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以传统手工钩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手工钩针的起源、现状及工艺特点的分析,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教学创新,使得传统的手工钩针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充分唤醒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刘凡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119-120,126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但由于历史原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总结。清末民初,沈寿首次成功将西方摄影和绘画技巧引入中国传统刺绣,开创了“仿真绣”。之后,在张謇的帮助下,将其毕生的刺绣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来,写成《雪宧绣谱》,从理论上总结了沈寿毕生的刺绣技艺经验和教绣心得,系统论述了“仿真绣”的思想内涵,为中国工艺美术史增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藏绣工艺资源主要有甘孜州的刺绣技艺、阿坝州的挑花刺绣技艺以及甘南的洮绣技艺等。本文立足新时代民族文化进校园背景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藏绣传承人培养、教学模式、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做出对策建议,以实现藏绣的活态保护与高校民族文化技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族传统手工艺品羌绣,其特点总体表现为技艺上包容并收、文化上汉羌融合。艺术与生活的统一,唯美与实用的统一,使羌绣成为羌族人民日常最为普遍的服饰品。对大量与古羌有关的新石器文化遗存相关的文物进行判读,我们不仅可以看出羌族图案与彩陶图纹之间的互生关系,也可以论证出羌绣艺术的源流。这种理论的探索对于我们准确了解羌族的特质及其文化内涵,促进其文化产业化发展对传统精髓的把握与传承,鼓励与推动羌绣产业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发展创新,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项民间技艺,多年来这种技艺在民间自觉地流传着,剪出来的纸艺多应用于门窗上,作为装饰用,具有技艺美与形式美。在南宋的时候,剪纸还成为女子的必修的一项技巧,使得剪纸这项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于剪纸没有较难的工具作为限制,另外高中生到了高中阶段也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这个阶段把传统民间剪纸技艺传授给学生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将传统民间剪纸运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舞蹈审美,主要是指人们创造舞蹈美和欣赏舞蹈美这两方面的审美活动.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创造和欣赏都集中在舞蹈美这个核心问题上,而舞蹈欣赏活动又必需以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为前提,同时舞蹈美还应具有独创性和技艺性等.所以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创造出舞蹈美来,如何用技艺性、综合性等艺术特征演绎出舞蹈美来,这就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西方艺术的历史性生成,并区分了艺术、技艺和技术的自身边界.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指出对于现代和后现代竞技体操艺术而言,艺术不再是创造,而是技术的技术化.通过对于艺术、技艺和技术的思考,竞技体操艺术应回溯到技术的技艺的层面,让技术通过技艺回归艺术.作为难美项群项目之一的体操运动,充分体现了难美项群的本质特点,即项目本身存在着动作难度与美感的双重因素.尤其是竞技体操,更充分的体现了难度与美感二者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认识竞技体操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构建竞技体操技术与艺术有机统一以及竞技体操教学、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忘忧草 《家长》2014,(Z1):94-95
正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孩来讲,钩针编织是一门闺阁之艺,哪个姑娘不会摆弄摆弄钩针呢?那时候,桌子上垫的桌垫,或者套在杯子外面的杯子套,大多是自己钩织的。每件东西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用的线、编织的花纹,甚至编织时手劲的大小都不一样,编织出的东西自然也就带有不同的风格和味道。后来,机织产品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机织的产品省时省力,花纹还漂亮,所以很多人都不再亲自动手编织东西了,传统的编织技艺渐渐被冷落。  相似文献   

9.
绒绣,亦称"绒线绣",它是一种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绣出各种图案的刺绣方式。绒绣源自欧洲,属于舶来工艺品,但经过我国几代绣工百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同时受到苏、湘、蜀、粤四大传统名绣技艺的熏陶和影响,绒绣逐渐丰富了自己的刺绣技法。这也使得中国绒绣作品在线色、分丝和拼线技术、题材范围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均远超欧美诸国。如今,绒绣已经成为上海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本期"我爱DIY"栏目中,来自上海工艺美校的邱叶同学将为我们介绍她最喜欢的绒绣。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众多领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学生的情感、文化素养及其成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艺术课程不能成为单纯的消遣娱乐和单纯的技艺,而应该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的基本知识的技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俗手工艺品--羌绣文化内涵及其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的阐释,肯定了羌绣的地位,以及羌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羌绣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奇葩,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在现今形势下,我们如何根据羌绣的实际情况,开发羌绣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羌绣作为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法教学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技法的过程才能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积极创新和形成正确审美观与健康情感的过程。一、随堂欣赏,让技法学习成为理解艺术的突破口造型之美在于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形式美的实现离不开艺术表现的技法,美术创作过程就是“美”和“术”的统一过程。构图布局、笔墨线条、色彩处理以及虚实、浓淡、疏密的对比、协调关系的艺术处理,统一与变化的把握等艺术手段,既是技艺的又是审美的。对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教育学家凯洛夫说:"大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美的创造力。"这表明美育并非单纯的艺术课程,美育的培养不完全是艺术课程的责任。如果学生在美育中有缺陷,文化课教师难辞其咎。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美育"的思想,无论哪门学科、哪门学科教师,都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也要用美来启迪学生智慧、打开学生心扉、指引学生道路、促进学生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拥有营造幸福人生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艺术的意义。对于艺术和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少人认识不足,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技艺的传承和训导,或者将其理解为浅表的欣赏“美”的方式。就如不少人对艺术的定位与价值的认识很不全面一样。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艺术远在天边,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只有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歌剧院、交响乐厅才能感受欣赏艺术。  相似文献   

15.
李政阳 《科幻画报》2022,(12):257-258
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术教育在教育生态中对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以及审美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单单靠课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孩子美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地相融合,已成为发展素质教育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教科书,还应将传统文化与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化、技艺、能力、思想多个角度、多个点位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大大丰富美术教育内容多样性,并且还能促进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水平整体发展,符合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究其原因,就在于在教学的各个因素和环节上都凝聚有美的因素,并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完成好自己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需要注意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艺术风格,提高教学技艺和水平,娴熟地驾驭课堂,成功地运用教学方法艺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漆画教学经验,着重对漆画语言的探索,加强对漆画的局限性与表现力、工艺美与艺术美、质材美与技艺美的表现,融古贯今,推陈出新,创造出具强大张力及引力,富时代气息与民族特色的现代漆画艺术。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艺术教育中的各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挖掘艺术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建设艺术宣传阵地、开展艺术课外活动等,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师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关,提高艺术修养,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依然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取向和技艺学习取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旗帜鲜明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南》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彰显艺术的美感教育,强调艺术的自由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20.
陈梦怡 《江苏教育》2022,(21):51-57
<正>一、案例背景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留有大量的古代碑刻。金陵碑刻已经成为南京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拓作为我国传统技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很多碑文能够保存至今,都得力于这门还原历史的技艺。本文通过传拓技艺教学,带领学生学习传拓,同时也通过这门技艺再现金陵碑刻的历史,让学生触摸文化、感受金陵,赏金陵之美,品传拓之趣,悟文化之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