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障儿童是我国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其绝大部分是因病致残,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残障儿童的教育力度,开设了很多特殊学校。而在对这些残障儿童的教育中,由于现阶段教育模式需要改革,有很多需要探讨与发展的问题。本文就"竖笛"教学的教学模式探讨特殊学校该如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残障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适合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校本课程实施活动,实现了校本课程与个别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了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本课题为残障儿童个别化成长的实施开创了新的局面,激发了残障儿童的创新思维,培养了残障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残障儿童的个别化成长,为残障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送教上门是一个针对残障儿童的新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学校配合的根据残障儿童的需求的教育安置方式。送教上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残障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给残障儿童带来很大帮助。现根据送教上门的缘由、特点、措施和效果反思分别阐述,分析送教上门对残障儿童的实际效果,以期为残障儿童带来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残障儿童身心的发展,关注残障儿童的生活质量。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对学校教育提出了特殊要求。要确保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课题组成员紧扣课题要求,通过各种测评工作找出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针对每位学生的现状和问题,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开展对策研究,从而促进每位儿童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以来,残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特殊教育相关领域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省市地区的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了适合本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为特殊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本研究从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残障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关于开展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建议等三方面入手,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探讨,旨在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臧莺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09,(12):12-13
上海残障儿童教育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当今世界愈加融合的时代潮流,残障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契机。如何从医学上诊断与识别障碍儿童?如何实现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如何进行特教师资的培养?如何从立法角度对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提供支撑?在2009上海教育论坛“残障儿童教育与发展”专题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了当今世界残障儿童教育的现状、探索和挑战,为上海残障儿童教育的未来描绘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教育公平与儿童权利保护的推进,“融合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指通过不同程度的教育设计与调整,使残障儿童1顺利进入普通班进行无差异学习[1]。在融合教育模式下,残障儿童具有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与普通儿童接触,这不仅有利于残障儿童摆脱封闭的自我空间状态,扩大与同伴交往的情感空间,逐渐适应并进入正常社会,同时还有利于普通儿童接纳残障儿童,共同营造和谐的生活与学习氛围。建国以来,我国对融合教育一直进行着积极探索[2],但已有研究多从教师、  相似文献   

8.
实施个别化教学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特 教学校如何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尊重残障儿童的个体差异, 实现因材施教,为每位残障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呢?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结合个别化教学8年多的行动研究,探索出了轻度 残障儿童“延展式”个别化教学、普通残障儿童“多样式”个别化 教学、重度残障儿童“送教式”个别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融合教育是当今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明社会充分体现自由、平等、互助理念的输出平台之一。我国重视融合教育发展,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高校学术支持等方面加强管理,促进融合教育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但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发展仍面临教学质量差、严重缺乏具备特殊教育背景的师资、缺乏实施标准规范、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柔性文化尚未建立等困境。推进融合教育发展亟需健全法规,建立标准化认证体系,建立专家委员会指导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中贯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产业反哺需求,培养残障儿童的综合素养等,同时借助艺术教育搭建残障儿童与世界交流的平台,用艺术康复他们的身心,用艺术来挖掘他们的优长,努力为残障儿童开启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通过法律和政策保障所有公民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是美国教育立法的精神实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系列有关残障儿童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就是保障残障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享有教育机会均等和权利平等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自1975年美国家长中心首次确立法律地位,距今已有40余年,这是残障儿童家长努力的结果,也是残障儿童家庭赋权增能的一种实践形式。家长中心在接受政府拨款的同时整合社会资源,更新社会观念,为家长普及法律政策、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不仅解决了社会与家庭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提高了家长应对残障儿童的能力,对残障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资源整合模式对我国解决残障儿童家庭需求具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残障儿童的出现率呈上升趋势,这已经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0~6岁儿童中,残障儿童的比率为1.362%,每年新增残障儿童近20万。导致残障儿童出现率不断攀升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专家们研究发现:饮食结构不当——表现为餐桌上酸性食品的显著过量,是造成近年来残障儿童出现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基本普及了残障儿童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康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特殊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儿童在社会生活当中比成年人更需要关爱,而残障儿童所需要的关注与爱护较之正常儿童更甚,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我得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和了解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生活行为及心理健康进行了调研、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残障儿童的认识与了解,并唤起社会对残障儿童的关爱意识。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参加了南京市特殊教育"双业一体化"现场会,很受触动. 南京市倡导的特殊教育"双业一体化"创新实践,体现出当地践行全纳教育思想、切实保障残障儿童权益、重在给残障儿童生活提供有力保障的卓越努力,使我对全纳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了新的认识,谈两点体会. 一、践行全纳教育、切实保障残障儿童权益,需要政府行动. 全纳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这些研究与实践为我国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全纳教育思想的确立,依赖于对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权利的肯定,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而无论这些儿童处于何种身体、智力、情感、语言及其他状况;每一所普通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保证质量的教育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的残疾人有6000多万,在校的残障儿童有36.47万。由于身体缺陷和各种原因,残障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一开始就和正常学生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智障儿童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然而,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残障儿童不闻不问,使他们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甚至个别老师对残障儿童恶语相向,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张丽琴 《教育》2015,(2):34-35
改革的缘起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于1965年建校,现有教学班21个,在校学生340余人,教职工102人,是晋中市唯一的集盲、聋幼儿康复、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在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深切认识到特殊教育承担着促进残障儿童少年全面发展的使命与职能,为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能够独立地融入社会,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残障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重视单一的、注入式的文化课传授,忽视职业技术与实践技能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教育信息》2014,(5):76-77
正据印度《教徒报》2013年12月31日报道,印度《受教育权法》实行3年来,针对印度德里、北方邦、奥利萨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三个地区公立学校的残障儿童入学率仍然低于1%。虽然这三个地区遵循《受教育权法》的规定,但是残障儿童仍然没有被纳入到教育系统之内,这显然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目标。残障儿童是辍学儿童的最大群体之一,他们之所以被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是由于学校管理者的态度、专业教师的缺乏、康复设施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站在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高度,并以学前特教与普通幼教同步发展的雄才大略,从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制约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因素方面,阐述了残障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切实的发展战略;对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定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吕美宏 《辽宁教育》2022,(24):37-39
<正>普特融合教育是指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趋势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我国的普特融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包括特殊学校、特殊班、资源班级、随班就读等在内的特殊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