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欺凌频发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广泛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已经展开,但是对于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共识,这对于有效防治、深入研究校园欺凌不利。清晰厘定校园欺凌概念是有效防治该现象的必要前提。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是不同的概念,长期将二者混为一谈,对于治理该现象不利。校园欺凌概念应该从狭义上界定,它不应该包括校外入侵,也不包括教师作为受害人的现象。狭义校园欺凌产生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类:学生作为欺凌者的责任,教师作为欺凌者的责任,对校园欺凌行为管理不力者的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完善法律并对这些责任进行相关规定,才能够有效依靠法律手段防治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2.
关怀理论是一种以爱为核心,注重关怀关系,尊重生命个体的理论。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防治当今中小学校园的欺凌问题。从关怀理论视角分析,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同学关怀关系的疏离、学生个体的抽象化和学生关怀道德的失落。基于关怀理论的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路径在于重构学生的关爱关系、培养学生的包容品格和提升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小学校园中的欺凌现象频频发生,女生间 的欺凌现象出现了快速的上升,校园欺凌现象应该受到广泛的 关注和遏制。校园欺凌会对被欺凌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特别会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伤害;同时校园欺凌 也会对欺凌者造成潜在的危害,从而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不 利。本文探究了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概念、特点、原因及对策,以 期对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4.
旷乾  田春 《基础教育研究》2020,(3):14-16,19
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国外对校园欺凌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较早且成果丰富,文章分别从法律、社会、执法、学校四个层面,对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四国的校园欺凌防治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只有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多元治理模式、加大惩戒力度、建立校园警察制度并完善教师惩戒权,才能对校园欺凌现象实现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出现且其形式愈加多样化,给中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事件处理方式的不当是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的现存问题表现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失范行为存在误导性;教师的被迫性失职行为;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在问题发生时存在压制和推脱行为;司法机关配合不紧密,滞后校园欺凌问题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判罚缺乏针对性。构建反校园欺凌共同体需从国家立法层面、社会舆情层面、家庭教育层面、学校教育规制层面、完善校园欺凌三方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疏导、保障中小学校园欺凌三方主体未来发展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犯罪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视域对校园欺凌的成因进行跨学科的深层交叉探究,深刻剖析校园欺凌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内在机理,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建议构建立交桥式社会化防治体系。加强协同化领导体系,构建社会化的预防体系,形成专业化的处置体系,共同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破坏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场所。从学校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建设被忽视、校园欺凌防治和惩戒机制不完善、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缺位、与家庭和社会反欺凌资源合作不充分等是校园欺凌频发的主要成因。本文就学校在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中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黎琳武 《林区教学》2023,(5):115-120
中小学校园欺凌是当前较为严重的校园问题,寻求校园欺凌的破解之道是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要职责。基于黑羊效应的视角,发现群体高压下的中小学校园欺凌是黑羊效应的实际体现。从分析中小学生群体高压的原因以及危害入手,审视黑羊效应下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中学生的角色适配以及相应的形成机理,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在校园欺凌之前,有效预防黑羊效应的发生;在校园欺凌之时,积极应对黑羊效应的进行;在校园欺凌之后,有效减轻黑羊效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也是影响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痼疾"。基于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复杂性与多源性特征,笔者认为,当前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面临困境主要体现在欺凌发生的隐蔽特性、防治欺凌法律决策的两难境地、传统观念对欺凌的偏颇认识和科技发展的"纵容"等几个方面。因此,树立正确的防欺凌观,建立以教师、校内外安全监察员、家长和社会公民为一体的防欺凌"安全链";净化网络环境、实行网络行为责任制;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制裁欺凌法律法规,以及推广共赢文化、营造合作的社会风气则成为校园欺凌治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校园欺凌现象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教育和社会问题,是一种攻击性、反社会行为,会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保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四川省、甘肃省15所中小学922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象依旧比较普遍。超过7%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受到欺凌,受欺凌的形式主要以言语欺凌为主,几乎一半的被欺凌学生没有将被欺凌的情况告诉老师或父母。在分析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频率以及被欺凌地点、形式等基础上,以社会情感学习(SEL)为理论基础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工作的关键力量,研究其参与和干预校园欺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中小学教师干预校园欺凌计划研究结果发现"感知欺凌情境严重性"、"自我效能"、"同理心"是教师干预校园欺凌情境的三个显著因素,而大多数组织特征变量并未产生明显作用。该计划为防治和降低校园欺凌事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策略,即发挥教师旁观者正向作用,阻断欺凌情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践行“平安校园”的管理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约束学生的同时,打造更加科学规范的家校共育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严肃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共建和谐校园。本文简要介绍了较为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并结合平安校园标准对校园欺凌的预防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校园欺凌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以国家政府发布相关治理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为起点标志,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较早;在亚洲,日本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教育部等政府相关机构从2016年起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进入社会高度关注的阶段。欺凌在中小学的蔓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也给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冲击。世界各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已逐渐由理论分析研究走向实践预防研究。本课题聚焦学校层面的预防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学生成长。当前,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存在一定痛点,对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协同合作,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体育教育对校园欺凌防治机制。研究认为校园欺凌的防治从欺凌事件的当事学生,以及朋辈集体出发,将校园欺凌现象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研究,并进行整体动态干预与防治。根据体育教育的生命价值教育理论、武术技击实践教学和情感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体育教育防治校园欺凌的机制和策略:一、体育教育的生命价值教育对校园欺凌的事前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二、体育教育的武术技击内容能帮助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做好自我保护;三、体育教育的情感道德互动价值对校园欺凌行为具有事后治愈作用,以及防止欺凌复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校园欺凌现象迫切需要得到关注与改善.在社交媒体被青少年广泛和大量使用的新环境下,社交媒体也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欺凌现象中,一方面,社交媒体可作为校园欺凌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是校园欺凌的实施工具.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兴起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防治校园欺凌现象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经历了从"报应性正义"到"修复性正义"的理论变迁.作为修复性正义的典型措施,同辈调解遵循"由学生主导,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将校园欺凌置于学生冲突框架之下,旨在通过同辈调解员化解同辈冲突,从而实现防治校园欺凌的目标.经过40余年的发展,美国同辈调解在规划设计、遴选模式、培训体系和调解流程等方面已相当成熟,并且在减少校园冲突和欺凌现象,改善校园学习氛围,以及提升学生冲突解决能力等方面卓有成效.美国同辈调解在实践中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调解能力、适用范围、资金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与局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虽然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但也凸显出法制教育的漏洞和防治校园欺凌相关法律的缺失。完善防治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制度,校园内开展法制教育,合理矫正青少年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已成当下校园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李春慧  周聪 《班主任》2021,(1):5-8,38
随着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学术界对校园欺凌的内涵、现状、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目前研究已从现状调查、原因追溯、措施探讨转向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防治校园欺凌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因此.有必要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探究防治校园欺凌的措施。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其工作的重要职责。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校园欺凌与生命教育之间的关系,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探寻班主任防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校园欺凌是中小学常见的行为问题,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在校园欺凌中,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需要引起学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