校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介绍了广东省高校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的网络结构、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功能实现等方面内容, 并提出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一、处理人事档案管理领域纠纷和违法行为的难点分析 在各种类型的档案中,人事档案是与公民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档案.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用人单位和公民个人在人事档案移交等方面的纠纷随之增多,这给档案事业管理尤其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出了一道难题.要妥善处理人事档案管理领域的纠纷和违法行为,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的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体制.1991年中组部、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干部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干部主管部门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15.
纪红卫 《北京档案》2000,(10):19-21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略探讨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模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作"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①解释.尽管高校人事档案的构成并不算复杂,只有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三个基本类别,但其管理模式却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实践,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几点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in the lives of those who experienced out-of-home care as children, of the archived records of their institutionalisation. The affective ramifications of accessing the records as adults are discussed, with especial focus on the records’ capacity to revive past suffering. Drawing on the work of Bruner (Crit Inq Autumn 1–21,1991,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 Sage, London, 1997) and MacIntyre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Notre Dame, 1981), a ‘narrative’ model of the self is utilised to account for the negative effect of systemic flaws in the records’ original composition. Such flaws, it is argued,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srupt the individual’s sense of self. Both the authors, who experienced out-of-home care as children, present their own experiences of accessing the records, as case studies. The records’ manifold inaccuracies and inadequacie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light of prevailing welfare practices, in particular a highly damaging judgemental paradigm of gendered and moralistic assumptions of the inferior character of those in care. The authors conclude by arguing that research into the archives should involve the direct participation, as ‘insider researchers’, of those who experienced the matters contained in the records. Such participation is essential if the process of reveal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archives is to maintain the dignity of the records’ subject individuals, and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管理涉及了许多档案学基础理论问题.其中最容易引起争论的课题之一是:电子文件运动的档案阶段开始于何时?从"网络归档"开始,还是从"介质归档"开始?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article seeks to center the personal in archives, both theoret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After briefly reviewing how personal archives have been sidelined in archival theory and education programs, we suggest that whether a record is considered personal or not is best determined not based on who created it but rather on how it is activated. In two separate autoethnographic case studies, the authors activate institutional records that, for each of them, are intensely personal. In doing so, they demonstrate how centering the personal in this way might inform and impact archivist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o those who create, are captured in and consult the records in our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